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美国实际上已经不再生产什么了——这样的抱怨你是不是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他们说,由于海外廉价劳动力和本地监管体系的过度热心,美国的制造业实际上已经被挖空了。1 Z$ P7 [" _2 m
8 g2 B6 z6 z/ m4 g
可是,我必须告诉你,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当然,和许多其他的误解一样,这当中多少也有些真实的成分。美国制造业确实不是过去那个全球的统治者了,和当年相比,今日美国制造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数字确实小得多。8 o( ?, l6 ^: U& u# P$ w5 h+ F/ W
, T- T& M& r% \$ J 问题在于,即便如此,那些宣称制造业已经完全被转移到海外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在2010年全球产出中占据大约20%的比重(尽管迅速增长的中国可能会迅速超越美国)。
8 `# [" k9 [& g- ^0 n4 f+ H
, D# M" B: L& Z0 c! Q5 {) k% g 更加重要的是,美国制造业其实还在迅速扩张之中。目前,这是我们经济当中最炙手可热的部分,在太长时间的下滑和停止之后,正牵引着整个经济奋力前行。
' E( ~, e1 t+ P' x; }
8 i2 z. C9 r2 x: x$ Q 美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当中,美国的工厂产出了价值5万300亿美元的产品,较之2009年大衰退时期增长了9%。
( E0 I! S4 ]1 `0 p+ k$ h: i
1 W# K/ v: i q5 ~" v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相信工厂都已经关门了呢?或许这是因为消费者日常购买的东西当中,愈来愈多的都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美国所生产的服装、玩具或者电器确实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多了。这些行业大多数确实已经转移到了海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
' l. X2 z2 [' v6 k5 n0 C" Z3 r( D! X; S
遗憾的是,消费者所看到的,其实只是巨大版图上小小的一角。他们显然不大可能去购买飞机,购买先进的工业机械,或者是发电厂使用的涡轮机。他们也不大可能购买原材料,比如钢材(4832,36.00,0.75%)、化学产品和塑料(12730,235.00,1.88%)。可是,美国的工厂仍然在生产这些,以及其他很多的东西,比如食品、药物、汽油、汽车、纸张、电子设备等。2 [% Y6 U. C) l6 T' `( ?8 V
2 i; s# O6 o/ N! _& j. h+ M- T 很多人之所以会错误地以为制造业已经在美国的土地上消失,就业机会也是个重要的原因。曾几何时,无论哪一位教育程度足够、能力足够的人,都可以在一家工厂当中找到报酬不错的工作,那样的日子确实一去不复返了。
, [' ^1 J T! j% V; i9 P+ z5 g7 w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一度全美超过三分之一的劳动者都是在工厂工作的。从那之后,这一比例就一直在稳步下降,现在只有9%的劳动者是在工厂就业。
1 n8 ~% U$ G+ x3 z0 E8 N: e2 j+ @9 n6 T3 R8 z* g
工厂雇佣数字在1979年达到了最高峰,为1960万人,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下滑到了1160万。美国工厂就业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外包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却不能说是最重要的那个。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答案是生产力的增长。
8 L( K: q, Z K$ K$ S0 Z
8 d D' o g, q- C5 B( ^$ v0 R 劳工统计局,尽管今日工厂的就业人数较之1987年减少了33%,可是美国工厂产出的总价值却较那时增长了57%。工厂现在完全能够以更少的人力做到更多的事情。
& @# _* a0 d# O5 {/ G6 ^( P8 v0 B+ l/ Q7 H0 b
仅仅在2010年当中,制造业的生产力就增长了6.7%。对于工人们而言,幸运的是,现在看上去工厂似乎已经从每个工作者身上压榨出了尽可能大的产出。事实上,2010年是工厂1997年以来第一次增加了就业人数,在这一年,他们雇佣了11万2000人手。
7 W& @- T( d" H: Y* a1 a/ q' z7 W
( K# j4 w+ {$ X' H# s* j5 o; i 经济学家们表示,伴随工厂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而增加产出,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加的。9 U- t( {2 F! ?
+ {% d% K$ l0 N. X6 a 供应管理协会(ISM)提供的每月企业采购经理人调查报告显示,制造业正处于兴旺发展之中。2月间,供应管理协会指数已经连续第七个月持续上涨,达到了61.4%,这已经是1983年以来的最高读数了。尽管在经济学家和债券交易商之外,几乎没有人特别关注这一指数,但它实际上却是经济健康程度最好的即时指标之一。
* i7 F. W3 b# G9 L7 t f: I2 ` ?5 }7 a' T
那么,ISM指数现在告诉我们的是些什么呢?Pierpont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斯坦利(Stephen Stanley)的评论是:“制造业现在正火着呢。”新订单指数增长至68%,为2004年最高点,雇佣指数增长至64.5%,为1973年以来最高点。: m. }" U- |3 W6 A- H
# T! \. N0 n7 h/ W0 X2 } 工厂之所以雇人,是因为订单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他们的商品生产速度。
0 u& Z) ?2 t1 `. U/ H6 J
9 e0 o5 T: B( E4 N+ s9 Y 这兴旺背后,又是什么在推动着呢?在一定程度上,这便是我们国内的资本财及生活消费品需求增长的结果。企业终于开始相信复苏的真实性了,于是他们开始扩大生产,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购买新的设备。
- v0 J3 [' V# w# }8 k S* `; M& q1 k4 w; `. x6 f; S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走出了掩体。比如说,汽车销售量2月间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达到了1340万部,为旧车换现金推动计划结束以后的最高点,较之2009年年初三大车厂齐齐陷入困境的时候更是增长大约47%。
1 K ^2 {, P9 ?. \& e n# g; X
( u$ |1 R' z% ^2 v 2月间,通用汽车(GM)销售量为20万7000部,较之一年前增长46%,较之2009年增长64%——当年,除开奥巴马之外,恐怕没有人相信这家公司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0 W" |0 p S% K1 t) T" d
9 }+ b) d& e z1 ~" I8 L+ f6 g" b6 L 出口也是一片繁荣。2010年,制造业商品出口的规模增长了近19%,达到了9520亿美元。$ O" M3 ?2 f5 a% ]
7 }& G/ Q, c9 H4 F
白宫已经定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让美国出口在五年之中翻一番。美国政府一直在和企业界通力合作,要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让美国企业能够开拓海外市场。在联邦快递(FDX)和施乐(XRX)等公司,商界领袖们都是一片乐观情绪。/ E" n& q8 I, [; x. _7 e
# Z' h# t* o3 M; M, t 当然,这种受到高度评价的合作,显然还不足以独力承担起让出口增长一倍的任务。8 P) g2 W& E8 ^6 p# f) Z
0 T& ]+ ]. D% o+ N 美国制造商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首当其冲就是美元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中国货币的汇率强势。尽管疲软的美元可能会带动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但这却是让美国商品在本土和海外市场更有竞争力的必需。
2 N$ l; A! z' r' q" f; C7 q' |5 h5 w$ c6 s0 A
去年,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下跌了,还不足以平衡外贸赤字。
- N$ y0 _. M4 V/ G. w5 p) e) Z( \7 z- ~! E9 D, P b: x4 G! z
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足够的理由来看淡美国制造业的前途,比如美元的强势,比如美国为全民健保融资的独特方式,比如我们的相对较高的薪资,比如我们认为工厂不该对工人的处境或者环境问题麻木不仁的态度。
3 D. l: E8 w5 ?0 N( m
* u; H7 | p" e! U1 P8 q 可是不管前面那些如何怎样,你现在至少还是可以和自己的朋友们说: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