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基督教會的大公性,到新約時代就完全實現了。9 q/ I1 T/ }& a J! _' E& Z
. {- @. x$ J6 d! v: e$ }1 |2 g- W/ N
: T' |6 q, a/ |" N. X% X4 U
/ A3 }1 B% y9 O4 d 在耶穌公開傳道快結束時,有一個希利尼人來見他,耶穌深受感動就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9 J8 [4 L! ] t6 v2 U# n
5 s- I, ^. z; p/ D) d. P( q- \
# P6 v$ x; b- E0 ?9 p& l
* m% l! ^ W7 X, P; S' I1 Q J 他這話是指著自己要被釘十字架說的。當耶穌要離開橄欖山升天的時候,他對門徒說:「……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 X) d, |5 \7 C% Y2 e; y- Y
* f" _% T" Y. N* ]. R% } ?
$ Y/ ~( n4 o L0 |( N+ }) f x7 B2 w6 g1 c9 o
在五旬節那日,有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其中有許多人已經悔改,並受洗加入了基督教會。埃提阿伯的大監是藉著腓利的教導而信主的。彼得傳道給羅馬的百夫長及其全家,他們也悔改了。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保羅成為上帝手中的器皿,將福音傳給外邦。使徒行傳就是在闡明福音從猶太京城耶路撒冷進到世界首府羅馬成功的旅程。5 \+ f d9 M# ]0 m; ^
/ V8 H) E, M2 X/ F$ p
* n' X5 \& ] `+ M2 x) F8 g; {$ v" G6 h, t
簡言之,新約時代的基督教會,完全打破了國家主義的藩籬,而將福音傳遍全世界。在耶穌基督回來之前,福音要傳與萬邦,蒙救贖者在天堂要歌唱羔羊的榮耀:「……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上帝……。」(啟五9)
$ u+ d$ M" I1 W4 p% H4 \- D) } U" ~
' t+ G2 z1 W2 f2 V
1 }4 A/ N5 E, W( m2 P# |$ k; ~3 O& f1 u y- o
教會必須注意,不當容許任何有損教會大公性的事存在,因此教會必須避免派系的門戶之見。派系一詞雖然常常被誤用,但卻很難加以解釋,雖然如此,教會還是必須遵照聖經而行,也就是說,在聖經的範圍內堅持基督教要道的正確規範,或基督教倫理的正確解說,這樣就永遠不會走上派系偏差之路。6 G1 n' d- D9 f! w9 J- n
) \) _2 b2 g" ~2 ?+ r3 P 5 g& F5 R" D; h5 r( z
: r" [0 W- M Z( `, _' d6 e. q 然而出乎意外的,有些人在講解聖經時,常偏重一端,還有些人在聖經的教訓以外,另外有所加添,這都顯出派系的意思。比如,某派教會強調人的責任,而忽視上帝的主權,另一派則強調上帝的主權而輕忽了人的責任,這兩者都有派系之嫌。還有一種派系認為適度地使用酒當飲料,是一種罪,但是這樣的見解沒有聖經根據,是不被支援的。不論如何,派系終究是很大的罪惡,因為它造成了見識偏狹、剛愎自用,而且把教會榮耀的屬性之一,就是教會的大公性給蒙蔽了。9 [) a4 _8 ^8 v; I! D. A
: J; a f( o( x2 y* Y5 R+ n ; Q* B. w1 C0 }; C/ a9 E% ]- ?
8 o# w! Q* H: R2 j; K( F# W" N
大公性最重要的積極含意,就是有責任向地上的萬族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並藉著洗禮接納一切相信的,不分種族膚色,而進入教會。在基督教會中是「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唯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 z0 G. ?# {7 p1 r1 f
: _- ^2 _7 ~2 C7 Q$ D1 m & @5 V$ q/ C1 P( \, p0 y) {- I
2 }7 ~# u: H0 D$ h8 I$ ^: a) s
4 r# N+ X8 L) T4 D2 W0 e0 b5 Y: v9 `; p
. x1 E8 _: [6 o; {4 {- x2 H 2 `0 f. }" I( r
( G$ M0 M& {+ F) N9 N** 相關閱讀 : 教會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