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9|回复: 11

两岁的宝宝的不安你懂吗?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宝宝学会说话以前,有很多行为和表达都会让父母困惑不已。譬如宝宝们总喜欢要妈妈抱着,即使会走路了,也常常赖在妈妈怀里,一放下就会嚎啕大哭。有的人觉得这是孩子撒娇,可有的人却说是宝宝缺乏安全感。到底孰是孰非?怎样分辨和应对宝宝的不安”?让我们听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的经验之谈。8 `8 M. \& _( j7 K  J! \5 ^7 L
5 H& M, e, |0 f; }+ i( J0 ]
安全依恋感建立于一岁半前. y/ {. U- t* d4 e5 t
  饿了有得吃,渴了有得喝……从孩子一出生,养育者就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有求必应的状态一直持续,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据弗洛伊德的弟子、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岁半前的婴幼儿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安全依恋感(即寻求与保持和养育者之间身体亲密联系的倾向)才会随之而来。
% P3 |/ o$ v& W7 x; T- D3 K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养育者都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在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误读,譬如宝宝因为饿而哭闹,养育者却以为他要拉尿,这就会使宝宝产生一些不信任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说,需求满足之间存在小小分歧其实是恰当的,过于周到的照顾对宝宝反倒没有好处。但若分歧较大,譬如少女妈妈不懂得照顾宝宝,或者因为身心疲惫、压力大而无心顾及,又或者对宝宝的态度一会亲热一会冷淡,都会导致宝宝产生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喜欢啼哭、不敢探索、语言及行动进步缓慢、看到陌生人紧张等。, u5 o% G" t  N5 \. `
  抚养困难的宝宝更易不安
, R- H4 {# C2 ]( G$ h$ @' N6 Y  邹小兵主任说,从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养育者都很疼爱孩子,能够很早就和宝宝建立起基本信任和安全依恋的良好关系,但这并不表示二者之间可以完全画上等号。有些父母跟我说,明明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宝宝还是很难带,动不动就哭,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每个宝宝的个性特征、气质都不相同,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能否吻合,对宝宝安全感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4 a! C0 {8 n6 i$ h  分辨宝宝的气质要从饮食、动作、睡眠、排泄以及宝宝与父母的互动几个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容易抚养型,宝宝生活规律,适应和学习能力较强;二是抚养困难型,宝宝生活规律差,反应较迟钝,愁眉苦脸的时候多;三是发动缓慢型,宝宝性子不急不躁,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邹小兵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个性气质,对宝宝而言都是正常的,父母如果不能认识它,而单纯看作宝宝撒娇任性,不给予适当的配合,就很容易导致宝宝的不安甚至母婴关系的紊乱,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发育埋下隐患。所以,在建立一个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父母应该多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宝宝,而不是想当然地让宝宝遵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去成长。- ^# N  B. r) b, p3 t; d! I
  应对不安:陪伴,但不骄纵9 ]" V1 F/ ~/ M2 N7 q4 b
  那么,是不是当宝宝啼哭、不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父母就应该表现顺从的态度呢?邹小兵主任认为,对婴幼儿不安全感的表达和单纯的撒娇耍赖还是要区分对待。. P0 |* u5 B1 s6 G+ m
  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内,宝宝是需要父母或养育者陪伴的,这种陪伴应该是让宝宝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即使会和父母耍赖,一般也不要求作严格的纠正。但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在正常时期独立性的培养。除非是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护抚慰,此时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还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 x( k6 |% s6 o4 H
  邹小兵说,父母应该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励宝宝多探索新事物,尤其对于依赖性强的宝宝,更应该通过玩具游戏以及与其他宝宝的互动制造感官刺激。或许有的宝宝适应力比较差,可以慢慢引导,不用心急。但如果宝宝只是一味耍赖,切记不能骄纵,应采取在场不关注的方式,虽然陪伴但不理睬,甚至可以表现出不高兴的模样,让宝宝知难而退  F3 U! {1 \* U2 D8 o
+ M2 Y. ]# j+ d2 e
  ^' q( z5 X  o& O! ~
) y1 ]9 _0 Z  I7 c6 Y% }. H
8 D( O& e! F+ y% P$ {
0 n6 ~5 D4 F: ~
. ^6 v( |7 I$ Z  O( N6 ]

# l# T/ e, q- R& ]4 f5 @
& k& I( s. K" h) S: t0 D
( @$ T8 p2 T$ G* Y- R3 Y) d
: U( i; a9 X) M
$ ~$ V' b! q; [8 L
) E+ k# h4 h0 s) X" I5 ?

