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ongbu * b6 `$ n- v8 c8 T& J$ m, n9 a. J, [6 z9 }' q% ~7 Y/ a2 [
4 m6 p- q* H U* \, I7 Z! `
同意竟陵兄的看法:努字没法救。这种拗句,唐诗中有,但一般出现在律诗还没有很完善时,用后人的眼光看,就是拗句,或拗体。后来人,有故意模仿的,比如老杜,还有东坡。如果一定要用格律来衡量,我可以瞎说一下: 9 r: \" y. F( k. T; d0 m3 d" x3 K# o" }5 F1 ~- K& n
成名须要勤努力,9 z/ m- G5 L( O: m
功到自然乘大鹏。$ l' i( |/ P1 E0 d( f9 r
$ e/ F) V( j6 A) F1 R9 |2 `这里,努,自,乘三字拗。第一,单看对句,乘救自,否则就是典型的孤平;第二,乘字是否能隔句救出句的努?嘿嘿,我还真不知道。有一些例子,是用对句的第五字来救出句的第五六字,比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以及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句的第五字能救出句的第六字(五字不拗六字拗)。因为,多数情况下的上下句拗救,第五字都是互拗的。用对句的第五字来救出句的第六字,我还真没见过(但不一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