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92)  鸡蛋( 0)
|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 j+ a9 u, Y2 l& }5 U; F1955年3月31日,林徽因几天没有进食,全身无力,多个器官衰竭。夜半,她忽然用微弱的声音对护士说:“我要见一见梁思成。”护士看了眼指针刚刚落到“2”的时钟,回答:“夜深了,有话明天再谈吧。”可是,她已经没有明天了。3 Y% f9 i+ G. p$ [, u* i3 m' d
她很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醒来。最后的话,她终究没能亲口告诉梁思成。当陪伴了她二十七年的丈夫在护士的搀扶下走进病房时,她平静、安详、冰冷,再也没有了气息。他第一次哭得不能自已,摸索着坐到她的床边,拉着她的手,不停地重复:“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凄惶又感伤。原来,在生命的尽头,无论曾经怎样的丰富与绚丽,都不过是一个苍凉的句号,她的句号划在1955年4月1日6时20分。/ {0 |0 c/ I2 w" o% A6 F0 B- k
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爱得好,“五好女性”林徽因完美得像一尊偶像,把其他同性映衬得平淡而局促。女人们对她总是两边倒的态度,欣赏的奉为指路明灯,恨不能按模子复刻一份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灿烂人生;不入眼的鄙夷她虚伪作秀,花蝴蝶一般穿梭在男人堆里,靠绯闻、花边和半吊子的才情博得美女兼才女的虚名。而男人们,却把她当做解语花,争先恐后挤进她的“太太客厅”,他们都是那个年代最出色的男子,胡适、徐志摩、沈从文、萧乾、金岳霖、李健吾、朱光潜等等,把这样一批优质而成功的异性聚拢身边,至少,她不是个虚妄的女子。
- D7 r. ^0 D f抛开那些夸张的吹捧、泛滥的溢美和捕风捉影的八卦,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5 R# `2 `/ Q" P
1904年6月10日,她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极品牛棚(牛人之棚),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当时的顶尖牛人都是好友;堂叔林觉民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妻书》的作者。& @/ |9 K+ i3 V! \* {7 Z
或许上苍为了平衡,给了她如此优秀的父亲便为她安排了极其平凡的母亲,她的生母何雪媛是父亲的侧室,思维就像自己的小脚,守旧还有点畸形,家里开小作坊,目不识丁不说,还急躁任性,与自己工书法善女红的大家闺秀婆婆游氏素来不和。何雪媛为丈夫生下了最得宠的长女林徽因,之后,还生过一男一女,却接连夭折了。于是,林长民续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便叫她二娘,二娘虽然没有文化却性情乖巧,一连生了几个儿子,得到了丈夫全部的宠爱,何雪媛被长期遗忘在冷僻的后院。童年,她陪母亲住在后院,前屋常常传来父慈子孝、夫敬妻贤的笑声,母亲的院落却死一般的寂静。这个敏感的女儿,夹在爱她的父亲,与不被父亲爱的母亲之间进退两难,母亲常年被冷落的怅恨积攒成了无孔不入的怨怼,脾气越来越坏,性格也愈加偏执,她珍惜父亲的爱,却逃不开母亲的仇恨。
# T2 I+ ]3 ^) Z2 s; o5 i; @/ A- |中国传统式多妻家庭孩子的委屈、痛楚,使她异常自尊、早熟和焦虑,甚至,庶出的身份也成为她心底恒久的痛。不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她在面对自己的婚姻时异常慎重——徐志摩以为离婚后就能和她在一起,多少有点儿诗人式的一厢情愿。少女时代,她最幸福的时日便是陪同父亲旅欧的那段光阴,骄傲而开明的父亲慈爱地望着她说:“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父亲,是生命中第一个欣赏她的男子。
& c5 q4 V8 u, q( }0 Y我常想,如果她临终前有机会见上梁思成一面,她留给他最后的话会是什么?是感谢他一生的宽厚吗?& b5 O3 v2 P( M) H6 X+ k6 I
月亮总以璀璨的正面示人,直到阿波罗13号拍回照片,人们才看见那些坑坑洼洼的环形山;犹如,我们总是轻易发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看不见光亮背后的黯淡。6 n* Y% ?5 v# ` f; A- V; t
抛却完美女人的光环,她其实是个脾气暴躁的女子,体弱多病,极度自恋,姑嫂龃龉,婆媳寡淡,说起话来不留余地毋庸置喙,是个有文化的话唠。
/ b2 u+ {5 S" W# _- l所有这些,他如同欣赏她的优点一般,都接受了。0 V/ F1 k4 \% H" O- L7 Q8 u
她常常在夜晚写诗,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飘飘中吟咏思虑佳作。她对自己那一身打扮得意极了:“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他却逗她:“我看了就没晕倒。”她气得要命,怪他不会欣赏她,却一辈子用着他做的仿古铜镜。
