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2 O1 l$ C) W7 `. w比如说,有一回看一个关于中国产品的新闻纪录,不用说都知道,这种报道正面的东西一定不多,尤其是经过牙膏玩具奶粉事件之后。果然,当采访到一位常驻中国的某外企公司的负责人时,这位女士一脸不屑地说,她不能够信任中国的产品,因为中国人老想“cut corners”.虽然我早就知道“偷工减料”这个词,但从没有像那次,当它从那位外籍女士口里说出来时给我那么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她说话时那种轻蔑的表情吧。* V1 I+ p$ \- b' M3 ~
/ p0 U$ G4 c! v& |2 N
后来我发现,不只是这位女士,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产品甚至中国人,都有这种好“偷工减料”的看法。就连我的婆婆,一位非常通情达理的善良女人,最近一再嘱咐我,“一定要给宝宝多吃baby food噢”,起因是我试图给快一岁的女儿自己做吃的。我不知道她是不相信自己做的食品比罐装食品更有营养呢,还是觉得我的做法只是为了图“省钱”。难道我们中国人“cut corners”的“美名”已经如此之根深蒂固?. M. i* Y4 X! Y2 s" L# P
0 Q. k }+ p/ j3 \
我分析了一下,我们中国人是穷过,而且很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向是个传统,而且是一个被提倡、被颂扬的传统,所以中国人有“省吃俭用”这个习惯这不假。可这是我们的历史和国情,放在那些从未被基本物质所需所困扰过的外国人眼里,当然就有些不可理解了。物质生活水平刚刚好起来,又出了一个个奸商,贪利润图便宜,明知故犯,再加上质检不过关,次级品一出去,整个中国人的脸就给丢了。这些个奸商不除,我看我们中国人好“偷工减料”的名声还是一时难正。 & \6 x! c' o5 \" D6 F5 F* R3 z4 ^- c: A* T5 {3 S+ h& H/ w* w0 _0 y
再有,现在老外看中国人挤车不排队,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是见过世面的外国人了。很明显,我们中国人不讲秩序的好名声,已经由来已久。你说中国人多地少,服务跟不上,大家你争我抢还有情可原。可是到了加拿大这个地方,空间大了,服务好了,还是有人免不了不顾礼仪。记得那会儿住多伦多,去唐人街的次数较多。每次去,不管是公车还是超市,只要是中国人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前胸贴后胸的经历。有时候挤着挤着,我突然会想起电影上的一幕:很多孩子的一家,母亲把饭端上了桌,小孩子们一拥而上,你争我夺,生怕饭被人吃光了。每次看到拥挤的场面,我总是想:唉,饭还是不够分啊。& b) N6 F5 G6 @, `; h4 p0 S4 S
: s. d! i+ Q% T Y6 f说了这么多,都是负面的,不好,现在说一个正面的。老公教的高中班上有几个华人,其中一个数学不好,班上同学就开玩笑:“你确定你真是一个中国人吗?”好像凡是华人,数学都应该顶呱呱。这虽然给数学不好的华人增加了不少压力,可至少,这算是外国人给我们的一个好的label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