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2009年 04月 23日 11:304 B# K0 a& H2 w+ {6 ~
% R2 E9 \9 U% f% l, N' `1 Y U
经济现在是什么状况已经无庸置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三宣称,以任何标准衡量,本轮经济低迷都称得上是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衰退。
/ | ~" b0 I: Q7 K9 z3 Y7 n8 I- g' c, A( n; e+ p m/ e* c
但今后的经济发展轨迹会是怎样,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异乎寻常。关键在于美国。虽然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较以往有所减小,但仍然庞大。美国带领世界跌入深渊,也将带领世界走出去。% |/ n! e7 i }9 `6 K/ i7 X
/ X- v3 v0 k p6 Z
! U9 [* V. t: S% E% e1 R
Associated Press. E1 c1 y6 j5 O" w6 ?3 Z7 I
为了参加招聘会,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的失业者" v4 {( Y0 S a' r& n- I
在排队等公车。但这个过程的速度如何,何时能实现?
8 B& B q9 O& y, u! p! B# a6 E5 A* Q! O. d9 B
我们可以借助字母表来想像一下各种可能性以及经济的发展轨迹。首先是字母V:通常紧随严重衰退之后出现的迅速反弹。或是U:衰退持续时间更长,复苏缓慢。要么就是L:持续多年、令人痛苦的低增长。还有W:经济受财政刺激措施提振暂时好转,但刺激措施的效果迅速消退。最后是大写字母D,这个字母的含义不在其形,而在其义,它表示另一次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 ^7 K) f, x1 d0 o$ a6 ?9 j) h8 M+ x4 B& U/ ?" W; t* h# Q+ h8 Y
让我们以史为鉴,想想以下三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T, O3 R- v( W/ W3 `9 ?4 R. Y; T
) t3 j5 v, t) A; I5 @% X' U$ H
V型走势
4 m& D5 e& g* \, `( L& y: k; q! C" W1 O. {: P( b4 K
衰退之后会怎样?/ ]. U' T5 `8 @0 c8 v. q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眼下的衰退是自大萧条时期来情况最坏的一次。接着会发生什么呢?《华尔街日报》的经济编辑大卫·韦塞尔(David Wessel)讨论了三种可能的情况。研究商业周期的扎诺维茨(Victor Zarnowitz)说过一个定律:严重衰退之后几乎总是会出现急剧复苏。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的中度衰退后都出现了中度复苏。但是,在1973-1975年的严重衰退之后的四个季度,美国经济以超过6%的速度增长,而在更为严重的1980-1982年衰退之后,美国经济增幅更是超过7.75%。
+ g- q2 c8 b! b+ M0 V2 [5 z0 F6 B* r5 O. s9 o+ N2 g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穆萨(Michael Mussa)说,在严重衰退时期,随着衰退加剧,人们也越来越沮丧。然后,衰退的诱因--比如说暴跌的房价--出现缓和。同时减税和政府开支等刺激措施开始见效。在存货极度不足的情况下,最微小的需求增长也会促使产量猛增,资本主义固有的活力也随即回归。
3 J5 {2 ?& N+ @1 t( l# M+ d* I% n5 N7 _/ a) s; n
穆萨预测说,历史经验表明这一切应当会起作用,我也相信它会。各国政府已经实施了规模庞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住房建设和汽车销售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太大的下行空间了。许多消费者缩减开支是出于担心,而不是因为破产,而这种心理状况可能会很快发生变化,从而释放被压抑的需求。
4 K9 i; {$ t; E' u( D: |" o F5 h# Q' K0 D5 ]+ Q& k! K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严重衰退其实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引起的,当时美联储为了遏止通胀而给经济踩了刹车,当美联储放松限制时,经济衰退也随之结束。而在本轮经济衰退中,美联储并未有什么动作,但经济仍在放缓。由于股市和房市的暴跌导致大量财富蒸发,消费者的情绪看起来也不太可能很快好转。此外,银行体系的修复工作也远未完成,致使借贷活动受限。* c' U. J. [6 ?0 Z5 z. D' I
9 w, r7 o+ H1 f
V形复苏的可能性:15%。7 o9 o! C+ h* L2 D8 a
