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1963年的夏天在我的记忆中是刻骨铭心,那年我参加了全国高考。$ c! Q8 j6 M5 C8 I2 `" c) Y
! I+ B9 X7 Z- t% K3 u那时,翼城中学没设考场,考生要到六、七十里以外的一所中学参加考试。
: ^9 C3 I% q5 `4 \0 [3 r3 l2 Q0 M6 d6 R! z
高考的前一天,我和同学们似一群刚离窝的鸟儿,骑着自行车,一路欢歌,向目的地进发。/ l. p9 ~( x: N/ |6 f' C( H
% M, Z! C5 @- S( s) b1 h
谁知第一门考下来,我便一蹶不振。
. y. Y' s7 A8 K+ R4 H/ S9 H/ `0 A' `! t, E: b6 r5 g( X
物理考砸了,翻了车。/ y2 X" w& d' \# j4 `7 q! h
% Z+ J: M0 D" u5 R. ^
一向不怵物理的,但那天最后一题懵住了我。看着试卷,我脑子里像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始终未写一字,直到考场铃声响起。
7 h8 [% B" v8 [2 G
5 H9 C2 v/ A5 {7 B五道大题,每题20分,要命啊!5 P5 A1 i4 a4 k; `
. o* a1 p9 L. D0 T& s% [
那天的风吹得很宜人,我却沉浸在刚才的恶梦中不能自拨。突然灵光一闪,哎哟嗬!明白过来了。# Y8 \! f. N! }. z- x3 c9 u
; i/ S1 j- M' E唉!天下没有比这更恼人的事了。
) q/ I* x/ @! M" U/ ^. U4 _! {
8 @1 w# [: e$ M3 c8 n4 x因为物理的失利,后来的几门考试变成了煎熬,总而言之感觉不好。: G+ ]1 P) x3 o5 q
/ C! D1 p$ J) a9 {. g
回到家里,家里人没有追问考试情况,他们一向对我很有信心。妈妈说:这些天你瘦了,想吃啥?妹妹说:考完没事了,一起去玩吧。
, T4 p3 V2 L) S) _3 H
* I5 D/ _+ p7 K" G; J; X而我此刻什么心情也没有,成绩成为我唯一担心关心专心的事情。
" m! ]2 @. e8 d! @2 n& A: N2 d7 \; M
窗外知了没完没了地叫得人心慌,我忐忑不安地捱着,度日如年。9 o" V9 f/ E' U7 w* y0 h$ n
& {, c8 M5 V$ G/ t' P, v桌上的那对瓷茶壶,更是格外刺眼。那是高三时,母亲对大哥说:“青儿不小了,要是考不上,也该找个婆家了。你经常出差,有合适的东西买几件吧!”不用说那肯定是嫁妆。不久,大哥按当时的标准配置,买回了四样东西:彩绘茶壶一对,圆镜子两面,塑料皂盒一对,红绿梳子各一把。傻傻的我很喜欢这几样东西,尤其是那壶上的画。+ ^; b! \+ r. _$ K
5 t& g! e3 X2 t# r$ [0 G2 y难道真的要嫁人了?!
8 f+ T' w+ \5 O- ^" M+ W
0 v) B% E1 _& n0 _1 @' w. n6 {: n) Z0 }我望眼欲穿地等到七月末,终于到了发榜的那天。4 c3 N1 e- ?4 Z$ {* t
! B& d# u# r( c/ a( k5 T( s
那天一大早我就到了学校,当老师把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递到我手中时,我简直高兴得快昏过去了。1 S8 w# [. B3 j1 Y+ c. a7 q
$ ?* A& X: {% D" A) ]! G$ r- l
回到家里,全家人聚成一堆儿,把通知书翻来复去地传看,把我这个主角都晾在了一边。只有妹妹追着我讨好:“姐呀,去了北京,别忘了给我买最好看的辫绳!”
. J) \" M; w* @; u# t, D6 w2 \* d6 J0 U8 j) @' p; `1 d* @" y( X
父亲时不时拿出通知书,反复琢磨; “这工程物理系是研究啥的?”* w T9 t9 z! B; f' C. C
' a: m7 A8 N" V“肯定是研究盖房子的。”他以全部的知识和智慧终于悟出了道道。* S8 ^7 R2 O& W& V- h! R
& s, x8 B( r7 E$ u+ U
妈妈则只知道笑,终日合不拢嘴。
% Y! I3 M1 ~0 B" y! Q7 V4 k) v$ i
没出几天,我这个范进便成了县里的大名人,那年,全县考到北京、天津的考生有五人,而女生只我一人。
5 i) T; j1 Y C# h( z4 |% a& V
% A j+ L% F! S一天,一个路人指着我家大门对别人说:“这家的妮子考上北京大学了!”妈妈刚好听到了,心里这叫个美。6 k5 E! F P2 }, S% p+ E% V' P
4 k, c. Z# n6 `1 y( K% |
我开始作上大学的准备,整理好自己的小书箱,又去和伙伴们一一告别,小翠,桂英,还有兰儿,树娃,我们约好明年暑假,还要一起到生产队比赛锄地。
! C' l' ^' B! F3 A2 j* a: F8 o) l3 _9 L+ v( Z8 x
日子一下子变得美不胜收,阳光、蝉鸣、大学、荣耀......+ g2 M1 e7 p" S: i, Q5 e3 z
: r( q& `0 a: I3 o1 ?/ u& l# y直到一天,我无意间听到爸妈在房里说话,9 q3 |' x) b3 j E: W1 O
# C- b; L- n) N8 d) c" B) p“上不上?”, t8 B2 X1 A% F
8 I6 B e% P. [' D
“要上,从哪凑这么多钱呀?”
