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曾几何时,联储总是语焉不详,这当然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原本就是想让市场去猜测。
- o! b2 d' b* ?7 ?5 a
4 Q1 d: O/ U* H8 g 当年,人们总是弄不清联邦基金利率的轨迹,判断不准变化的方向。可是,如果变化真的发生了,你没有做好准备又不行,因此,每天都有众多的交易者们时刻关注着联储,希望自己能够捕捉到什么。8 Y/ B$ y7 A0 b# {
' P3 I% y' c+ q1 v6 K, Q7 O; ^
如果联储增加银行系统的储备,其规模大大超过预期,交易者就会得出结论,货币政策正在趋向宽松,因此市场行情也就会开始提前消化联储降息可能的结果。
3 d( D7 T6 u. C5 e! i0 u* T/ s+ x, k1 C% [# N
如果联储提取储备的规模超过预期,则交易者会认为央行在打紧缩的主意,联邦基金利率即将上涨了。$ C1 x& D0 x/ J; E, A$ T( I
, R: K2 C' O w
只是,在大多数时候,联储其实都是保持既定政策不变的,可即便是这种情况,市场要真正完全确定,也需要若干天,甚至若干周的时间。
* t4 K+ g' g$ @3 d) v" F- `& K" j0 L- f% P
不久之后,在每一次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会议之后,联储都会明确宣布其目标利率。在这简短的介绍中,除开经济状况之外,联储几乎是什么多余的话都没有。
1 J0 `( X* i% q( O9 I: i: d
; _* ~5 j+ p. {3 _( F! W9 ` 与此同时,在公开声明当中,联储主席、语焉不详的文字游戏大师格林斯潘就该出场了,他的名言是:“如通过你觉得清楚地了解了我的意思,那么你肯定是有所误解。”, S& a9 h# d5 X& L
' H( p3 U) [; a' L0 C8 X+ Y3 y$ @ 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背后的理念是,如果市场无法明确政策的真正走向,那么持不同观点的人就会在交易中达成某种均衡。换言之,联邦基金就会同时有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这样就能够确保稳定性和流动性。
( n# a! V3 J, N6 F8 Q3 ^! v
8 @8 c1 p( V; u8 v1 y5 P 渐渐地,联储开始愈说愈多了。他们开始做自己的经济预测,他们开始对未来的利率进行提示。
" R2 d7 @% q, U- B2 X; x) l
& s0 o7 A6 }0 |' y5 v 现在,他们正在考虑干脆预报联邦基金利率。周二的会议上,央行的银行家们显然是讨论了这一点,打算在明年1月的会议之后开始付诸实施了。
: n7 g3 @3 Y5 N' k! L$ \- g$ I n# ]; u
比较早披露出来的说法是,他们觉得,让公众更好地理解联储的政策目标,可以给经济增长提供适当的刺激。
; X4 s( I9 f( Z* P$ P7 T! i$ q3 g* L, X
我不知道他们的这种逻辑在实践当中会怎样生效,但是我倒的确同意变化的另外一个理由:眼前的事实就是,关于财政政策,关于欧元的未来,确实存在着非同寻常的巨大变数。
6 o6 m% Z, ~ A0 t( f6 F$ H2 V# m
, L' K7 B1 m- q 如果货币政策增加一点透明度,减少一点疑问,确实可以使得短期利率降低,削减借贷成本,进而抵消财政政策和外汇市场可能造成的拖累。
0 } i, m( I t" B( r
* Q3 G. s6 Y6 x( b9 ] 可是,相对于联储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力,他们作为预言家的名声可实在不怎么样。比如说,他们曾经一再曲解已经在发生的事情,当年的住宅泡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 G/ k- F1 Z( `+ M/ `9 K5 p; N* r# [% u$ k. g2 v M, Y w k
如果未来出现无法预知的变数,而他们必须改变既定的东西,那该怎么办?要避开市场和议会的愤怒,联储可能就只有一种古老的方法了:如果你不得不发布预期,那就持续不断地发布预期。(子衿)2 [# L3 e* m. Z3 |7 a2 h
H, L. V5 ^* g9 r3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