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3)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山水月 于 2007-1-21 21:44 发表
. E2 o9 K f6 x4 @5 U8 q! R
* a7 I7 O U$ m1 U...主席诗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豪气干云,着一“越”字而境界全出。那么把这个雄赳赳气昂昂的“越”字给“胡马”,就难免有种长敌国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嫌疑。% T/ S! ]0 T, [0 O+ M
...
. w( I+ ^! i7 M4 U5 L- H. g0 d( ~8 M$ W+ V. m
毛泽东的"娄山关"是写得非常好的。写得好并不是因为"豪气干云"。 我认为"娄山关"从通篇来看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从所用的字(雁, 霜, 月, 碎, 咽, 残, 血)来理解,作者主要要表达的是“悲壮”, 而不是“豪气”。娄山关打了一场恶战,我想象,仗打下来一看,部队伤亡不小,士气不高。怎么办呢?
# K# f$ D* Y* r5 s, {% V; `3 f6 E: |. a) g: s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理智的思考和坚强的决心:认定方向, 败不气馁,从头再来。这两句非常有力. 但是, 这种力量并不是从一个“越" 字释放出来的,而是来自整个两句(特别是第一句)的表达。
! {6 ?6 o, M6 g$ V/ N; C' r
. }) \1 M6 G+ o* S I6 x$ v附录:
; L! n& D/ F3 s! C4 [- s; w) T) H+ L# s, R4 ~9 |- Q
忆秦娥·娄山关
+ z, x$ z2 w! u. f- \' W. L3 U. @7 k
毛泽东
# }6 {( Q3 c) S o8 e: g0 |/ l/ [/ K5 \) h. q2 ]# A
一九三五年二月
|* D, Q) k! n }/ g3 n0 ^2 H7 G& w% D6 z
西风烈,
* r, P" ?/ c& c: _: t: i+ F长空雁叫霜晨月。
; B( [4 H- [: J( T F霜晨月,/ ~, a, [8 G6 Q9 F, ^
马蹄声碎,
) i0 V( r3 ~4 Q! \+ N" J喇叭声咽。 8 q: d6 F! F; w" K0 _
- _( Z; o$ [- E9 R; s2 z" c雄关漫道真如铁,8 D; w" t C7 c7 H K) U
而今迈步从头越。
0 p( j! z! L6 c9 V9 A从头越,
% u- I5 w: z2 K! Y2 {* T苍山如海,% V; w" m: U; g$ A- ^) W
残阳如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