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3 r8 Q. C5 u" B8 P* m) |: m我没有想到朋友只在多伦多住了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决定离开,原因是他们认为多伦多不是一般的差。 8 Q$ L2 l. W" j4 {/ a
. u- ]! _, p' G. q2 B2 x
朋友到了多伦多急于安家,在对多伦多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就在地产经纪的指引下,买了一套“好学区”的房子,很快孩子就上学了,接着朋友自己怀孕了,这时朋友的老公决定创业,“安居乐业”是所有中年人都希望的理想生活,我相信那个时候朋友一家人是乐于定居多伦多的。 ) d5 x5 H2 Z; P' j
* I" a: v$ j6 }: b3 }3 ?
虽然我住的离朋友家有一段距离,但是在朋友需要时我还是义不容辞的做起她的司机和保姆,陪她去见妇产科医生,朋友常坐在医生窄小的候诊室里,疑惑的问我,这就是加拿大的医院?对于这种医生诊所和医院的关系,连我自己都常常感到困惑,更不知该怎样对朋友加以解释和说明了。一天晚上,朋友的老公气哼哼地给我打电话,说朋友阵痛开始了,他们急忙去了医院急诊室,可是却被值班的医生拒绝了,说朋友还要等一阵子才能生,可以回家里去等,到阵痛频繁时再来。朋友老公问我,这已经是第二胎了,如果阵痛频繁生到去医院的路上怎么办?这种情况在中国肯定会留在医院的,可是在加拿大却被拒之门外,真是不敢想象。我只能用语言安慰他们焦躁的心情,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当然后来朋友在医院顺利产下一子,新生命的喜悦冲淡了最初的气愤。 2 ]% \% t2 }: M5 |
" N' O( @8 U, A) P1 Y0 B我常常去和朋友聊天,一天谈到多伦多的公立学校,我说你孩子的学校在多伦地区还是小有名气的呢,朋友却撇撇嘴,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在加拿大,中国国际学校里的外国人都比这儿多,全学校看了一下,百分八十都是中国人,还有的学生之间根本就在说普通话。更离谱的是,孩子的教室居然不在教学楼里,而是一个活动板房,如果这个也还说得过去的话,孩子居然还被分在一个混班里,两个年级一起上课,这情况估计在中国只有偏远山区才能看见吧,还真是加拿大特色呢。”显然最吸引朋友移民的加拿大校园让朋友大失所望了,虽然我试图解释华裔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学校排名较高,才形成所谓好的学区,可是对于移动教室和两个年级的混班的好处,我自己也实在说不出来。 1 g. R2 q- D$ j: H9 p0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