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无痕
7 L8 M y8 O1 @- Y5 l% b$ {; L% \7 g W3 ~$ D4 o) l2 m) p8 I; w
温哥华漫长的雨季又到了,连绵的阴雨使一切看起来都是阴郁的,也包括心情。这个雨季对我来说格外不同,加拿大疲软的经济导致我所在的公司倒闭,而找到一个新工作也变得如此之难。我只好呆在家里,等待下一次机会。静下心来之后,移民加拿大后的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经历过的一些事,接触过的一些人都变得格外鲜明。既然无事,不如把这个经历写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 x7 C8 T" ]- Y2 b
% w# y% J0 J t4 A' i" y4 k初登陆温哥华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一种归属感,我虽然生活于此,但感觉它仍然离我很远,它不属于我。直到一天傍晚,我驾车行驶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两边的树木苍翠欲滴,远处的雪山格外清晰。突然间,这个景象似乎唤起了我最深处的记忆,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就像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一种最深沉的伤感从心底泛起,像被一只手抓住了心头那块最软的肉……从此以后,我不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过客,我试着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5 g$ r6 ^9 q/ m# C/ Z, W1 N l+ _% ?" w+ X+ E
加拿大的各大城市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公民、永久居民及持合法签证的人都可以办理图书借阅证。图书馆规模大小不一,但一般来讲,环境、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馆藏丰富,除有数量众多的图书外,还有杂志、报纸、音像资料。办理图书证和借阅图书都是免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保护好藏品并按期归还。图书馆还设有学习区、阅览区,设施完善,尤其是学习区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隔间,并配有插座及上网插头,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上网,对于想学习又苦于没有良好环境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 c, B5 D6 N& Y% k( e0 Y, m2 Y
! R+ P3 _/ y4 m$ p我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到Burnaby图书馆学习。Burnaby图书馆位于大温哥华地区Burnaby市的中心,交通便利,环境十分优越。更有一个原因,就是它靠近我租住的房子,步行就可以到达。但是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便没法坚持下去了,因为实在没法适应如此嘈杂的环境,如果比我家里都吵闹的话,我又何必费力去那里学习。本来是一个公共的学习场所,却近乎成了一个娱乐场所,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但我同时又不无伤感的说,这种情况主要归咎于我的同胞——形形色色的华人。请注意,我用的词是“主要”,不是全部,我不敢确定这比例,但绝对在80%以上。
( p- V0 E0 Y$ i/ q6 c1 B. w( u( r4 m6 c) t/ A6 r' | U
首先,在图书馆门口的草坪上有一群华人中老年妇女(数量在10-20以上),每天早上都旁若无人的在那跳健身操(有时候好像也扭大秧歌)。锻炼身体没有错,却也不至于把录音机开到120分贝吧,刺耳的中国民歌响彻整个图书馆及周围地区。从几点钟开始我不知道,我每天9点钟到图书馆,她们要直到10点钟左右能结束。很多西人都驻足观看,惊为天人。我估计他们从来都没去过中国,没见过这阵势。
! a1 p, l# U- F7 g8 _- k n6 U8 h7 x2 y$ e2 `$ c) k
每天图书馆开门不久,一楼的报刊、杂志阅览区就变成了青年妇女看孩子的场所,不幸的是大部分还是华人。你也许会问,你怎么知道就不是日本人,韩国人。我只能说,更为不幸的是她们一般都说普通话或广东话。孩子吵闹声,训斥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时候工作人员会出面劝说一下,但这无济于事。一是人数众多,二是没有什么严厉的处罚措施,她们一点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 i' F& Q% F2 u4 e- O
6 u+ l6 f; O! r: t7 }' C上述两类人如果有时候不在,那也面临第三个严峻挑战。每天都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小留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区打网络游戏(前面我提到过,图书馆有免费的网络接入系统)。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整体协作精神,一个个严肃认真的探讨作战方案。我熟悉的语言再一次在耳边回响。: ?2 } a8 ?; r; a: s1 A! X
! K. J7 V5 x, c; Z有时候,电话铃声响起,不出意外的就是这面有人答到:喂,请讲!#$%......但比起前面的几种情况,这似乎都不值得一提。最后,我发现我实在没有办法,我服了,再不去了,行不?
