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m) W0 F5 d [8 A7 q5 ~ 答案之一是历史的成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润华认为,虽然新加坡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成为行政用语及上流社会的社交用语,但19世纪初,华人移民大批南来,落地生根,在华人社区里面保留着大量的传统华族文化,广泛使用华语包括讲方言。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英文、华文都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支持。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共和国。建国后的政府为了融入国际大家庭,加快经济转型而大力推广英文教育。华校生大量流失,华文教育萎缩,按南洋理工大学李元瑾博士的说法,华文本来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驰骋的疆域,建国后渐渐只剩“传递中华文化”这一目的了。虽然英文在政治、教育以及律师、医生、会计等专业领域里占主要地位,但是华文作为一个族群文化的载体,在中小型企业、华商内部仍然流行,至少它比英文更加使华人感到亲切。娱乐媒体其实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加上一份亲切感,华语娱乐及媒体自然而然就比英文更受欢迎了。; B" y0 A& I% u v
7 z5 d: [6 I) O 答案之二是市场的因素。《联合早报》评论员庄永康分析道,市场观察的结果显示,华语的影视广播几乎占了“市场蛋糕”的二分之一,但华文报的读者群却较小。究其因,就是新加坡的年轻华人在听华语,看华语电视节目方面都能欣赏,但较少人能够掌握读和写。新加坡依然是一个东方社会,尽管年轻一代受英文教育,但是他们还是认为华语会比较亲切一些。今天,许多新加坡华人都认识到华文的经济价值,不少受英文教育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多学点华文华语,这是间接造成华语影视广播受欢迎的原因。 " i! v7 o$ ]* }9 S 8 l% m, n$ s/ ^! _8 q+ o/ e6 V
答案之三是内容贴近华人心态。华裔馆馆长纪宝坤教授认为,华语娱乐的内容方面比较英文更加贴近华人的心态。比如流行歌曲所唱出的爱情悲喜是时代年青人所感同身受的。 * `' e/ d9 w5 r, j. j 0 j: m) p8 g) U& A9 k. G
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华文在新加坡不再只是传承文化,在娱乐领域中体现价值,而一定会在文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