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在这个时代里,“空军司令”们的预测获得了广泛关注和拥护,然而很少有预测像下面这个那样令人坐立不安:全球衰退持续到2018年。
6 c2 g# y+ @( J6 C, A& { 这一论调来自前日本财务省次官神原英资(Eisuke Sakakibara)。神原英资以其左右市场的能力而被人称为“日元先生”。由于东京的“旋转门”政治往往会派遣一张新面孔参加每一次的G20会议,在市场领域他却是日本官员中的一张熟脸。交易者可能不知道日本新任财长的名字,但一定知道神原英资。6 m9 a* z4 b |/ {- e4 X m
日本是沼泽行进的高手,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没有任何增长可拿来炫耀。神原英资当年可是风云人物,见证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违约、日本陷入通缩、以及山一证券(Yamaichi Securities)倒闭。+ b/ l" I' B+ j8 ?% b
对于一个具有神原英资这般背景的经济学家,在全球年增长率约为1%时,当他称“世界即将进入一轮类似19世纪70年代的长期结构性滑坡”时,我无法不洗耳恭听。滑坡的原因何在?因为各国政府在尚未恢复稳健增长之前过早实施财政紧缩。
" W7 N }) X9 G5 o$ q 的确,一位日本财务省前官员提出经济建议,这件事本身就有些可疑。不管怎么说,日本财务省的官僚们深深地伤害了1.26亿日本人,因为他们长期将改革束之高阁,只是不断地借款,让日本成为工业化国家中公共债务最为庞大的国家,而且看不到任何退出策略的影子。' p3 w4 }* a$ _8 y) `$ ]8 {
全球衰退
8 n! Y+ r& K2 w! W1 i4 U 然而最近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数据以及欧洲的金融动荡显示,新一轮全球衰退在2011年出现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真的再次陷入衰退,激活需求的现实可用的手段是什么呢?利率已经处于或接近于零。这就使得扩大政府支出成为稳定局势的唯一手段。/ u5 }$ A) I( X1 ]0 O
然而问题在于,支持大力打开财政水闸的理由微乎其微。 A* T3 _' K+ ?6 J/ a9 Z
原因之一是公共债务早已堆积如山。截至6月份,日本5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承担着904万亿日元(10.8万亿美元)的债务。在欧洲,过高的债务正在造成大面积破坏,爱尔兰是最近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 s0 X7 }/ A- \6 |- R4 a 在美国,借贷狂欢正在让债券持有者惊慌出逃。奥巴马总统的刺激政策并未产生经济学家所期望的魔力。联储同样如此,其量化宽松做法正在步日本的后尘。1 o1 d, G/ O' p, v, V
1937年重现
4 y. ^# j4 c/ p2 f 更糟糕的是,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是重回1937年。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想当然地以为“大萧条”已经结束,吝于实施刺激政策。结果次年经济便全面衰退。
f; y8 N) T* s* F# g0 s4 v 如果神原英资所言非虚,那么全球经济麻烦大了。他预计全球经济将会全面滑坡,可能持续7-8年。没有欧美的增长助力,中国也许能够独立支撑数年,但如果是8年之久呢?% S' a6 s3 |. ~3 d
要想阻击这场衰退,各国政府需要增加开支。现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并没有这么做。然而美国可以也应该扩大举债规模。正如《资本主义的堕落》一书作者理查德-邓肯(Richard Duncan)所言,在这方面,美国应该向日本学习。' k$ r7 J8 }8 t$ _, q& L
为何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1.3%,而且其信用评级没有遭到调降?原因只有一个。日本大约95%的政府债务在国内,所以不存在资本外逃的风险。日本向本国公司和民众借款,这一安排与美国形成鲜明对照。
7 y2 d' l" ?6 l, V$ @ 新“新政”( i( K4 f7 _7 b2 u1 E7 j9 {, z
美国有太多国债被中国和其他国家所持有,这使得美国极为脆弱。邓肯称美国需要第二次罗斯福式的“新政”来恢复增长和竞争力。为此融资需要扩大举债规模,而举债方式应该是向私人部门借款,亦即日本式的。
% C+ ~! F) @# Y+ E4 p 这样的建议可能会遭到国会的断然拒绝,因为国会的做法正与之背道而驰。谴责伯南克的法律制定者们忘记了联储主席为何会让美国的货币政策进入蛮荒之地。这是因为国会未能向经济注入足够的资金在先。
5 [, {0 n. T# P1 p {' [& w, c, T3 ~ 日本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例子。表面上看,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4.5%的年化增长率较为可观。然而细节显示其通缩正在恶化,无论日本央行向经济注入多少资金都无济于事。这绝对不是一般的衰退,世界领导人想必睹之悚然。
) u5 M- O4 g+ b3 S3 N0 V 在美国,现在焦点在中国货币上面。尽管人民币升值最符合全球经济的利益,却显然无法解决美国的所有问题。日本在汇率问题上的执着较美国甚至唯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也在异口同声地劝服投资者欧元区不会瓦解。9 u+ e$ w( ^! T% g/ A6 j+ x+ U
在这个迷恋汇率的时代,也许一个被称作“日元先生”的人是最理想的信使。可惜他带来的讯息是我们视力所及范围内的一团经济阴霾,也许甚至要持续到2018年。(诚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