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  鸡蛋( 0)
|
原帖由 扁舟 于 2007-2-15 22:41 发表
% G) D' P0 @" B9 h! \ c也有牧师认为,圣乐是有一定标准的,小敏的歌不太符合。
+ C7 ^5 x6 V7 p+ G6 c8 T: o5 c7 ^+ k8 i
本人非常喜欢小敏的歌。曲调欢快,歌词通俗易懂,符合中国普通群众的口味。(当然也包括我)+ l, Y9 r3 U8 G' |
4 o4 m1 Q& o' K1 m p尽管有人认为小敏的歌大多不符合雅乐规范,但敝人却不以为然。圣乐如果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普通群众的心灵得到感动和升华,则形同八股。假如传教的人能够在中国农村用“打油诗”或者“快板书”式的语言使基层群众钣依基督,何尝不是好事!善莫大焉!/ }& X4 S# n, @: v
9 f0 f% F/ T, `& i" ~! J3 g0 u! k/ T尽管并不是每个教会都欢迎小敏的歌,这正反映了同在基督里却教派林立的痛心局面; 尽管没人能证明她的歌里每一个字都是神的启示,又有那位牧师能证明他(她)自己在教堂你里的每句话都是神的启示?! h: ^2 v) k# z, u$ k
. x( K [; r4 Q" u- w* G正所谓“有教无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言传身教,乃是传福音的根本。如果真的连小敏的歌都不欢迎,如何能体现基督的宽容精神?何况本是殊途同归!, b$ Q7 f' t J% ]0 { H
% L3 b% C+ I8 _. Y* R敝人还不是基督徒,却正在努力学习圣经,力求天天向上。正是小敏的歌<<最知心的朋友>>最初打动了我。而教堂里每个座位上放的那本圣乐合集里面收录500多首歌曲,中英对照,却没有一首使我产生最初的感动(当然并没有全唱过)。高山流水固然高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更别说有心灵的共鸣了。至少应该有一部分圣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象小敏的歌那样引领更多的人走入基督的大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