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6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出去几天才回来
木野对佛教的这几个果位上名词理解完全不对了!您的理解还是建筑在很多不同的外神(不过名字不同)。! n8 [" Y2 X& _* E7 c/ U/ P
; {# }" v( z% ~- ~9 C! G' F5 O其实这四圣,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他们证到了不同程度的宇宙真相而使他们的生命超出轮回,得到不同的神通自在。所有这十种生命形式都是各执一心所成,本来是你可以做我,我也可以做你,都是一念心造出来的。' x! `" |2 t0 T' m* @% E k
: q! l+ b! Y! p; y n) y7 s就象我们和小孩子, 我们可以和小孩子玩的很高兴,吃的很高兴。但我们和小孩子的心是不同的,我们的心可以工作造飞机,小孩子的心只知道吃饭睡觉。心没有起用。
0 n$ D& n# Z4 [% Z% ]5 k) E" K4 a
" r2 g; ?, N5 I5 s" f+ h7 _% r首先,照顾我们生活起居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不是任何外力。(这是佛教之根本立论)再具体解释一下,如何心得如何用,又得将来如何不同的果报:$ `# L" f. B7 f. v2 C; w( o. l
m$ @: F j' U' m6 N7 P4 e& W/ X$ O
我们起一念心,如果是清净平等,不著有为,不滞无为,即佛因也;(成佛的心,一生这样的用心下来,当下即佛,称为成佛)5 J: B$ R5 d8 [$ H) s! `/ u Q
若起一念利他的心,拔诸众苦,菩萨因心;(成菩萨的心,如果一生中念念菩萨利他的心,将来的果报既是成菩萨,底下几个果位相同)
1 N2 I+ o3 }- ]1 R' A& v1 k 无大悲,但求独善,缘觉因心;(将来修成缘觉), F- Q. H( X0 u9 Q: H
知苦发心,以求自乐,声闻因也;(修成声闻)
( p; d) C) ]8 y0 j 以滞著心,作大善事,天因也;(将来做天人)7 V/ g6 W: O$ m, T
悠悠散善,无勇猛心,人因也; (还回到人间的心)
2 B6 {# I7 Y+ Y' {' c* A 虽发大善心, 我慢胜他故,修罗因也;
7 f: |# R1 R* f! B7 B; C 起嗔心,爱生气,造杀生业,畜生因也;
1 V# l: _! E! A6 C: `: \ 起多贪心,悭吝不舍,饿鬼因也;
( X/ A; K( }/ v" h 起大恶心,作诸恶事,地狱因也;7 f: ^+ R9 ?- A4 r" b9 _; M! f. b
) F& ^$ E3 c2 Q/ a2 c可见世出世间的染净因果,总无外乎现前一念迷悟之心耳! 所以,我们在日用之间,起心动念,一定要自揣其心。知心起念,是善是恶,是世间还是出世间的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W5 N2 ]/ N3 t* w& a/ h; F
% Y, p9 f/ H# i( T0 T/ b3 O
于善念中,染著诸善,是世间念(还将轮回世间六凡)。 不著善恶,是出世间念,世间是凡夫念,有漏因也; 出世是圣人念,无漏因也。有漏趋生死,无漏入涅磐。 生死有边涅磐无边。' s$ t% @3 c5 l4 v* [5 K
% D* p, m8 D$ T: P Z- H8 v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9-2-6 17:2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