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3)  鸡蛋( 0)
|
同仁堂[-2.14% 资金 研报]旗下产品“健体五补丸”闹出的汞超标风波还余波未平,其“涉汞”产品名单又进一步扩大,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两款产品相继中招落马。
, J# C: o( @$ c/ j5 S
) R, J- L! r: g8 I1 ?8 L8 g6 { P) J与“健体五补丸”中疑似虫草成分汞超标不同,此次新曝光的这两款产品全因成分中朱砂(硫化汞)含量超标而备受指摘,而服用产品小儿至宝丸的受众面向儿童市场更让汞超标一事被舆论聚焦放大。
3 i# x, x3 q, V$ o, G7 P+ Z( W) \) A4 D/ k1 W% ]7 W5 p
此前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同仁堂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和0.72%,远远超出国际标准。不仅如此,“同仁堂集团现有的定心安神、清热解毒等常用药品中,接近40种药品含有朱砂的成分。在小孩可用药中,也有3成左右含有这种成分。”
9 A" p: V: H- i! {
4 \4 f- d5 G( ]( [实际上,这早已不是同仁堂集团第一次在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上栽倒,作为中成药、中医保健品为主业的大型上市公司,一轮轮重金属造成的“重伤”也让投资界对其产品监管提出了拷问。1 q/ [6 P F5 d1 G7 s9 a5 Q
# `# ~. k* D6 N2 W( o5 b' @
“北京同仁堂在CFDA注册的不重复药方732条纪录中,含朱砂(硫化汞)86条;轻粉(氯化亚汞)8条,红粉(氧化汞+硝基汞)4 条;雄黄(硫化砷)46条,各类铅剂(红丹、官粉、黑锡)6条。而以上成分在除中国大陆外几乎所有地区被禁用。” 北京卫生系统一名主治医师也在其微博上公开对同仁堂发起了质疑。; `9 f! r8 B, {
1 s. A, x( M0 c汞超标之殇
# b+ Y5 D$ b5 f
, B$ ?# r; b2 G* `9 ?* E6 g, ]5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网上发文解释道,朱砂为常用传统中药材,始载于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约2000多年的历史。在现行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 e) Y" }- j' ~8 G0 S* _& e4 D/ i2 r, K3 L( R& f2 [$ x
“同仁堂中成药中使用朱砂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与其它中药配伍治疗疾病,符合中医配伍理论。同仁堂生产的含朱砂中成药,均为药典处方等国家药品标准。同仁堂含朱砂的中成药,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加工、生产和销售,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同仁堂方面表示。
1 b: R- o7 c. G
& ~9 J2 P& ^5 w( @7 M' R而根据同仁堂牛黄千金散指导用量0.52g-0.78g间的标准,如今媒体报道17.3%的朱砂含量已经超过国内标准,而小儿至宝丸产品虽未超出指导用量0.02g-0.03g间的标准,但国标远超香港标准的现状也再度引发了中成药重金属含量的“国标争议”。
3 w9 o% Q. Y9 O7 O( Q- i5 U- _+ U; ?+ a+ H a& b7 q
尽管同仁堂方面坚称含朱砂成分的中成药在重金属超标方面放心无虞,但减少朱砂相关产品的弱化程序却已在悄然进行。此前同仁堂集团旗下曾遭到舆论猛烈质疑、朱砂含量最多的王氏保赤散和七珍丸,已在产品成分上做了调整。其中,不再采用朱砂入药被视为公司对成分重新选择的最大妥协。
8 x6 d4 h1 G! y
4 |. ~" y8 R4 e" O( h2 d5 ^目前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制药企业本身对于传统中药选材中的朱砂、雄黄、砒石等含汞、砷成分的选用就一直争论不休。尤以中国内地与港台、海外市场的认识“分野”最为明显。$ L' d1 f; ]' R( k9 \' Z. D3 X2 o; G
. L+ v8 x$ g" G. V* x4 D
“(此次涉事产品)主要成分硫化汞已经被证明含有剧毒,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是被禁止入药的。”前述业内人士向媒体指出。' G; a9 u' t m. R$ i
; s% V4 X# \9 a* t0 d l# S& ]) G对此,上海中药协会名誉会长许锦柏向本报记者表示,中药材毒性一事还需辩证来看,在特殊功效、可替代性和毒性影响方面达到一个平衡。“总体来说,国家对于中药材中毒性较大的药材控制将越来越严,强调药效和毒理的可控性。”
$ L- {, \6 t/ j2 V! r- Q0 A, n7 G7 h7 }% K+ u! t8 l) I
做空中药企业?! I6 L; i8 i9 H
- z+ X8 S/ E/ }5 p: {4 Z( {
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开启了今年同仁堂的“负面门”浪潮。6 W8 j$ B' ~ M
1 P) A5 k' G; B6 d, g1 O0 x. m' s继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以期改食品为药品功效后,同年4月,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地黄,又在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抽检中被检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项目不合格。
! N8 M# t0 V4 p# w$ _
8 |3 P) c" z- W& F+ p# x如今近40种产品含朱砂、约150种注册药方中含西药毒理认定的“毒性较高”成分遭到曝光,同仁堂汞超标事件再度点燃了国内对于中药毒性控制的激烈争辩。
5 u! f. z: v2 f$ r2 x$ W/ W' q% }
/ l' ~! F' u8 v6 {8 h: w Q与同仁堂一样,短短数月内云南白药[-0.53% 资金 研报]、汉森制药[-0.23% 资金 研报]等知名中药企业也都遭遇着成分溯源后毒理副作用的质问。“香港地区频频对含汞药品发起调查、日美等国持续对国产中药准入门槛‘紧把不放’,中药企业三不五时遭遇的‘周期性质疑’逐步成为了市场拓宽的一大困局。而‘唯西医论’的观点也值得反思。西医体系和目前中药体系还是没能太好的融合沟通。” 许锦柏指出。# ^8 Y4 ^- A2 ~* A
/ L! y! r1 e# P9 d- ]& J2 ?“含一定毒性的中药材的使用关键还要掌握度的问题,中西药一样都存在副作用。中医药典也对一些药材明确表述了‘小毒’这样的提示,但并不意味应该对有毒性的药材采取一刀切的舍弃原则。”许锦柏表示,“中药选材经过那么多年的沉淀,药企在药方权衡上应该克服控制药材的弱点,而对于那些药性猛烈、毒性较强的药物则要谨慎为之。”
7 x, r' t6 d7 G; \1 R# h. y2 _5 q0 r3 p N. E6 t4 P7 Y$ x) D5 i
而在风云诡谲的资本市场上,中药题材的上市公司由于毒性超标、药效争议也早屡屡成为做空力量的“座上宾”。
, p# ~9 Z P& ^: u
' X. o% {$ Y, \4 E2 b3 o. Y* j今年4月汉森制药旗下拳头产品四磨汤被曝出含致癌物槟榔而遭遇股价“过山车”,后有多名投资界人士透露,汉森‘致癌门’事件只是做空机构借由公众关注的产品安全问题。大肆炒作之下,行的则是做空之实。: W0 i4 n% B( ~/ I B: R4 e+ U
# F' ?' I0 M- `“同仁堂近段时间屡屡陷入‘老调重弹’的中药毒性事件,很难让人不与做空势力对标同仁堂一事产生联想。以同仁堂目前的股价和估值来看,做空势力的积极布局还是很明显的。”上述投资界人士表示。
- A3 u) h# U$ F1 O" D5 L2 l0 y6 o3 ]0 b c" o%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