( [* @) n* f! J; ^  r
, g7 l- e4 j( t+ S! E4 N; A
文章来源:北美中文教育网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43)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强调的是,从出生到一岁半内,宝宝是需要父母或养育者陪伴的,这种陪伴应该是让宝宝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即使会和父母耍赖,一般也不要求作严格的纠正。”但是,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宝宝在正常时期独立性的培养。“除非是宝宝生病了,打针吃药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需要父母的呵护抚慰,此时多抱一抱很有必要。否则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如果父母还成天抱着哄着,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5 d) `& [' V: D% O' H
% @0 B- ]5 A3 Q. t% \9 v, e9 f
这一段经典啊
鲜花(17)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学前教育有四种错误的观点2 L- e' B7 u; F( S+ L$ X

$ \% i6 a' \  g5 X$ U # a& L/ r5 z; j6 c+ J
1 H, K, Z) Y2 Y8 X! b( ~1 G9 g
1、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 ]$ L4 b/ h& a* y“别让孩子呆在家里,长期跟着妈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其实这种说法不对,那些被送到托儿所的日托的孩子,极易发生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他们过分活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做事笨拙,心情浮躁。
; ?9 b, A( v1 {& G& ^$ e- Q) x3 ~) ~3 F3 F" `0 A! {7 u7 p
2、妈妈上班幸福,孩子入托也幸福
( v3 }4 D. \# {9 \* F9 c+ d
+ w/ u5 q: C) e- X4 n0 @4 i“妈妈被禁锢在家里,不能工作是不幸的。”其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工作的妈妈,尤其是那些孩子被送托的妈妈,与那些呆在家里看孩子的妈妈相比,心情更紧张,更不幸。似乎有这样一种相关性,就是妈妈工作的小时数越多,孩子的IQ下降的越多。最近在英国和法国所进行的几次调查表明:有80%的妈妈愿意在家里带孩子而不愿意去上班;75%的儿童愿意在家玩而不愿意入托。不幸的是,现在家庭的财政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妈妈去上班挣钱,这对妈妈和儿童来说都是不利的。$ b  v7 J) R' H& n

0 ~- E% z) A3 ~# w- _3、学前教育并不妨碍妈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5 W# T' ~) I" u3 T+ c) x7 l9 P
6 p3 Y# @, u2 T# P* ?- Y& H: `
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入托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稳定,这种母子之间的稳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与妈妈关系密切的孩子,一般来讲,要喜欢交往,在处理问题时,不畏缩,不犹豫,更自信,更有技巧,能够寻求帮助,忍受挫折。所以,很明显,孩子由妈妈一手养大并没有什么不好。
( w6 }0 L( _/ x; q1 @% Y# F: G3 v
8 Y5 O7 E/ V% j4、最好是政府为那些愿意入托的孩子办高质量的育儿机构,使孩子受到良好学前教育
* A7 Z+ z% A  W7 B5 C& t  m
! v0 N" x+ a1 F- g. p, c$ ]6 b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实际的。目前就有很多出色的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很好、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的比例很高、职员也很敬业,但就是达不到那种比较高的学前教育水平。其实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较简单办法,就是设法让家庭的财政压力降下来,使那些愿意在家里带孩子的妈妈,能够如愿,家庭经济生活不受影响) V6 g3 @+ F( _! f- q4 k2 f
6 P. n2 |/ x# ?1 `8 h; F
这篇也不错.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料出处.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说得真好,但做个好妈妈真的有些难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很庆幸我对第二孩子会走路后有时采取的就是这种"在场不关注""陪伴不理睬"的态度  y0 i" _9 J$ u$ R
相对我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就更独立,更好带.    分享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08-7-1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期待秋季 于 2008-7-10 23:34 发表
! v0 @- d, [+ L$ p国外学前教育有四种错误的观点6 w- v  W% @" A; R
  v2 x. M! Z1 O" S6 G
: u- _! H  _4 C+ w: M0 s: k+ a
3 t( \$ ?* h. e% `' _. e( B
1、学前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H3 [: \/ Q' v5 k' k4 p) w  r“别让孩子呆在家里,长期跟着妈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其实这种说法不对,那些被送到托儿所的日托的孩子,极易发 ...
7 ^  V( v& h  X* K

) T  q2 W8 b8 I' U) I这四点是有代表性的国外学前教育观点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4 23:34 , Processed in 0.167271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