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中国政府下重手锁死稀土出口:日本惊叫要反击
http://mil.jschina.com.cn/Get/cankaocn/CK/0330124147.htm( A7 s" K! O4 W
录入时间:2009-3-30 12:41:28 2353: V0 i; V+ l+ U' z
7 D2 R& L; V$ Y8 ?' w9 Z& r
鼎盛军事网:据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中国近日推行限制稀士资源出口的政策后,,日本在"震惊"之馀开始谋划反制。
* \6 v( o. v) R, y
( c& ?4 K8 g, a B$ l V$ ?0 Y欲拉韩国对中国施压。但分析指出,中国宁愿将稀士资源暂时封存,也不会受日本和韩国的"技术勒索"。
0 P$ M- w- }- N& C, e. ?0 I! G4 k/ g" b" W! `) |
近几个月来,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联合出台措施,通过减少出口配额、加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大力限制稀士的出口。在最新公佈的《稀士出口企业名单》中,入册企业共20家,比2008年锐减19家。$ |3 q# U/ B- w+ m1 g) v( J0 `
, I& ~0 _) K6 j8 y/ m a" s9 h
日本共同社宣称,中国此举将引发日本的"产业海啸"。因为日本正在稀士应用技术上寻求突破,开发新型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和信息材料及相关产品。日本期待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抵御经济衰退。生产上述材料都离不开稀士这一重要资源,而日本所需的稀士几乎都从中国进口。
: P! z; }. f! K; C5 p* f+ F# g+ I- j S1 @$ j
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专家浜田和幸称:中国拥有世界稀士资源储备总量的88%。中国缩减出口就等于掐住日本的咽喉。
& H5 h6 J) A0 z2 T& i8 w9 E9 E1 i! G, u3 K6 {) ^
没有稀士,日本无法製造精密仪器和电子设备。"日本三井公司稀士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称,中国正在与日本展开一场複杂的博弈,其限制稀士出口的目的是迫使日本公司将高新技术工厂和研发中心移到中国。. _5 d& `5 F3 {9 [6 C" p/ U
# p7 X2 \( H& ?4 y f; \$ n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士资源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用于工业生产,其馀三分之二都被日本作为战略储备封存。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收紧稀士资源出口是出于战略考量--防止日本蚕食中国的战略资源。
4 t5 \3 l% K$ M5 O9 x* l) \' L Y- X% N: q2 Z7 a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国收紧稀士出口使日本的高科技产业丧失了重要的原料供应,日本必须通过"贸易杠杆"扳回劣势。
9 L5 C* s4 j0 b7 r$ [% i5 ~6 i t' J, J5 T3 _1 B: r" N" t) Z
事实上,日本专家所谓的"贸易杠杆"就是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新加坡《竞争力》杂志报道,今年3月中旬,日本经济产业省要求国内企业缩减中国纺织品和轻工业品的进口,以"支持国内相关产业"。外界认为,日本此举与中国限制对日出口稀士资源有关。0 S: g9 n( ^* H/ v/ }
( _3 }% [0 j5 k F9 r& p
除此之外,日本还使出更狠的一招:对需要中国稀士作原料才能生产的工业产品,限制其对华出口。此前中日两国在许多产品製造领域存在合作关系,中方提供稀士资源,日方利用技术优势进行生产,然后中方以较低价格从日本进口这些产品。现在,日本宣称将收紧这些产品的对华出口,以报复中国的"资源断供"。
; `; w3 [) J7 q* T5 o& I2 S1 M3 M$ C# `4 \
《产经新闻》列举了几项即将终止对华出口的产品:日本公司最新的袖珍数码相机。此前出口中国的价格只须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半,从今年4月起退出中国市场。吉田工业集团的工业缝纫机此前以较低价格大量出口中国,今后将转向泰国和越南市场。日立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研发生产的家用电冰箱,将不再进入中国市场。3 V$ N2 a( [/ @; d7 L' U
$ ?! J" o9 j0 K' b& D
大发工业公司瞄准中国市场开发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将转向印尼市场。本田公司原计划销往中国的轻型摩托车将转向非洲市场。
/ c8 G& z0 M/ r* ^
, k( w; G) t# y) s1 F% z《产经新闻》还指出,韩国和日本在工业产品领域实力接近,中国可能从韩国进口替代产品。因此,日本必须拉拢韩国一同限制对华出口,才能达到"制裁"效果。韩国近日也对中国收紧稀士出口表示不满,因此日方认为韩日在这一问题上有"合作空间"。
9 e' g# w: U4 U! U( l" R
& j$ _9 p- t- m# [. A事实上,日本方面的做法无异于"技术勒索"。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以前中国在高新技术上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因此遭遇有稀士资源而不能用的尴尬。日本方面的意图很明确:中国不向日本放开稀士供应,就得不到相关产品。另外,开採稀士资源不能加以利用,中国的稀士矿业将出现产能过剩,可能因此而大量倒闭。
2 h$ W/ u0 V. g4 L* ?2 }: a3 T' ]. M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数年前,日本这招或许管用,那时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必须靠提供资源与日韩合作,生产高端工业产品。但现在日韩能否承受缩减对华出口造成的损失是个未知数,况且中国已具备一定的独立研发生产能力。日本想通过打"技术牌"逼中国放宽资源出口限制的设想难以收到效果6 ?1 b, l% b! k8 O: e$ V/ G
+ q& x& \ P8 i2 a( ~: x! D; K
中国限制稀士出口确实使一些中小矿产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採取措施。近日,在"稀士王国"之称的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得到18亿元政府拨款,启动稀士收储计划,一次性收购稀士原矿约1万吨。, o2 F0 s# y8 p6 Z; j3 `
0 F# E- B* B/ Q3 g$ d
这使88家开採稀士的矿厂重新开工。据悉,中国还将在其他稀士产区推行类似计划,让全国的稀士开採企业重续资金链,恢复生产。《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政府启动国家收储计划给开採企业吃下定心丸--开採出来的稀士资源一定卖得出去。, E7 ~( ?1 V! j0 c, W% d
, a: P' I3 f$ _* j- P6 Y
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完善稀士等战略资源的储备机制。目前因技术条件制约无法加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先储存起来,以备日后技术条件成熟再投入工业生产。" p5 r; c, q- c9 m) z: _# L
" E% P) S3 J' \/ P9 i" d据报道,中国已开始在赣州市、包头市等地设立稀士资源储备基地,将提炼过的稀士储存在大型库房中。这些稀士经过简单加工后就可投入工业生产。《金融时报》指出,以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就能突破技术瓶颈,利用储备的稀士资源主生产所需的工业产品。
0 ] q5 |. P+ X r7 e9 A: V# I来源:环球网军事 编辑:剑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