$ w. W; P7 J% p* G2 Y( }* G
1 R- J+ e/ G" O1 W后来和我房东(几十年的老移民)提起这个事,他告诉我:在很久以前这种情况是无法想象的,但随着华人的不断涌入,现在越来越严重。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现在很少有西人再去Burnaby图书馆了。回想起来确实如此。他们恐怕也和我一样——服了。这就是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理论在生活中的又一具体体现。但让我比较伤感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为什么是我的同胞?+ Q1 v* s4 u- E9 c
* A# A3 k+ V; A3 j+ A5 k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想过,这个题材十分敏感,很多人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写这种文章,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你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我想我只能这样解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优点和缺点,有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华人、西人、印度人、日本人、东欧人、东南亚人都不例外,这是符合辩证法精神的。我在酒吧打工期间,见到了形形色色、不同种族的人。请相信我,有些西人素质低劣到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如果有的朋友感兴趣我可以专门写一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我想探讨的只是一个比例的问题,如果一种性格在一类人身上比较突出,或者说这个民族有很高比例的人都具有这一特点,是不是可以把这看成是一种民族性。探讨这方面的著作比较早的有林语堂先生的《吾国吾民》,近一些的有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决没有和这些大家比肩的意思,只是想就我在海外所见到的一些现象,加以探讨。也许你只有离开了这个群体才能更好的观察。我在国内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没有从民族性这个角度来反省自己及整个民族。来到加拿大之后,我发现了很多原来所忽视的东西,而且这些特点如此鲜明。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讨论的是不好的一面,也就是常说的劣根性。好的一面我在这里就不说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想听拜年的话,你就别看了。
+ [! A5 o" |* E8 \" v" p! Z+ C! }: B0 |. j8 S K1 q- J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9 u* |1 {8 C% b# q# {3 P% \
4 j5 a3 o) W5 l. k# b3 h7 q% ]6 u2 J一、不遵守规章制度,缺乏公德心
' }- ]9 D3 ~8 u4 J3 N" D# D3 m
/ I8 R/ T* b, \' w$ N我想我这样说或许更符合实际情况,不遵守规章制度,缺乏公德心绝不仅仅限于华人,但华人的比例高的惊人。这一逻辑适用于我以下的所有观点。( J& t; t3 J+ U2 k" f) ]
?+ y+ _. S8 F g3 z
在加拿大有一种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叫做四方停车,也就是说无论哪个方向的来车在十字路口前都必须停定,然后根据先来先走的原则,继续行驶。可是总有些右转的车,从停止的车辆旁插到最前边右转,不管前面有多少辆车在按秩序等待。不出意外的话,这类不遵守秩序的人有两种面孔——华人和印度人,客观的说印度人的比例绝不低于华人。华人的这种不遵守秩序的开车风格,直接导致了Richmond市(大温地区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的交通状况在整个大温地区是最混乱的。
* Y* _. Z# V% t+ a4 y$ R+ Q! k) p" z9 f. q' C) r/ h) l- t
在美国、加拿大排队似乎同呼吸一样正常,只要有需要,大家都会自发的去排队,很难见到有人插队。而我的一些同胞却似乎对插队情有独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见过的插队的人都是华人。在一些大的交通中转站,尤其是上、下班的时间,等车的队伍会排很长。有一次我就在这样的车站倒车,只见一个40岁左右的华人妇女,径直跑到队伍的前面,先是假装看站牌,看了足有10分钟。等到公交车到站之后,大家开始按顺序上车,她又开始用具有浓重中国口音的英语假装询问司机。突然她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到了车上,飘然落座,目不斜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难度系数250。整个队伍目瞪口呆,几秒钟之后大家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我后面的西人小伙恨恨的说:What a bitch!在敬佩这干净利落的同时,我更佩服这种心里素质。我想很多人都会有障碍,绝对不可能做到这样视众生于无物,“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人至贱则无敌”。类似的情况以后还碰到过几回,但没有让我失望,都是,都是华人。1 Y) M! R% X o$ `' B
