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7)  鸡蛋( 0)
|
中国第一悍匪——白宝山(绰号:浪漫杀手自由人)6 }+ ^, |5 H1 }8 e3 t
" k+ l8 t1 ]2 Y0 ]1 P很难想象,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匪徒,在“升满级”之前,竟是一个智商极低、胸无大志的损贼。内裤、床单、衣服、自行车,把偷来的这些“垃圾”变卖,养家糊口。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亲,他不能让他的两个孩子吃上一顿肉。于是,他开始去偷。那么,他为什么,从小偷小摸,发展到杀人如麻呢?9 N$ g8 d3 i# N3 x! n# a( u0 J
& t* n2 _# u* ^
) |) M4 [& k8 j2 I# D- W0 {0 u! O0 _, L/ v6 S; u. ?: m' {$ c
白宝山最后一次行窃,因偷农户院内的两斤玉米未遂,被事主发现,结果被判有期徒刑11年。开始了服刑生活。1993年服刑期间,他用铁锤将狱友砸死,后将尸体掩埋。1994年,他用同样的手段,干死另一个狱友。(由于,计划周详,加之心里素质过硬,狱方没有找到他作案的证据和破绽。虽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狱方最终不得不按照法律规定,将他刑满释放。)1996年刑满出狱,白宝山回到北京老家。头等大事,就是补办户口,因为,没有户口和身份证,他在北京就是黑人,什么事都做不成。本想老老实实赚钱的他,在办理户口的过程中,多次被勒索,“不拿出一千块钱,就不给你办户口!”白宝山说,“我刚出狱,没有收入,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给你?!” “爱哪告哪告去!”(据说,白宝山在死前,也没能办上户口。)1996年,他用铁棍砸死一个武警,抢走步枪一支。同年4月7日,在北京装甲兵司令部门前,向一哨兵连开两枪,走人。而后,遭遇6个巡警,双方枪战,杀死3个police,白宝山毫发未伤,成功逃脱。事隔15天,也就是4月22日,在八一射击场,枪杀一个武警。同年,7月26日,在某师高炮团兵营门前,击毙两名解放军战士,抢走81步枪一支。同年,12月6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人声鼎沸的繁华地段,枪杀一女烟草批发商、枪伤多人,抢现金6万5千元,而后回家睡觉。1997年,白宝山去新疆发展事业。在奎屯军事培训中心,作案未遂,被一战士发现,白宝山被迫撤离。然后,在戈壁滩上,步行20多个小时,途中将一路人枪杀。同年,7月5日,进入141团场军械库。不料,该库早已废弃。同年,7月29日(当然了,也是在大白天),枪杀一人,抢得该人的摩托车。10天后,骑该车进入147团警务区宿舍,枪杀两个正在看电视的police,缴获五四式手枪一支。同年,8月19日,在边疆宾馆门前(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人声鼎沸的繁华地段),枪杀7人、伤5人,抢得现金140万,而后,返回147团场(也就是杀police那个地方)。$ s0 H8 c# D! {
0 Y; l5 P/ v. f; b& m$ R) J& g
$ t' E1 ^' X& G) T8 z5 W# t) ]7 ?& @( p" I' T& D* _
他的情妇,劝他把枪扔了,打消邪念,好好生活。他说:“没有枪,我就没法生活!”有人说,单从技术角度上看,他的计划是天衣无缝的。他的失败,是因为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情妇,一个是他的母亲。没杀掉情妇,显示了他温情的一面,而情妇出卖了他;在母亲家中,他被4个民警堵上,以他的战斗力可以杀出一条血路,而身为孝子,他不忍心当着母亲的面杀人。
/ A# i0 Q* c0 r' \3 T" G5 \
8 Q2 E4 }9 [" h% }" y 白宝山,死了。他的故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有人说,他曾在香港出现;有人说,他潜逃美国;还有人说,他加入了义军……
" m8 j8 d2 Z1 q7 n8 k
. U" E. e! i6 y' d 2000年时,导演陈国军,曾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视剧《中国刑侦一号案》,当时轰动全国。可惜在这个电视剧里,有很多细节没能得以重现,原因嘛,你懂得。
: s8 g4 H% V' t* z. `, q( x. M; W- P0 P
V) L; j. q) |( s