/ T, ^/ c/ X! C. |, y
大写的D
" L) `8 h B1 c% _3 x$ Z
6 B4 _: Z9 @' M* ^如果两年前找一大堆经济学家,让他们给出大萧条重现的机率,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是零。今年3月初,《华尔街日报》向大约50位经济预测人士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将萧条定义为人均产值下滑10%以上,这个数字比IMF预期的下滑幅度高出四倍。这些人预测的平均机率为七分之一;有几位给出的机率为四分之一。
" m+ i" |/ M2 u& s7 B4 ^& s& X: r3 `9 o! T% F/ z+ c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家埃申格林(Barry Eichengreen)说,这是达到大萧条程度的事件,原因在于全球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下滑。主要区别在于:1929年时,各国政府吓得只顾发抖,甚至更糟。而在2009年,它们纷纷采取救助措施。, _+ @0 I& U% L( Z' O
2 S" U# G5 M# f
只有某些方面出现重大闪失,今天的深度衰退才有可能发展成萧条。这个闪失可能是一场规模像去年秋天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案或另一场恐慌性事件那样的金融灾难。也可以是美元崩盘,那将导致利率在错误的时机上升。还可以是一场政治僵局,使欧美国家政府不能拿出足够资金来拯救银行业、防范大银行垮塌,或是使这些政府不能在经济恶化之时在财政或货币领域采取更多行动。
) \# C" B7 m) k, S6 }7 i0 Q. u' _3 @0 B' p( Q
也有可能是一场导致价格和收入水平下滑的恶性通货紧缩,它将使债务负担加重,因为价格下跌的时候债务并不会减轻。传统经济理论对这种情况开出的药方是放松货币、加大政府赤字。但是,这类方法很多已经尝试过了,其功效很值得怀疑,也很难想像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愿意这么做。
8 v" g, y) B6 U2 P, W; h ^$ B0 a% ~* I% I% ?, g; L$ A' h
出现大萧条的概率: 20%.
; {6 u1 ?+ z3 O3 K( N# A4 [ C& x; n7 L
L型(持续多年的低增长)+ G5 t1 m# K: U* ?7 G& Z. m+ |' W- o
. l8 [0 s+ Z! V. ~
自1990年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十年中,日本经济踉跄而行,年均增幅只有0.5%。这一时期被称为“失落的10年”,而这种情况有可能在这里重演。衰退结束了,但经济仍在艰难行进,增长过于缓慢,使失业情况多年得不到改观。4 O* K; o& F) X4 m' s
- L- O8 o- K: P) Z& ^( S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指出的,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其复苏过程“通常比较缓慢”。而全球性衰退之后的复苏通常来讲一向很疲弱。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银行业处于挣扎之际,美联储经常谈到“金融逆风。”而当时的处境与今天美国经济经受的暴风相比可谓是和风。
/ m. L1 u; q$ S. s( K4 A# f2 g; W" @3 m( S& u
如果金融市场稳定下来但未能稳定改善,或者如果住房价格继续下滑,或是信心还摇摆不定,则美国经济可能要继续萎靡一段时间。一直以来,不论经济兴衰,美国消费者一向喜欢花钱。现在,他们或许终于打算增加储蓄来为退休做准备了,他们刚刚明白,无论是401(k)退休帐户还是住房都不会雷打不动地增值。而且美国没法指望增加出口。出口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遭遇金融困境时采取的解决方案,也是日本在九十年代没有变得更糟的原因所在。世界其他国家现在没条件购买更多美国出口商品。* e% @: e9 g, h# b" ~3 V, c
( P( W6 i d- K: e, Q N& e逐渐展现的萧条可能会促使国会采取大胆行动,但L型的威胁比萧条要小些,而且可能会是发生概率较大的结果。经济显示走强迹象可能会要数月的时间,因此,“等等看”的诱惑会比较强。
1 \+ v8 A6 r8 q
1 E$ F$ j1 \5 _) n# n出现L型的概率是55%,合计下来就是90%。因此,把其余10%分配给U型。它虽然不如V型令人愉快,但比L型痛苦程度要低。这是经济预测人士的大致共识;它意味着美国的失业率将再上升一年半的时间。
4 b- z' `- B9 }7 U
# ?' U0 N! W8 P3 A总结下来,我们面对长期缓慢前进的可能性更大。
. c( d- r% F. P5 J% ^9 T4 q
) @$ ^, L0 Y8 @! a8 e' pDavid Wessel5 \/ O: v& f y; V2 k
n1 {7 r- r, ~8 X8 T[ 本帖最后由 zhucalvin 于 2009-4-26 13: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