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8)  鸡蛋( 49)
|
最近,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引发热议。# a# S6 u! I6 D
' U6 E+ \1 x0 \; g" D) @+ p' i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在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归国本是一件好事,却被一部分人质疑、嘲讽,甚至谩骂:是否是回国养老,还能为中国做多大贡献。% s: _% V4 f- |7 g& ~" O8 q1 \: t$ j
3 g# n( E; o Q$ }# d( b+ h 嘲讽杨振宁的人,是不知道中国深陷“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的窘境?还是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 ' X5 f$ M" b. H; Q
) M2 Y- u% B; Z$ K
中国人移民(专题)海外,传说始于商朝。此后,各朝代都有中国人因经商或逃难居留海外。9 Y' L, K) @3 T" Z: O N; c" x
. t f; c5 k [/ m 最近的一次出国移民热潮,发生在1980年代。- ~7 g. N8 u8 c* f0 D- `7 m) r5 W) p
- ?4 d* T. V: o4 i 198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出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一场史无前例的出国热潮席卷全国,第二年自费留学的人数就突破了10万人。
4 t/ ` @. K: `8 P0 Y/ m7 R. n4 M. N V6 P- ?: }
美国领事馆门口人头攒动
2 W: l: V; y& p; f6 y: S+ x) c4 m( X5 `
有条件出国留学的毕竟是少数,“嫁出去”成为了出国的主流。
9 P3 `4 c1 G% s3 d
; k) w' n, M5 p' ]* _9 s
; n3 ?9 j/ f9 P }. I& j “出国热”掀起的学外语热) u$ T) ^4 R& u: t: M
& ~" g; A2 ^/ U
只要是老外就嫁,日本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阿根廷人……还有一大批嫁到港台和中国人过日子。据上海涉外婚姻统计数字,97%是“嫁出去”,只有3%是“娶进来”,以致形成了“上海女婿遍天下”的说法。
2 x1 S/ d( Z) C% ^8 K p# {% F" R# v: y& H9 l" x: e7 d9 {
不仅是普通百姓,明星也深受影响。
* S4 i5 m" {, O9 ?' J, T Z9 [; q1 w n1 z
最早出国的女星是百花奖影后陈冲,1981年,不到20岁的陈冲,只身前往纽约(专题)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留学深造。
0 K- z4 @7 r7 L2 \+ Y
: F) q" E) N& s: } B 1980年,陈冲(左)获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v4 q* L2 L8 x+ G8 v
! Y2 G8 P$ k. z6 P 此后,金鸡奖、百花奖双料影后龚雪,李小璐的母亲、影视演员张伟欣,《庐山恋》的主演张瑜,《少林寺(专题)》牧羊女的扮演者丁岚,歌手张蔷……一大批明星相继走出国门,或闯荡好莱坞,或留学,或经商。* u( q: v3 D% R7 s k: H
( r9 t' e @3 [9 r* c
1980年代的“大众情人”龚雪1 I) D% b) a1 o7 @6 B& o$ O
5 M) c ]1 o6 x- A2 ~( T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万人。$ H4 n- s0 p8 t" @, D
( K+ t' H& |) @5 q1 U3 V
出国如“过江之鲫”,归国却如“北飞孤雁”,1978年归国人员不过200余人,即便到了2000年,仍不到万人。
. {3 S; B7 W% }2 V! w$ \7 r- o3 Q3 x6 T4 J' s+ o. g# M
巨量的人才逆差,让中国陷入了“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的窘境。有学者感慨:何时中国才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大磁场”,而不是他国的人才“培养基”?
9 P5 V. g% X+ \4 h" Q V8 C; A/ C
0 `2 U+ U0 L" A0 u) ^ 直到最近几年,“出去多回来少”的状况才有所好转。: J; R5 a- Q b) E
. z) r |& z4 Y3 w* k
从1978年的248人,到2015年的40.91万人,归国人员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底,累计达到221.86万人。
- c% G q8 ?' K8 a4 m2 I
" X" B5 o; v5 o, k2 A7 S9 Q 归国人员数量变化
" Y2 z- S. ~& w1 S) I- h+ N8 G' A8 z" n" I+ S
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5年的1.28:1。3 h; v, P9 t0 i2 P4 ^" ?) l7 M
1 u1 e9 g& A7 I1 ]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进大于出”的历史拐点,将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M% S$ U+ r) G5 s B+ \
" r6 _3 ^6 m- X: h% [
03.
