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栾菊杰博文一篇
原帖由 Apache 于 2008-8-11 09:56 发表 
5 `8 Z9 I! ^9 s- w" b: i听说就在爱城住啊。。。这么爱国为什么不代表中国队参赛啊?开幕式还看到高敏了听说她也在爱城??
- W: @7 b' h+ `0 }; k" I ~. m3 G( j
北京奥运——我生日的礼赞!+ E U) h9 X9 [2 Y( J
& m: C# J' O. h2 b) R+ D0 B1 V
2008年7月14日,是一个值得我终生纪念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我迈入人生50岁的生日,也是我从太平洋西岸启程飞往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日子。我选择在我50岁生日的这一天飞往中国,就是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我的生日,来庆贺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奥运盛事。
, R3 m7 S4 h7 Z1 i# y8 Q, E+ e; p
% i0 f7 v0 E- s( E# U- G' I. z怀着一颗游子的感恩之心,抱着对祖国故土的赤子之爱。历经艰辛和拼搏,我将再次扬眉亮剑,重返奥运赛场。随着奥运时钟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的变少,我知道,我的奥运梦想将再一次得以实现;我的体育人生也会再一次变得精彩。曾有一位外国记者问我:“在你参加所有的4届奥运会当中,哪届印象最深?哪届最有意义?”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代表中国参加的第23届奥运会印象最深,我即将参加在中国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最有意义!” V. q- b4 [) S7 U: p
3 Y. g; r" G/ A6 D! p1 N% ^ I6 h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我有幸参加了这届奥运会,并在奥运击剑项目的比赛上,为中国赢取了一枚奥运女子花剑个人金牌。这是东方人第一次在世界最高的体育竞技场上打败了西方人,欧洲人称霸剑坛80多年的垄断地位从此不再。它不仅是中国人的荣耀,也是亚洲人的荣耀。这枚金牌的取得对于我、对于中国、乃至对于整个亚洲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中国总共获得的15枚金牌里,我获得的是第8枚金牌,不知这是巧合,还是缘份。我虽然不迷信什么,但我的确非常喜欢这个数字。因为这个数字与我的事业和生活有着太多地联系了。
' H6 [' M& Q# V7 E
$ d u3 u" S7 h5 Q" H6 T6 z$ `2001年7月13日是中国申办奥运成功的日子。那一刻,我在心底里隐隐萌生出一种向往的激情和欲参与的冲动。隔天是我的生日,我和先生谈论起08北京奥运的话题,我说那时候要是能去参加北京奥运就好了,不过想到那时我将满50岁了,要想参加北京奥运会,必须先参加选拔,到时候恐怕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呢,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我的先生对我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如果你在50岁的时候,能够打进奥运会,这将会是一个奇迹!你已经为中国的击剑历史创造过奇迹,再为奥运击剑历史创造一种奇迹也未尝不可。我相信你!”他说的是那样地感性,那样地肯定;同时,又是那样地对我充满期待。我不禁真的开始有些心动和神往了。. g: \" R# t1 I
: k9 X, \! x* ~7 U& c
时光流逝,当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的火炬即将点燃之时,那深埋在我心底地向往故土的赤诚之情再也压抑不住了。2007年初,加国西部城市埃德蒙顿的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寒气依然袭人。我毅然提上行囊剑袋,吻别了孩子和丈夫;怀抱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之梦,踏上了奥运资格赛的艰辛征程。一年之中,我的足迹遍布亚美欧15个国家。我虽然从事体育运动多年,但是从未经历过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跨越如此多的国家,参加如此密集的比赛。不断的伤病曾使我一度萌生过放弃的念头。然而,是亲人和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追求梦想的信念,让我坚持到了最后。经过11个月的顽强拼搏和努力,我最终赢得了进军北京奥运的入场券。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我不胜感慨!许多人问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我如此地执着,如此地无怨无悔?是回家的路,是回家的梦!是因为奥运在北京,奥运在中国。我第一次参与奥运是代表中国,我希望最后结束我的奥运生涯也在中国。
$ `, {3 n! ~& X+ Q: M1 p3 L: @! D0 P0 f' [( I. v. Y/ D
回顾我的奥运生涯,从1984年到2008年的24年间,我先后代表中国和加拿大参加了4届奥运会。不论是我处在年轻时,还是现在我已走进了人生的半百期,我丝毫都没有停止过对奥运梦想的追求,没有放弃过命运为我带来的任何可以参与奥运的机会。随着我的年岁渐大,尤其是在我的身份状态发生了变化之后,我之所以依然不惜一切代价的在为参与奥运做出努力,其实,我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世人诠释体育无疆界的理念,宣示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奥运精神重在参与。比赛结果固然重要,比赛过程更为可贵。比赛金牌只有一个,可是所有为争夺金牌而参加比赛的人的执着和追求的目标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变不可能为可能。值得欣慰的是在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提前实现了我的梦想和目标。无论我面对着的是我的同龄人,还是面对着80后的新生代,我都可以毫无愧色、十分自豪的说:24年前,我把青春献给了祖国!24年后的今天,我的心依然年轻!
$ V) z, o/ N+ `8 ^) `7 h+ J7 E6 B) \0 s/ r2 G1 @; T
2008年8月8日这一天。我将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奥运健儿们一起相聚北京,汇聚在奥林匹克的五环旗下。我将与全球的华人一道,共同分享这百年中国奥运梦想得以成真的激情和欢乐。我想大声的呼喊:亲爱的祖国,您的女儿回来了,亲爱的父老乡亲,祝福你们!祝福北京奥运!9 t# R" s8 Z; \+ `
3 r* s! W! k i, A, J7 S' G昔日为国战,甘洒血和汗;今朝赴京奥,天命应无憾。
5 ]9 I6 I. U! J5 }- X* Y9 |/ \; W6 n% L2 T+ |
悠悠赤子心,殷殷故乡情;遥忆青春剑,扬眉又出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