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83|回复: 0

[学书论画] 字不轻予 ——原创 马治权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23-6-2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字不轻予
6 H- ?9 b# i$ b8 k/ ^——原创 马治权  三三堂主  2023-06-21 09:24 发表于陕西
" }  ?! A/ |+ s* ?
% O' g; d0 |+ f* Z" {, I$ o我的老师刘自椟的篆书写得好,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有个朋友托我给他求一幅刘老的字,我就给刘老的夫人说:“有个人很爱刘老的书法,请刘老给写一幅吧。”老太太听后,把脸一板,说:“爱好?爱好的人太多了,复印机也复印不出来!”
7 C9 n4 c: @, J, l9 ]
: F9 U) u1 y, q' y6 f我当时不太理解老太太,感觉她脾气太倔,说话太不留情面,不就是一幅字嘛!还有一次我去著名书法家宫葆诚家里去串門,听见宫的老伴说:“哎呀,整天是字!怎么就没有个完呀!”我当时也有点不太理解,不就是一幅字嘛?写字多容易,拿笔一划拉,不就出來了?!
3 Y+ |! {2 u7 h' |% M4 {2 b
/ d0 k, f* e  V8 g+ u+ `6 ~时隔多年,我也被求字者包围了——每天都要收到一大堆求字者的信,打电话和上门相求的则难以计数,这时我才确确实实感觉到刘老和宫老的老伴的苦衷。那时候还不兴收钱,想必他們也一定被字包围了。他們的夫人才有那样的抱怨。各种各样的关系,四面八方的人情,求字者振振有词,谁都不能得罪。不是不给写,而是必須写。但如此写下去肯定不行,真的是“整天都是字了”。
7 `( ?; E5 J) n  ]" g% p
8 W0 T5 W5 v  P6 B书法本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忽然欲书“的行为。现在却成了“必須书”的行为。领导交待的必須书,亲戚朋友的必須书,桌子上放上银子的必須书。古人讲“书不轻予”,就是说书法作品是神圣的,是作者灵魂的结晶,绝不能轻易送人。而且认为书法创作时一定要情緒饱满,“当其下笔风雨疾,笔所未到气已吞”。因此提出“翰不虚动”的要求。. H% Q* a) o+ V- j) e( O

4 e- ~# l6 Z5 S( N9 N6 I9 b翰就是翰墨,就是说写字不能拿起笔就写,一定要胸有成竹,要进行一定时日的积累。王铎就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酬”。养精蓄锐到一定的地步,有了笔兴 ,技痒了,“蠢蠢欲动”,方可动笔。整天写就成了简单劳动了,成了写字工具,成了匠人。我常常笑那些一手收钱一手写字的人,说他們把艺术创作变成了流水线生产,把天才的伟大变成了钱的乞丐。其实这是最毁艺术家的。真正的艺术家就像王铎那样,应酬是节制的。记得刘自椟活着的时候,见人很谦恭地点一点头,说:“你的字我记的。”但记的是记的,态度也很好,就是不兑现。不是他老人家不想写,而是写不过来。就像他老伴说的,爱好的太多,复印机都复印不过来。何况他还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要研究书法,要思索书法,要做许多的“字外功”,不能整天把精力用在书法应酬上。
3 [3 q5 a0 E6 j0 K
" v9 \: q; S) ^; s9 o: z9 f. I林散之也有《债台》诗:“何处能寻避债台,江南江北费安排。无端学得龙蛇字,惹出人间毁誉来。”二十世纪四大草书家之一的卫俊秀先生到晚年也是如此。我认识他时九十岁了。我说卫老您给我写幅字吧。卫老说好的。可一直到他九十六岁去世时仍然没有写出来。不是卫老不给写,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字的人实在太多,老人家年龄又那样大。见人就答应,可手底下出不来货啊!“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伤人。”吴承恩《西游记》里的这句话,真实地描绘了名人的苦衷。“书画家没有名气,没人搭理;有了名气,烦不死你!”
/ v/ T- V) @+ ^* E  B6 ?9 B, ?
4 ^; H* O+ u/ D4 ^3 [( V所以求字要有慧眼,要趁早。有经验的人都说,再过几年就求不来了。这确是经验之谈。名气大了,就写不过来了,就会拣重要的写,谁给钱就给谁写。许多名人都有润格。“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即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这是郑板桥的。贾平凹也说:“米涨面涨字也要涨。”为什么要涨,而且要现银,就是写不过来嘛!有些人的润格甚至相当直白,不给人留一点情面。比如齐白石。他说:“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为什么不论交情?他老人家住在北京,有老婆、儿女、佣人,面子不抵日子过,光讲交情,全家人喝西北风去?因此他的润格就毫无人情味,一点不妥协。; w  H- s; T7 |- v) i( }/ v; }3 E
( a  s9 p+ s# \- D
当然也有好说话的人,如书画家葛介屏。他的字好,人也好说话,于是求字者便络绎不绝,“你去他家一百次,一百次他都没有写完”。他曾开玩笑说,我要改斋号,改成“八贴斋”:贴笔、贴墨、贴砚、贴纸、贴图章、贴印泥、贴功夫、贴精力,有时还贴邮票。
' g( P( \/ a6 Z3 X, C; J9 k* z* @  F: V
葛介屏先生自然是可敬的,用时下的话说,属人民的艺术家。但书法这玩意,是精神产品。临帖几十年,写成要一辈子。真正埋头苦干、为艺术献身的书画家,都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对其流传在社会上的每幅作品,都会认真思索,精心书写,即所谓的“翰不虚动”。; ]4 L5 \, x$ c6 A- i1 y: v" t

  i4 Y: U5 {1 I; Z# G" o; z0 K* D在这一点上,对于书画家来说,真是两难之选:送人随意之作,雷同之作,担心毁了自己的声誉;送人精心制作,满意之作,又像将自己辛勤养育的孩子割爱给人,又如何舍得?!所以,书画家有个润格、适当地收费也在情理之中。
# W1 {) n, T. q% j, ~" J. T/ \
; i; x, c4 ?* H% C) u然而,对有些艺术家来说,似乎过了!他们在金钱面前,一味地低头折腰,被金钱牵着鼻子,随意挥洒,任笔成形,制造着成堆成堆的垃圾。我去过一个国家级名气的画家工作室,见他像摩崖一样广阔的墙壁上,悬有几十幅同时开笔的画作。画鼻子时一口气画几十个鼻子,画嘴巴时一口气画几十个嘴巴,以此类推,流水线作业。这样的“艺术工厂”事实可以赚许多钱(他的画一幅几百万上千万),但他也是一位精神上死掉了的艺术家。
: c0 n1 @+ w$ x5 _0 N  t6 `* d3 H1 v8 l1 z) h. e. B
艺术自古以来,喜爱第一,功利第二。真正的作品,都是作者用生命创作出来的。没有殉道精神,是搞不成艺术的。因此我要说,如果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视艺术如生命,那么,在你有了名气的时候,你要警惕,要遏制功利思想。我看到很多的艺术家最终被金钱毁掉,无不感到痛惋。对于他们,早年还是勤奋的,对金钱也是警惕的,但成名之后便一塌糊涂了,成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悲催者!
5 w# C6 j' v4 N6 k                2017年1月25日0 d. r1 p& Y/ p;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3 05:42 , Processed in 0.2899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