" a& |( x+ i( Z& m- n! c中国第二悍匪——呼兰大侠(无法确认该人的真实姓名)
/ a5 M1 r& ~" r) D1 L
@, P/ C$ @& u% s0 m, n1 O1986年3月28日夜,黑龙江省呼兰县公检法家属楼。当晚,有52人惨死家中,均是一刀致命。其中,27人为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其余25人是其家属(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凶手,用匕首,在死者家中的墙上,留下名号——“呼兰大侠”。4 D/ T) Q' e: k
- C' k& b$ Q7 Y+ y; c9 w
在这个平静的小县城,这起案件的概念和效果,可想而知。县公共安全专家局,迅速勘察、封锁现场,并立即向上级通报。
/ g# {9 T3 m, s$ r, _ ^, J
' e/ F) Z$ c* ?( F# l6 ~% E+ C- I 同年,4月2日,328专案组正式成立,共计672人(其中包括,北京派来的专家组,省厅的骨干力量,以及全国各地的精英)。经过两年多(确切的说,是两年六个月二十三天)的调查、取证、研究、分析、排查、走访,专案组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案情毫无进展(此后,该案永久封存,停止一切调查)。
# e+ s: ]) t0 [' `
' L+ Z& w8 `/ v6 O% `: M5 V$ i/ e! f 1986年4月6日夜,也就是专案组成立的第4天,北京方面派来的痕迹鉴定专家赵某、王某,在呼兰县公共安全专家局招待所被杀。县公共安全专家局副局长郑某及其刑警队的3个刑警,惨死家中,连带家属4人。另,两个专案组成员(职务不详),在住所被杀。案发现场,墙壁上,四个字——“呼兰大侠”。(与328案件相同,凶手为一人作案。刀法纯熟,一刀致命。)同年4月7日至9月15日期间,在呼兰、哈尔滨、阿城三地,先后有人遇害。其中,民警37人、刑警12人、及其家属56人。与前次案件不同,部分死者并非死于家中,而是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被凶手从身后偷袭,一刀刺穿颈部,而后,凶手持刀在死者的背部留下名号。经刀痕比对、鉴定,多次凶案的凶器为同一把匕首,也就是说……一时间,整个黑龙江省的police,没人敢穿警服上班。在这段危险时期,公共安全专家干警给老百姓一种很“休闲”的感觉(都穿便装)。) y6 H: f6 h3 j$ ~; u$ U, u: k' i7 y7 Y7 W
% V3 f. _" S: ^+ U+ c
呼兰县公共安全专家局某退休领导,曾扬言,“别说抓到凶手。谁能提供凶器(那把匕首)的线索,我个人,悬赏10万元!”同年9月26日,这位领导惨死家中。凶手,用匕首,在墙上留下一行字,然后,将匕首扎进墙里,“杨局长,你太令我失望了。这把刀,还是留给你们作纪念吧!”
. X8 ~& O# Z/ _- X( X
& ?- U* B9 i Q6 o4 v' ]' u 从此,呼兰大侠,销声匿迹,弃刀归隐。
3 E/ q% ]) ]* D, W. Y. _* q m; L. ?
( H E& n& N" v$ Z 此案至今未破,正因为如此,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感叹!3 ^; h, p% {+ o0 H( |3 P
5 C( w; |- b; @
中国第三悍匪——田明建(绰号:枪神)7 w: r4 K# T* ~1 d6 `# R
* k5 x/ s5 k6 A7 |2 I
1964年9月20日 河南省淮滨县张庄(还有一种说法是息县夏庄)
* y( I& {0 `, W1 N. x7 s3 J8 C% U% `! C( H B
那天,乌云密布,暴风骤雨。一道厉闪划破长空,“咔嚓”一个炸雷——枪神出世。
! e- K+ E- A3 o, O! y$ b t/ k( I( E. Y
对于农村出身的、毫无关系和背景的穷苦百姓来说,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走一条路——参军。田建明,17岁那年入伍参军,那是他第一次有机会摸枪。当枪分发到新兵的手上时,所有的新兵都很兴奋,只有田建明表现得很平静。他抚摸着那支枪,仿佛它不是枪,而是一个人、是一个老朋友,他甚至幻想着与枪进行语言交流,“不要再叫了,不再叫了……”战友调侃他,“你听见,枪冲你叫唤了?”“它是想跟我说话。”,田建明正颜厉色地解释道。, b& }6 g$ H+ G6 U
/ S' o' i. }! J, `+ ^9 i l r! c
1981年3月19日上午9点30分,新兵实弹射击考核。- Z' k" N( ~# {
/ ?- I- G; {) Y" q