$ ~3 N( a8 ~0 P& N. Q/ p; \6 l- F. X4 ` G$ K
"归国潮"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5 n# F& {! l5 h
; Z2 x5 H) i* ^" N& G
以“出国热”兴起的1985年为起点,30年间,中国GDP暴涨35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L" J) V9 N0 K5 L
3 d& J) [' c0 G# U
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冰火两重天”式的鲜明对比,加剧了“归国潮”的集中爆发。) A% t5 d( k* [; {) I- l
& T6 F/ i* M9 i; h
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依然将是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归国人员创造大量的市场机遇和就业机会。
$ J8 N% F5 ^6 e: [5 ]8 m1 A7 s W% P8 R7 n$ b
04.
) z. Z' o' s3 i) X& P/ ^- M: ~+ p5 v: p7 B. x+ W# {9 ]
对比30年前,中国科技发展,也已站在世界的前沿。
" A* w- x5 @# i- N, Q5 ~! b7 _: f
2 z0 T# V" i. U+ m& v6 v# J& s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原创性科研成果初露峥嵘。
& z, J& B" u& [. H4 c: O0 I. y
, ~8 B) s* d* C% A# ~ 2016年,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
3 s, P6 G1 {8 e6 ~7 H, L! C: i' e. |- E$ }$ G$ X" T6 }
中国的强大,不止于数字上。
5 j. n& o3 X2 w4 P7 ~, {3 i3 L2 v* K
▼2016年,新西兰发生7.5级地震
. _5 n" E9 |; K" C o8 Z; r0 A, o5 V' O( ]
▼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名旅客被困海滨小镇凯伊库拉,当旅客慢慢陷入焦虑和无助; O- D0 R8 W) y
# t" T% m @$ q7 U$ i, M7 Y/ q
▼中国领馆派来的直升机从天而降,将被困的125名中国游客全部接走( \- ]/ ~) z- \1 [# d
$ m' O! z% w; c. L ▼同时救出了几名来自香港(专题)和台湾(专题)的游客
@2 ~% v4 {$ E$ X3 s - Y5 e% f6 S2 F8 g/ @( U
▼其他国家的受困旅客看呆了- C0 Q0 q g0 T, \" i
2 k5 E# C& U& o. u; [+ H+ `" z 新中国有记载的第一次领事保护行动,始于1979年。* h. a, `! _& s/ ]
$ Y& n9 ` {* [ ▼1978年底,因越南发动对柬埔寨武装侵略,中国大批援柬工作人员被迫撤往泰国。1979年1月,中远“明华”、“湘江”、“梁湖”三条船舶受命起航,冒险前往泰国接回援柬工作人员1156名。
" |6 E# O9 \2 x
3 A: I2 [4 y4 X; } ▼1991年,索马里发生政变。中远“永门”轮奉命两次奔赴索马里,冒着横飞的炮火,安全转移中国驻索援外人员244名。' u$ K `& `8 k8 H- w+ y, W
% `; v( k* X1 b ▼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邮轮11艘,国有商船5艘,军舰1艘,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还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2100名外籍公民。 i) Y. |* T4 x3 s
: V( R8 E8 W* D3 N/ k ▼2015年,也门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开赴也门,安全撤离571名中国公民0 z- s! s1 u+ H- N9 p9 r$ |
5 P5 Y/ s0 T7 G1 p; ?1 P6 i9 C
真正的强大,不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华人遇险,虽远必援”。5 s% M( z, b; _/ F4 i( `6 Y
+ t: `. Y( R3 N2 O- w) }
祖国的变化,每一个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深有感触。
7 a3 Y' `2 i2 A# B$ }7 w4 `+ _5 d6 _* l6 b( n! b
美国《世界周刊》曾报道,经营纽约市景点门票的袁鹏不久前回到北京给父母扫墓,刚刚归来的他表示,他对北京的巨大变化只有两个字描述:震撼!; W7 W! q4 d+ A8 G2 Q
) Z* `- Z* c; Q7 P, s3 F