: G& t& v) \6 O" S+ I5 w4 a
二、热衷于内斗,互相拆台
$ F! d: K$ w) n. z! ~5 p
* t! e! J% M, v中国人的内斗恐怕世界闻名,而且这种良好的传统也被完整的带到了海外。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内斗,华人似乎永远不知道团结为何物。有个朋友在一家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经过几年的拼搏做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部门主管有权招收自己部门的员工,有机会他就招聘了一个华人。过了一段时间他被叫到老板的办公室,告知他被解雇了。他非常震惊,也毫无头绪,问老板为什么。老板只是说了一些表面上的理由:什么你已经不适合这个工作了,和其他人相处不融洽了,其他的合伙人对他评价不高等等。他除了离开,毫无办法。后来其他的部门经理告诉他真实的原因:那个他招来的员工,到老板那告他的状,说他在国内大学期间有作弊行为,被学校处分过。西人老板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对员工的这方面要求非常高,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这是彻底的谣言,但是老板宁愿相信,因为他认为:告发你的人也是华人,而且是你招收进来的,他所说的肯定是真的。并且老板也无法调查,因为他的大学是在国内读的。无言已对,我想他有生之年再有机会招收员工的话,是绝对不会再招华人了。血泪教训啊。
0 O6 C* X B' x% N8 T _ H1 W" s; _. B6 s% }% L; Z
这种情况绝不罕见,程度不同罢了。我在打工的时候,最能算计我的就是我的同胞。1 D' d' K3 v5 m M! _
6 h5 d1 k5 D9 C: p! o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一些薪水较高,条件较好,不需要较强专业背景的工作都被其他族裔的人占据了,鲜有华人面孔。例如出租车、建筑业、通信公司、保安行业,印度人的比例高的惊人。温哥华的华人,除了不工作的(大奶、二奶、留学生),打LABOR工都集中在餐馆、仓库、菜市场、豆腐厂、海鲜厂,干最辛苦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连打扫卫生都轮不上,打扫卫生的大部分是菲律宾人。少数靠自己奋斗找到专业工作的,一般都是男的搞计算机,女的做会计。, i: K- L% M# Z+ D2 w
% N% ^7 n' n& E8 z/ A" Z* J三、缺乏社会责任感,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
9 \+ s; y6 ?7 R$ k* _1 j' J$ h: c% \; |! F% @3 G1 e" q
美国和加拿大的永久居民一旦加入国籍之后,就有权利参加选举。而且政府鼓励每一个具有选举权的公民行使你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是尽一份义务。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各个族裔也逐渐成了各种政治力量争取的目标。而且执政者会在取得权利之后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倾斜,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具有相当数量的华人,无论怎么游说,也不去投票,拒绝行使自己的权利。慢慢的,很多地方华人群体就被忽视了,因为无论怎么做工作都不会成为他们取得政治地位的因素,那还不如把资源投入到其他方面去。显而易见,在利益分配时,华人群体也同样被忽视了。在北美,华人始终没有形成和人数相匹配的政治力量,也就很少有利于华人的政策出台,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 c8 l+ |. }( V- M9 d
$ K& z' T W( h% x/ o4 D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说,还有一种情形也能反映这种情况。在加拿大车祸目击者是有义务自发的协助调查并作证的。但华人自扫门前雪的心理,导致很少有华人去主动协助调查,看见车祸跑的比肇事车辆还快,生怕惹上一点点麻烦。久而久之,西人也不缺心眼儿,只要发现车祸的车主是华人,马上开车走人。社会是以交换为原则的,说白了就是没有一厢情愿的事,你不肯为别人出力,谁替你出力?2 |* j/ q7 i" W! O! y3 J
a. `) s6 v3 k: V四、只看重眼前利益,目光短浅
# {9 L% q- y3 ^
4 {2 U$ K! U$ W( H; I在加拿大的各大型商场(更类似于国内的步行街)都有Food Court,就是各类小型快餐店集中到一起,方便消费者用餐。由于加拿大是个多元化的国家,所以快餐店的种类十分丰富,当然中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一次一个Food Court开了一家中国北方风味的快餐店,十分难得。我和我妻在这家店开业后没多久就去尝试了一下,味道十分不错,很地道。但加拿大的中国移民还是以南方人为主,所以生意似乎挺冷清。过了不久我们第二次去,点了炒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意不好还是其他原因,面条已经酸了,肉也发臭了,我们才吃了几口,回家就拉了一天的肚子。我没有去找老板要求更换或退掉,也没有和他争论,但这不等于我们傻。我们的选择是再也不去了,而且我相信我的朋友也不会去了。
