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节能,是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三大主题,虽然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遗憾的是,消费者在汽车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些错误认识,可能是致命的。 & M2 f, ?2 Q" v) P0 A9 A `8 A! J' Z1 ^& z& X' N. [+ Q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周青介绍,一般车辆碰撞事故全过程只有大约0.1秒,为了给乘员提供保护,气囊打开的时间只能允许有10到30毫秒,因此化学爆炸是气囊打开的唯一手段。气囊初试展开过程速度非常快,达到200km/h,力量非常大,如果在打开初试阶段接触到气囊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只有在安全带的配合下,气囊才有保护效果。如果没有安全带的配合,有气囊比没有气囊更加危险。 : ^0 F' O2 E: r9 f , B. G! K" ~& X5 v, L/ y 不少人认为只有在高速路上,系安全带才有用,这也是不正确的。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恰恰是在市区等低速路段意义更大,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通常在100公里/小时以上,这种情况下发生车祸,任何被动保护系统都已经很难救命了。 # b7 b G2 c" j7 T3 i * h. L, m& \( n$ s2 ?. ?9 \ 还有,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避免车辆失去避让障碍物的能力,而不是缩短刹车距离。ABS的作用是在刹车踏板被踩死的情况下,能有效避免车轮完全抱死。车轮完全抱死后,滚动摩擦就变成了滑动摩擦,车辆就会完全靠惯性滑动失去转向等操控能力。 / a; s; r( Z; ^! i
o2 G' x1 p' X# K I+ G+ i 周青认为,汽车安全性的关键是设计,而不能简单看钢板的厚薄和轻重。碰撞事故发生过程是车辆动能变为零的过程,全部动能消耗在障碍物变形、制动摩擦、车体变形、保护系统变形等方面,通过设计可以控制的是车体变形和乘员保护系统。乘员受到伤害的原因,一是加速度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二是空间变形过大。好的车辆,是通过吸能变形区的设计,尽量使碰撞得以缓冲,同时尽量减小乘员舱的变形。( c9 q1 L0 a4 r+ N&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