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0 n6 k. ~. S' [9 i% p拿这个标准去衡量,则《非你莫属》也好,类似的其他一些招聘类电视节目也好,可以说无一合格。这些节目的重点都放在不厌其烦甚至刨根问底地“考察”那些应聘者身上,却没有给那些应聘者一些起码的机会,让他们也反过来“考察”一下招聘企业以及老板团;只有让老板们给应聘者打分、亮灯,以及语重心长地指导,却没有给应聘者机会反过来给老板们打打分,让他们说说谁是他们心目中合格的老板,谁又不是。因此,这些电视节目中设置的所谓“雇佣关系”是完全不平等的。不过,吊诡的是,这种不平等的设置,单向的考察方式,恰恰让台上的老板们失去了约束,在应聘者面前为所欲为,反倒更彻底地暴露了其中某些老板的素质。* ]( I0 y) G# i1 Q8 u/ u
M; C" v n. Q; C
推而广之,中国人商业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也是最不符合现代潮流的一点,就是处处存在的交换不平等意识。其中最需要废除的一个,就是所谓“顾客是上帝”的错误观念。很多中国人去了发达国家,惊讶他们餐馆端盘子的为什么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并不存在中国常见的那种不平等关系。顾客购买服务,他们提供服务且仅限于提供顾客所购买的服务。除此之外,他们对顾客没有任何责任或义务。像中国餐馆里常见的那种冲着服务员大呼小叫、呵来斥去的顾客,到了发达国家的很多餐馆里,不客气地说,是会被餐馆拒绝服务、请出门外的。正因为服务人员对顾客不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包括没有向顾客微笑的义务,他们呈现给顾客的笑容才恰恰是发自内心的。 # X% Z% ~2 {; s3 m" b& z! p6 S V7 H- ]! A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解剖中国很多的商业行业,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些行业中普遍存在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紧张和冲突情绪。原因其实就是这些行业中的交易双方没有遵循平等原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中国的医患关系。不过这又有点跑题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