田建明的成绩最差。击发10枪,9枪打空,未击中标靶,仅有一枪正中靶心。教官很疑惑,“那一枪是蒙的?太巧合了吧?”,于是,便让田建明再试一次(又打了10枪)。结果,10枪均未击中标靶。那教官,先是狠狠地踹了田建明两脚,然后,出于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近标靶,欣赏着罕见的标准神射。这一看,还真就看出了门道。原来,田建明的第一枪,正中靶心。随后的19枪,从一枪击出的弹洞穿过。教官,以老年痴呆般的表情,傻傻地盯着标靶,眼都不眨的看了许久,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天才!”& o; F2 _! |# d
! l$ w- U. g) y, m7 z8 M: t
当时兵役的是四年制。也就是说,四年内得不到升迁,就自动退伍。由于,田建明的军事素质极高、个方面成绩优异(尤其是枪法),所以,受到恩师赵涛波(那个教官)的提拔、重用,被保送西安陆军学院深造。从此,一步登天,实现了从士兵到军官的质的飞跃。
, o. a" D0 T) ? _
9 v6 u5 k) x( ~7 F5 R5 e/ ^& i 1988年6月,田建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同年7月,被调往号称“地上最强”的精锐部队就职,担任北京卫戍区第三师中尉。 V1 I$ s, T( d4 A: n/ b3 ^- I/ w4 F
2 o2 d2 a1 p+ k: `1 [ 此时,田建明的枪法,已达到了化境。他自创了多个绝技:双枪齐射、单手换弹夹、凌空飞枪……其中双枪齐射的一招“双龙奔月”,技压群雄,令人惊叹!
* V' r1 t; q2 I' C
+ Q: B* h0 s4 m# k( r/ B 双龙奔月:
* @2 z, u' L4 l( L) i2 M h8 n% Q/ j% }) p' {6 ?
81式步枪,7.62mm钢芯子弹,速度750m/s;54式手枪,同是7.62mm子弹,速度420m/s。
# a% q+ S% W) `* O/ D3 Z
6 `0 z$ Q B- j ^- b% {左、右手,各拿54式手枪和81式步枪。第一枪,由54式手枪击出;第二枪,由81式步枪击出。第一颗子弹射出,随即,第二颗子弹射出,击中第一颗子弹的尾部,两弹前后串连、先后正中目标!
- H9 M9 J' _& e+ Q% k m. I; z! _/ H" z, K. w
这样一个,技术过硬、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婚姻美满的青年军官,为什么会叛兵为匪呢?
' M7 P% @4 z9 L/ ?/ n9 x; K# Q; q: l; ^8 T) V- _
因为,希望。希望破没,就等于是绝望。人在绝望的时候、在对生命没有任何留恋的时候,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7 s/ N" V1 ?) w' o8 n
1 b/ _) g/ ^9 B5 l& x! e" }$ r 他有三个心愿:1、希望,他媳妇能再怀孕,生个儿子。2、把家属,从农村老家,接到部队随军,以解相思、牵挂之苦。3、在事业有一番作为。
# B8 F! R) c; c3 L' Q; P1 V7 H* t% ?5 p9 C$ Z! v. L: B: l
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三个目标而奋斗。但,他的希望,在同一天,完全破没。
( _; a, T. }) z8 l8 L4 V& o9 e' s" z; H) y0 ?
1994年9月19日,发生了两件事:- W. j F3 e+ Q+ i# a5 ]
, L7 g# W* P2 e: ^! a* _1、他怀孕7个月妻子,被当地计生办强制做人流手术,导致一尸两命(是个男婴)。
$ I7 _* ]/ a1 X% g% w0 }! ^7 Z- _' j/ x) ^
计生办的说法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田建明他媳妇,生的第一胎已经夭折,这次生的是第二胎。由于,计生办主任王兴业与田的父亲,个人之间有过节,所以……# P9 ^" e9 T+ P/ i+ i, T: B: U
$ P8 X; X. K/ ~3 Z
2、田建明,为人忠厚、正直(不贪污、受贿、同流合污),所以,他与其他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关系很紧张。
% V5 ^% A& B9 \! g$ v: s4 \- q8 b6 p' e- ~9 d: @6 i
政委张某、参谋长王某、指导员刘某等,借职权之便作梗、给他穿小鞋。就在当天,上级领导警告他,“尽快收拾好行装,准备回家务农!”