CNN刊发的一位在美华裔(专题)的评论颇具代表性——% O$ R; q* R; B0 D+ @. u' m, Q: l/ Z7 I
) b* z) V+ L# t$ ? { c% x 好吧,我和我老公拼命学英语,获得博士学位,25年前从中国挣扎出来,(自救自赎),并且成功地成就了我们的事业,实现了美国梦。在我们从自我陶醉中清醒之前,我们的孩子居然需要转过来学习中文以实现他们的中国梦?所以说,当我们是中国人时我们落后于美国,而当我们终于成为美国人时我们却落在了中国人后面,我想我是赢不了了。0 ^2 [6 \% X5 o
- S' }- V m* a; @7 D
正有越来越多的华裔回国追寻“中国梦”,正如当初追寻“美国梦”一样。9 G4 Z1 f/ ^8 q! y D
6 P) L. T8 d7 m' N/ B! `3 i h8 c
07.; X% P7 ]+ A* h
1 I- i# a0 K3 o3 s" h7 Y 华裔不仅有“中国梦”,还有“中国根”。$ R8 m3 m- n0 q. N; u8 |
) r: k) f9 ]0 G7 x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 K8 f3 L# G% E" h/ N1 P
& E6 J' [ ]: Z" N m 尽管已加入外国国籍,甚至留居海外数十年,很多华裔依然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
" P& ?% j: I: l8 ]$ K H$ q
% y5 \9 C. @: S6 E# F3 V9 V7 G 年老的华裔“归根”,年轻的华裔“寻根”。近年来,美国华裔掀起回中国寻根热潮。每到夏季,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寻根团陆续飞往中国大陆,回到祖国寻根。5 e, W0 c$ t8 ~/ v7 D ]8 `# Z. L
( ?$ s1 w$ o- t5 P 华裔寻根团参观中国航天成就
- W# r( i0 s, E( ~. m) k `& x" h+ e4 Q! f" k7 N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 T+ o E, A; f; c2 N) j3 r. k s" z4 p8 |. ^
08.
4 z& F$ u( E7 N& x; j
1 r$ J/ n7 n. x+ ~ 学成归国也好,落叶归根也罢,对杨振宁的归国,我们应该秉持一个开放、善意、欢迎的态度,这才是大国国民的应有的胸襟与情怀。: A5 P8 D$ k2 s( k3 ~. T; I3 c( i) S
5 h& c3 v/ K4 A2 \
如果连杨振宁这样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回国都要被嘲讽,那么,是否要将4000万海外华人拒之门外?
6 X G1 H$ d: D* r" E) d
_- Q J/ A4 H0 X 回顾历史,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8 e) t2 F7 }; t$ e/ L5 W
) w7 a; W: P8 n5 `- \- G 彼时之中国,国穷民困,归国科学家只能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甚至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5 g5 ^' e7 ~. o9 _, h& ?
6 `4 z; G; j) q% B# e. `* R: e3 H 今日之中国,有条件圆归国华裔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更有实力,实现归国华裔的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D( x' n" ]; G5 C/ q
' c* _" O6 B/ D! s9 c 这是国家之幸,亦是全体华人之幸。# K# |- N. W$ J |+ b. e7 Z2 R
' U( s4 W! l5 g/ Y2 d7 d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海外华人归国建设,正当其时。
/ g! S; c/ H3 I" c4 A1 d* O* T" ]' ]! H5 d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从“移民”到“入籍”,中国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变。1 E/ s+ p% N! D% W3 I$ z
0 K/ ?" [* M( j4 j6 y) m0 n 不变的是始终为海外游子敞开的大门——
0 b Z- u* j; e$ t
6 _2 V$ y t3 r7 ~ 欢迎回家。
/ C d0 p. v. o( _1 h* n) Z$ ^/ o9 B+ t. A3 f, G* g, t
# |1 Z$ w8 u% v+ k, ]2 N, [/ Y, S9 e" `6 d
. c4 f4 V `" E) s- w: Q7 V
1 \7 L' d; o" V0 m1 V; y
6 T$ t% X* u$ y; k4 {- P3 e4 h9 Z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