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田园时光4 n% o6 J5 C0 y2 |
; w3 m+ a: L( v G" D: w0 @到多伦多六年多了,一共用坏了十三、四个锅。价值从十几刀至100多刀。
- ~ O- F+ Q) ~1 @ X, {, d6 I% ^
4 t; j' _9 x9 h$ r. A1 ?3 J+ f一个厨娘,锅就是偶的武器,一直找不到好武器,就像得了心病,上街,看到锅总要过去瞅瞅,盼望着能发现一口用不坏的好锅,可每次都是希望开始,失望结束。
: d9 j4 I: o, q4 I2 N Y' h R" y, t, F0 \1 G \
LG会在家里多买一个锅备用,因为家里锅的坏法有很多种,一个是朋友用铁丝球洗坏的,一个是忘关火烧坏的、一个是用铁铲炒坏的、只有一个是按正常规律“寿终正寝”的。多数情况还是,我希望能用半年,结果只用了三个月就脱皮了,想想原因也很清楚,田园家的厨房,用锅的频率自然高,加上炒坚果、炒排骨、煎鱼、煎牛排……可怜的偶家的锅,早早脱一层皮,“英年早逝”是很正常的了。
2 W- R! C" G, o3 n5 W; d$ |3 s( l3 R0 f. S. o8 ^$ W. Y# l+ t
尽管频繁换锅,可偶把精力集中在美食上,就没有好好想过跳出怪圈,老是在这个“坑”里转,一根筋地只买不粘锅,用脱皮了还是再买不粘锅,还自以为聪明地不断换牌子、选不同价位的,结果被证明本人思维太简单。 ! q5 }% C4 X7 J( d, T7 Y* E J
6 j5 k7 p @2 i- ]* }) K; G4 Q直到有一天,在朋友绛雪家看到一口铁锅,油光锃亮的,着实让偶眼睛一亮!是啊,8岁时跟着奶奶学做菜,垫着板凳,用着对偶来说很大的铁铲,哐哐哐地炒,就是这亮闪闪的锅,还要大好几倍呢。那个年代哪个家庭主妇不是用铁锅煮饭烧菜,小时候放学回家,一听到奶奶铿锵的炒菜声,就有温暖的期盼。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锅碗瓢盆变得越来越多样,精致和快捷,越来越懒人化。相比之下,应该说,原始的工具对烹调的技术要求更高些,就像相机中的傻瓜机一样,不粘锅也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自己虽不算是烹调的专业人士,但也算得上是业余爱好者,居然用了这么久的不粘锅,太不敬业了,尽管是业余的。 4 S* c8 D$ g0 V: t; x
: l9 w2 E- C# y1 Z! k
不管这么说,终于用回了铁锅,买的是熟铁锅,问过和生铁锅的区别,就是生铁锅是直接铸成的,传热性能好,而熟铁锅则是用铁皮打成的,摔不烂,极其耐用。说实话,对此还是了解不透,现学现卖吧。
4 T3 k' g! a% e% {2 d% N G$ D1 r6 m# l' _9 P
新锅的表面看起来有些粗糙,所以,开始时用于熬红油、炒肉松、炸鱼柳,总之要油大的就是,而且不要用洗洁精,水洗过后用厨房纸一擦就得。几次下来,锅就光滑多了,还闪着油光。第一次考验我的技术和锅的性能的菜就是煎蛋,以往用不粘锅,对锅的温度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而铁锅就要先烧热,放油并见到油会在热锅中流动时,下鸡蛋。。。效果非常好!最后就是用完铁锅记得擦干,以免生锈。这些就把铁锅的缺点一一克服了,剩下的就全都是优点了。 ' P) L2 c6 S/ Z5 u# ]% u
1 @2 B5 E8 N' J) B6 M& n$ K
自从回归了铁锅,LG和女儿说,妈妈做菜时快乐了许多。那是那是啊,再也不用担心磨坏表面,不用时时注意有没有破损,哪怕微小的,总担心那涂层混进食物。所以,现在的感觉就两个字,“自由”,无论大火快炒还是小火慢熬,都能摆出一副类似专业厨师的潇洒状,还不时响起铿锵的节奏,特别在女儿放学进家门的时候,不知她是否有和我同样温暖的期盼?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锅摔不烂,它可以一直跟我到老,想着有一天偶会把它传给女儿,然后,她对她的孩子说,这是你外婆用过的铁锅……
F3 P; U7 k( G& L4 S% Y- x) }$ M/ B) m! Q. F!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