7 {& X' t0 r9 F. `
8 x0 ^2 ~( p) H, J% {1 `6 a 田建明,已经准备好了!这样的枪法,还用准备什么呢?8 r( j- Q/ C- Z% Q- c9 w
* @6 z; W% ?8 E6 D
19日晚,田建明从武器库中取出家伙(81式、54式),并藏在检阅台下。" H; G- |4 W# Y$ j
; U q5 [3 o3 z$ q3 g H
其实,事发的前一天,就已经出现征兆了。田对枪说,“不要再叫了,不要再叫了……”武器库的库管,觉得田的精神状态有些异常,便试探性的问,“枪,在叫?”田建明正颜厉色地解释道,“它是在,本能的保护主人。”
; ^& C" n3 b* m, {5 m* W0 L) A/ M1 O* _, Y* y6 f
1994年9月20日(是田建明30岁的生日)
: q# S% @# W4 K9 j4 [- E, @0 C$ k' d' `
像往常一样,4个军官(其中3个是田的仇家),检阅士兵出操。由于,田已被停职,所以,他自由活动至检阅台的藏枪处,没被人怀疑。
% P, K" b S, O) i! \9 u
# V( S! r. R- [. p 四名军官,向田的方向贴近,距离他10多米处,正准备离去,田突然发出军令“卧倒!”士兵,习惯性地执行命令(虽然,田已停职,但,士兵还是服从命令)。当然了,此军令对军官无效。那4个军官,一时没反应过来,傻傻呼呼地站那发愣,就在这时,4声枪响,政委张某、参谋长王某、指导员刘某、连长曲某当场毙命,均一枪爆头。随后,田建明提枪便走,劫持了一辆吉普车,直奔tian~an-door广场。5个军官,死了4个,1个叛逃。军营,群龙无首,一片大乱。
$ ~; b8 A5 A* g4 r
5 Y/ E7 N `( u 车行驶至建国门附近,司机耍滑,将车撞到树上,弃车逃命。田建明连看都没看,仅凭直觉,放出一枪,将司机爆头。而后,下车,向迎面来的一辆出租车冲去,司机见状不好,一脚油门。可惜,车速没有子弹快,隔着风挡玻璃,司机被一枪爆头。田建明,又将枪口转向路上的行人……" g4 c6 ]6 l9 \- b
4 v- u( T0 [! O4 R% r }7 H
81式步枪,单发、精确点射,在节省子弹的情况下,造成了重大伤亡(确实地说,没有伤,只有亡。)。死难者,包括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和他的儿子,以及20多个平民百姓。由于,案发地在使馆区,政治敏感度极高,当局十分重视。pol.ice、武警,甚至特警,陆续赶到现场,与田建明枪战。虽众寡悬殊,但枪案造成交通拥堵,司机纷纷弃车逃命,形成了一个“汽车胡同”,这恰好发挥了田建明的巷战特长。地形适合、弹药充足、活靶子乱串,这对田建明而言,可说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当时,一个加拿大记者,将枪战的部分现场实况,转播回国。其中,田建明双枪齐射、单手换弹夹、凌空飞枪等绝技,让电视机前老外目瞪口呆、舌头伸出多长。至今,这等绝技,国外的特种部队仍在学习和效仿;而好莱坞、香港的警匪片也常常模仿这些动作。
6 P: A) l) \% K1 m$ T4 V$ C
; y+ \9 k" q/ k 直至10点23分,枪战已持续近两个半小时。特勤、武警支队、区公共安全专家局防暴队,遭到重创,伤亡惨重,无法再进行作战任务;特警2支队、5支队,全军覆没……; x n: e Z5 Q0 N
% T$ J, n4 D! L; U# k' B
当时,一个姓赵的队长,趴在军用吉普车的驾驶座上,带着哭腔地用对讲机向上级汇报工作,“请求支援!请求支援……”2 ^6 [( f) Q* k; y6 m( N
' N0 R% b$ h) e( C! ~
11点56分,田建明仅剩下一颗子弹。他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头部,点燃一支烟,吸了几口,而后,自尽身亡(官方报道其系被击毙),至此,我军已出动6000多人。悍匪枪声骤停,我军不明敌情,于是,也停止射击。一时间,激烈的枪战,静了下来。双方都不开枪,又无人敢上前去看个究竟。半小时后,我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勘察敌情,得知悍匪已死。战士们,突然士气高涨、来了精神,飞奔上前,几十把枪对准匪徒,防止他再活过来。
A' J* J% A. U- z+ c) l# q* B0 G# E- W& E6 y- l
据一位当事人回忆,田建明死不瞑目,瞪着眼睛,紧紧地握住那支枪,他们费了好大劲才把田和枪分开。据传说,事后,检验这支枪,按动扳机,它会发出一阵悲鸣----- M+ ?" g+ z7 m, a$ Q! ?2 F7 ~
' ~$ j# `6 u7 G, `& X5 Y8 p*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