: k- |0 W- B8 D3 t v' o" ~0 Z* A! s; m; m0 ^
说句心里话,我很难理解这种人。你难道以为你省下一盘面条几块肉就占了多大便宜吗?你失掉了多少客户?温哥华的华人市场就这么大,而且针对中国北方人的群体就更小,争取的就是回头客。这毕竟不同于在国内火车站边上开饭店,不担心客源,宰一个算一个。如果是我的生意,我肯定对待客户都像我的亲人一样,这可是我的衣食父母啊。我在西人的快餐店、酒吧打过工,他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华人餐馆绝对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提供变质的食物是无法想象的事情。你甚至可以以食物不符合你的口味要求更换,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一般老板也都欣然满足客户的要求。
# [& p2 y5 Y( \" G& _4 d+ k$ c3 {; G+ R0 Q
不出所料,给我们变质面条的餐馆不久就倒闭了,把别人当傻子的人,往往自己就是傻子。但我相信,这个老板绝对不会吸取什么教训,他将永远陷在开张——倒闭的循环中。& r6 z8 m5 \) x6 Q4 Q5 z6 R' n6 M! G
: H. E# Z" l8 k- h6 w: z# f
五、普遍缺乏礼貌和修养( }% j% f5 c) a1 v- p7 h
- L0 O6 _% S) _ b2 D, _) F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的老年西人都很有修养,为人和蔼可亲。但大部分的老年华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大部分的西人中年妇女为人刻薄、礼貌修养较差,但几乎全部的华人中年妇女不知道礼貌修养是什么。- A% h& K# B5 J( c
& F; |' J. A; Z) S华人的菜市场是所有超市里价格最便宜的,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华人消费群体,这里面有为数众多的老年华人,在市场里横冲直撞,纵横驰骋。他们要是买什么东西,你要是挡在他的前面,一般情况是直接用手把你推倒一边,撞到人或踩到人从来都没有任何歉意,你看到他拿的东西较多主动让路或为他开门的时候,他昂然走过,连看都不看你一眼。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从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度出来的人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那野蛮国家还能是什么样?+ x6 P) v: w N
, T Q$ ?. m3 l. w6 ~1 d8 m( e6 F8 a1 ~, b在公交车上,你不小心碰到了或踩到了一个中年妇女,在你几次道歉之后还对你怒目而视的一般只有华人和韩国人。
1 y1 T* _- j# V& W9 G9 F" V+ c9 v9 X; n0 h
六、对人、对生命缺乏尊重
. x/ P1 k1 D& Y* E5 s6 T
8 s! w3 z* m/ c6 A: o. S: X4 V: L这个话题有点大,但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中国几千年所有民族悲剧的一个根源。针对这一话题可以写出无数篇文章。对我这个观点有不同意见的人,可以问问你自己,对于那些陌生人的不幸,你报以什么样的态度。911之后,美国阿拉伯社会遭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也有一些狂热分子试图对普通阿拉伯移民进行报复。但更有相当数量的人,自发的到阿拉伯人聚居区守夜,防止社区遭受攻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反之,在毫不相干的中国却有为数众多的人为911叫好,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为恐怖行为叫好,才最恐怖。说到底,就是在内心深处缺乏一种对人、对生命的尊重。' W& W& K2 a2 `$ \: b6 N- [
2 K& \ z5 R9 h9 o在加拿大的一些街道旁边,你经常可以看到某个路灯下有鲜花、蜡烛甚至是一些小玩具。初来加拿大的时候,我也不明所以。后来朋友告诉我,一般情况下,是这个路段出了车祸,尤其可能是一些小孩遭遇了不测,附近的一些陌生人自发的来悼念他。了解了之后,我心里十分感动,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文关怀吧。
9 @, B4 L% Y5 `& t o: K L) } f( X9 b! y" A: C
写这篇文章,并不代表我已经超越了这个群体,就不具备这些特点。我在前文已经提到过,这些特点或多或少都存在在我的身上。我写这片文章的目的无非是能让大家和我一样,站在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大家整天喊素质,素质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你我的每一个行为方式。海外华人的地位怎么提高,当然祖国富强是一个有力因素,但决不是全部。我想更重要的是靠每一个海外华人来争取,有时候每一个人都代表全体。不能为华人增光也不要紧,但最起码不要绝了后人的路。 : f4 j' Q9 C" c/ I! m3 u0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