# N& C( @% N8 x7 P, z! S那是他用了一周时间雕刻、铸模、翻砂做成的,镌刻着“林徽因自鉴之用 民国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的字样。4 Y$ `9 j" M& ]2 B% ?7 n4 [- y" {. W
对于她登峰造极的自恋,他另有一番唱和。( K6 {3 P' f2 ?4 c+ b& Y' y# m
当年,两人青春做伴不知愁滋味,徜徉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他常常耐心地在女生宿舍下等待梳妆打扮的她,时常等上二三十分钟,她才装扮好,姗姗下楼。为此,他的弟弟梁思永曾写过一副对联调侃兄嫂: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4 T. |9 T: a' s$ X7 C
她去世之后,他想着这些青涩往事,物是人非,弟弟和她都先走一步,心如刀割。他用她生前躺在床上经常用的小图板,为她设计墓碑的样式。陪她走了一生,再送她走最后一程,他的确是“诚心诚意”。4 e; g, J% ^3 ~& d0 [
逃难时,为了方便她治病,他学会了输液、打针,不厌其烦地把那些器皿用蒸锅消毒,然后分置各处,一丝不苟。在湿冷的李庄,为了让她暖和一点儿,他经常亲自侍弄火炉,生怕别人不小心弄熄了火。他想尽法子劝她多吃,亲自准备食物,甚至,她吃之前,他总要亲自尝尝咸淡。她脾气原本便暴躁,病中肝火更旺,时常责骂、训诘,他都微笑以对。甚至,肺病是传染的,但她那强烈的自尊心忌讳别人议论她的病,更忌讳家人和她分餐,她觉得那是一种嫌弃,他便和家人与她同桌进餐,虽然暗自做了预防,但自己也染上了肺结核。# u( L3 x& H7 k6 o" D
可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付出的一切,对他的辛劳,她同样投之木桃,报以琼瑶。在昆明时,通货膨胀早已让这对曾经的金童玉女变成了贫贱夫妻,为了应付高价的房租,她不得不外出教书来维持生计。她一个星期来往四次,走将近十公里的路,去云南大学教六点钟的英文补习,一个月所得不过40元法币的报酬。颠沛中他测量古建筑的皮尺不知所踪,皮尺是测量时的必需品,他愁眉不展,沉默不语,她便瞒着他,毫不犹豫地在黑市花23元的高价另买了一条送他。这怎么不是爱呢?; S. R, S% r- L% {' z8 K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家准备南渡逃亡,那正是她最需要治疗的时候。临走前几天,她去医院检查,被医生严重警告。可是,逃亡关系着全家人的安危,她便说:“警告白警告,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走的那天,她是病着的,但她没有说,硬撑着开始流亡。5 @& L0 |6 s3 w
在昆明,她发烧至四十度,昏倒在大街上;从昆明到李庄,他没有随行,她一路操着更多的心,在破卡车上颠簸了三个星期,她彻底病倒,卧床六年。! j6 ^- Y4 } z
抗战胜利后,美国著名胸外科医生里奥·埃娄塞尔博士给她做了病理检查,结论是两肺和一个肾感染,存活期约为五年。这也算得另一种支持吧?4 ~- @2 H/ l6 ~
她去世后,清华的许多老朋友,比如张奚若、金岳霖、钱伟长、钱端升、沈从文等等,纷纷责怪梁思成,说是他的选择造成了她的早逝。! T9 l# I% R! ~2 s; N8 q+ I+ E
他们怪他,在没有能力保持她健康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事业,让她失去诊疗和休养的机会;
$ N2 m1 ?8 i+ ?* ~: v/ ^: @: k他们还怪他,家事生活都没有处理好,爱国心和事业心却那么强,又死板有余变通不足,这个“舍生取义”的书呆子,“义”没取到,她的“生”却被舍弃了。/ s4 O. T: }1 s$ a" B
而她,从来没有埋怨过他。所以,他才会坦然地说:“我们都没有后悔,那个时候我们急急忙忙地向前走,很少回顾。今天我仍然没有后悔,只是有时想起徽因所受的折磨,心痛得难受。”她何尝不懂他?4 j3 @# e: N6 f" H
从1930年到1945年,她和他共同走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等,通过他们得到了世界的认识,从此被保护。那时的考察绝不像现在的自驾游,艰苦而辛苦,两人的朋友回忆:“梁公总是身先士卒,吃苦耐劳,什么地方有危险,他总是自己先上去。这种勇敢精神已经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林先生,看上去那么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爬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 N7 }( h1 ~( H: @( H& r Q/ C
在人生的经营中,她付出了远超寻常女子的努力与勤奋,这也是她与陆小曼之间最大的不同,陆小曼始终是朵仰仗他人的菟丝花,抵不住货真价实的辛苦,离不开喧嚣的社交场和男人的爱情。
& N2 T: U3 [5 G" B9 ~, Y# e9 C而她,享得福也受得苦。