: h1 A, G4 M7 X& ~, N3 H- L! H8 w5 |: Q1 C9 k9 f- Y3 \
“可她都考上了!”9 @1 [( j4 o, J- U6 x5 q6 O$ |
- F; t3 k8 i' C9 e
我一怔,很快便明白过来朝一夕,好心情霎那间无影无踪。1 n* y! \2 z i" T- `! p# Z
6 p1 x1 Z, d6 ]) g# p' s& _
我三步两步冲到房里,趴在枕头上放声痛哭。2 [7 D& R/ |2 B9 h, }
9 t9 i- B f) D9 L" d+ C2 K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怎么还有“上不上”的问题?我肆无忌惮地哭着,说不清是委屈还是抱怨,是撒娇还是任性。我始终没有抬起头看他们的表情,只是一味地哭下去。爸妈也不劝我,索性让我一次哭个够。
2 {* m& g5 g, J+ Z" j
; k' j y$ Z2 w) {/ E. A8 h# J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恍如昨日。以后长大了,做了母亲后,才体味到,那一刻作父母的肯定是心如刀绞!
; j; |$ ]/ L# S
5 w5 V, K+ N0 C+ V" g. k随后的几天里,家里没有了欢笑,每个人都各怀心事,我的情绪几乎降到零度。- e" }9 {$ c& C3 m& `
% i$ i) @! l& @% \" K% C
又过了几天,爹妈将全家人集合起来,郑重地开了家庭会议。会议决定让我继续读下去,并责令大哥,每月给我寄20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大哥每月工资只有64元,承担着全家几口人的日常开销。可他没有推辞,默默地挑起了这本不该由他挑的担子。
& `5 y$ U. L! F- V" D
9 Y. s e% m& o- ~5 y' [3 ]家里气氛又晴朗起来,全家人像办喜事一样,开始为我做上学的准备。妈妈和大嫂给我置办被褥,褥子虽是旧粗布的,倒也厚厚的,暖暖的。
) q$ S: X R7 W _& H2 j8 O' t+ P6 E) ?" [1 B, ]0 z) D
父亲请来了木匠张叔叔,给我做木箱。不几日,做成的箱子被涂成紫红色。,父亲坚持要刷点清漆,说不然会掉色。
C+ z( M% ?9 }1 E, ]! ]. Y0 n$ ~% u/ c- K, v8 M L
那天中午,父亲拿了一只碗,领我到街上的杂货铺,“掌柜的,买点清漆!”: O- R! {( l, |& w7 D9 x
0 d& Z k" E1 x' }$ M
“没有!”,一碗清漆的买卖没人感兴趣。
7 t6 l9 T4 u" P: @+ K- X! x% r, O* E+ o" Y# W" O
转而又到下一家,拿着碗的手又一次伸过去。
8 U0 S: f" e8 v$ f/ `$ e, B, F: ^* }, p u' X; [
“没有,没有!”有的老板不耐烦。
& G& P2 d# |( ?- P, r3 _" O( m
正午的骄阳晒得我快要化了,可父亲依然执意一家家地找,一家家地问,直到买到了那碗清漆。$ J# K1 U4 I I1 e! z3 D
- Y; o9 r7 n& t9 H2 C+ G
我心里酸酸的,几次将眼泪生生憋回去。父亲是个文化人,骨子里总透着一股清高和不羁,而此刻,他走街窜巷为了女儿跟人家陪笑脸说好话。
% M* i& l: x1 F) Y, C( O0 k4 d: U2 O) A6 w k' r$ s
几十年了,那天中午白花花的大太阳,父亲清瘦如柴端碗的手,那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愈发的清晰,那份沉甸的舔犊之情将伴随我这一生。5 l. z ~( t P& w* i9 A& a
Z# C9 [1 ~: s( Q) ], z) F
后来我知道了,父母亲最终同意让我上大学,还另有原因:抗战之初,日本鬼子的炸弹将家乡夷为平地,全家人被迫走上逃荒之路,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7 B. ]$ p0 X0 ^ J' O y2 N! w( f2 @+ i/ G
我家兄妹四人,两个哥哥皆聪明好学。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每到一村,坚持送两个儿子到当地的学校读书。然而,终因生活所迫,大哥过早地辍学了,16岁便外出做工,贴补家用。二哥则上了一所公费的初级农业学校。这次,他们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供出一个大学生来。1 ?* f% m) `! d; Y
& s/ M' T' ]1 M( W: g6 e
一波三折。我带上东凑西借来的80元钱,带着全家人的嘱托,终于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 E- B5 y( m4 w& A7 `7 o. v9 L# L; ~( |
, Y# g( l9 w" ?8 t1963年的夏天,我长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