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o+ u% Y' k- f: J! k' i, j 中秋节一直都是国人传统的团员节日,古老一家却分隔三地,但网络却在这一天让全家都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今年中秋月圆之夜,在MSN上,三幅个性化的图标,三种不同颜色的文字,连同两代人从相距千里万里的三地之间倾吐的即时语音,让一个小小的家庭团圆会,显得有声有色。虽然儿女发来的只是精美的“画饼”,依然引人馋涎欲滴。古老高兴的在一个贺卡网站上,选了两盒上乘的月饼,作为回礼。 女儿的节日安排更体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从她们母校走出去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学友,有几十人,半月前就联系好了,中秋之夜将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可以想见,素有“不夜城”之称的北京,今夜天上一轮明月,地上华灯万盏,车水马龙,火树银花,一群从黄土高原上走出去的孩子,一定会玩得很热闹。儿子告诉古老留学生们已策划了一场大型联谊会。中秋夜,从方圆百公里赶来的几百名海外学子将聚在一起,搞一个赏月晚会。时鲜水果和各式月饼都预订好了。月饼是一家华人小超市制作的,味道还不错,价钱也公道,平均一美元两块。但儿子说,还是故乡月饼的家乡味道好。儿女们惦念家里的日常生活,在网上关切的询问着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家里的琐务,而古老更关心他们的事业。儿子传回了反映留学生活动的网页,他们刚为二十多个从祖国去的2003届新生开过欢迎会。女儿给古老粘贴了北京市人才市场改革的有关条文,告诉古老到明年夏天,她就可以拿到北京市的居住证了。古老看着屏幕,满意的笑了,幸福的笑容让这位老人越发显的年轻。古老突然问儿子:“中国和美国,到底哪个地方的月亮圆?”儿子的朗朗笑声伴随着一张图片的传送,古老鼠标一点,呵!伴着“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两行字幕推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老和儿女同时欢呼起来。一家三方,又说又笑,又点鼠标、又敲键盘,忙了个不亦乐乎。不知不觉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考虑到儿子要休息,女儿要工作,古老在键盘上连续敲出了“88,886!”才依依不舍的下线了。窗外,日在中天,万里无云。那夜中秋的月亮一定会格外明亮!6 M P! y7 |; n1 X
/ J; r. U9 L2 J; M+ Q/ a& |2 q网络无国界,老“菜鸟”越洋做“教授”6 |% Q( V# S- H c I# s
3 u' a6 v. n1 S* m% U' I古老有位痴迷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美国网友考斯特先生,是美国俄亥俄州一位牧场主,快六十岁了。曾两次到中国旅游,每次都到西安。他到西安,不是冲着兵马俑来的,也不是为了要登一登西安的古城墙。而是听人说西安的“羊肉泡馍”十分好吃,所以慕名而来。考斯特先生的牧场里也有一万多只羊,自己对羊肉的吃法也颇有研究,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炸着吃,他是行家里手。方圆几百里都知道他是美食家,有一手烹调绝技。他不信中国的羊肉能做的好到哪里去,所以专门到西安吃“羊肉泡馍。”考先生一下飞机就直奔“老孙家”,点名要吃羊肉泡。当服务小姐把那只硕大无比的海碗端到他面前时,考斯特先生还是吓了一跳。他强作镇静,比划着向服务员要了一把小饭勺,一口一口慢慢品尝起来。结果越吃越香,一口气把那一大碗吃的干干净净。考先生说自己从来没有一次吃过这么多的食物,也确实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羊肉食品。他吃得很舒服,脊梁上都冒了汗。这一吃,考斯特先生被“羊肉泡馍”深深的吸引了,顿顿“泡馍”,直吃的浑身上火护照到期才回国。回到牧场,任凭考斯特先生白面、黑面,羊也不知杀了多少,却始终做不出“羊肉泡馍”的味道来。于是,考先生越洋求教于古老。古老从选料、火候、直到配料做了详细的答复,直听的这位考先生要拜师学艺,连连夸赞古老是中国的饮食“教授。”. _3 K% t9 @* M" F
+ l/ }9 V& [0 P' ^ 空巢里的老菜鸟爱上了网络。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工具呀,可以看新闻、听音乐、发帖子,重要的是,可以随时联系上远在天边的一对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