: o* N( @9 m! B3 P, t/ _; F所以,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会撂出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的,都是过来人!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为先生的话——又作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D9 ~, e8 {9 O7 Y0 Q8 r+ n5 g8 d
对她,却如慈父。当年,她在异国痛失父亲,也断了继续求学的经济来源,她想回国谋生,又考虑在美国打工自己挣学费。梁启超得知后不同意,在给梁思成的家书中说:“徽因留学总要以和你同时归国为度。学费不成问题,只算我多一个女儿在外留学便了。”为了兑现承诺,梁启超动用了股票利息,并直接给她写信:“渡过苦境,鼓起勇气,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梁任公喜欢的女孩子既灵秀,又有事业追求和社会责任感,还要遵循礼法,他的女儿个个如此,他选择儿媳妇也是同样的标准。
+ a6 `# W( S! B3 X如果说她爱得聪明,她的聪明之处便在于此:她早早明白了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个家庭。梁启超的舐犊之情、人生指导、学问修养、声名地位不是富商徐申如可以比拟,梁思成的宽容大气、勤奋踏实也不是徐志摩的诗人气质所能匹敌,一段离婚续娶的婚姻,更不能和青梅竹马的原配并论,即便她眷恋诗人的浪漫,但她很清楚,那只能远观。于是,成功的婚姻重塑了她,她不仅彻底摆脱了心底庶出的阴影,走进了另一个声名显赫、门当户对的家族,更在学业和事业上寻找到了最佳拍档,这种合拍弥补了婚姻中琐碎的消磨。如果这是世故,那她肯定有点儿。
n( m5 F) A' W2 n" B" e1953年的夏天,在一次欧美同学会的聚餐中,她指责当时负责北京城建的副市长吴晗破坏文物建筑。她热泪盈眶,冲动而激愤,甚至,严重的肺病让她声音嘶哑,她依然用并不动听的声音据理力争,动情处,不惜指着吴晗的鼻子谴责。她面对着北京市委领导当场辩论,泪如雨下,义愤填膺地说:“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她确实是个锋芒毕露的女子。只是,她的干脆利落、不留余地、不媚上、不逢迎从来不仅仅在“客厅”与社交场;她的嬉笑怒骂、悲欢离合更不仅仅是小女人式的惺惺作态。她或许会坦荡地对丈夫说:“我可能爱上了别人。”但她更能够在自己的建筑思想和学术追求被错误批判时坚持己见,陈占祥说她“不是不让须眉,简直是让须眉汗颜”!; O3 a5 Q( u2 ]& s8 U7 {! X
她是个幸运的女子,没有错过生命中任何季节,甚至,每个季节都活得繁茂而绚丽。少女时,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博闻强识,陶冶心胸;少妇时,与年貌相当的丈夫携手游学,开启中国女子研习建筑的风气之先;中年时,学贯中西,成为清华的国宝级教授,中国建筑学的先驱。她还是个充满了“文艺复兴色彩”的女子,文艺的、科学的、东方的、西方的、古代的、现代的、人文历史、工程技术,汇集一身,甚至在很多不相干的领域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她写诗,三言两语便清丽脱俗;她作文,排篇布局自有周章;她治学,既是思想先行也是理论奠基;就连谈恋爱,也牵动着那个年代不同领域声名卓著的男子。的确,她的经历太丰富,人生素材太充沛,以至于想把她描绘成游戏人间的社交名媛,她便奉上绯闻与传说;想把她塑造成旷古难寻的才女佳人,她便奉上家世与诗歌;想把她打只是,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关注她的情事多过她本身,她被传奇成了一个粉红色的明星。3 |, O& j: j$ ^) s1 @
她的女儿梁再冰说:“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献身精神。”或许,这更接近真实的她,而我们爱的,不过是想象中的她。甚至,曾经身畔的那些男子,爱的也不过是想象中的她。唯有梁思成,爱着真实的她。众里识得他并与他在一起,是她一生最聪慧的选择。
m+ m& j3 l( L5 C, P7 g. T" p$ f% [( i治愈你:; M8 n% v+ Q6 [& K1 r
女神是轻松做得的么?她们光洁的脑门儿上都凿着三句话:
4 H2 ^2 Y! E8 p9 N. r- YNever give up!
6 I* N7 E, a4 w$ {* D( }0 n. |+ hAlways try hard!! a0 P2 _" |/ T1 N3 `" l# u
Make every one happy!
% I/ V C2 Y4 l9 l4 @8 H) S花在饱读诗书上的时间不比保持身材短,用在规划人生上的功夫不比梳妆打扮少,如此,方能塞进零号礼服,拾掇起一身仙气,甚至她生的孩子,都必须是漂亮而有教养的。造成孤傲清冽的知识分子,她便有等身的著作和名言。
% h) W( w8 E# i+ \0 H, u
; ]( k% n& g0 r7 R' c+ Z E
. `7 u3 _0 p: N h. ~4 Z! k
. U8 J& u) W, T5 ]$ C0 {- L& o4 v. Z5 ]7 K1 Z( t
: `; K1 q4 V3 C1 D
$ u3 `" p2 C$ ~% v) k1 H: X; g! a3 N- [) L: S8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