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  鸡蛋( 0)
|
这年月,卖房的没人知道LIST多少价钱才合适;买方更不知道成交价多少才现实。泡泡大的叫买卖双方都看不清。
$ o% f4 s- Z' B# C ~! T# \2 z2 A/ l' O8 H/ ?
于是,出现了现在的情况:漫天要价,坐地还价。$ ]' Q( I7 k) z3 \4 |4 x7 H7 _
( ?( E; m# P, ?; m2 E. r0 K
最近知道的两个人买了房子 (<10年新)。一个由70%XLIST-PRICE谈起,最后75%成交,很高兴;另一个从80%价位谈起,84.5%成交,高兴了两天,现在感觉后悔不迭。, M# m) | [! y: _' e
' B& m6 I( A7 x# O; j g5 Q教训:从60%谈起,把两年的泡泡挤干净。
, j% D& F* `6 n! `+ Y; S6 w3 f
. b, \% ?& [" ~* G% E4 J5 O经过同一个好朋友(20多年的老经纪)交流,明白了一点点。拿出来同大家分享。) {7 ]+ v8 K+ e# x2 ]$ }
4 h2 w: E+ j2 [% \
参考价位:2005的价位X1.07X1.07X1.20
; ]- @/ n$ A% ]* t9 S% K 两个1.07: 通胀因子
6 y# ~; {9 u, K8 V 1.20: 两年的供求因子。& @8 d) [' [1 X1 n/ |0 x* ^
6 _# P, B$ i8 R" W 举例说明:2005年250K的房子,到2006年为268K,到2007年为287K,考虑到供求关系,2007年为350K。, O( U, S7 C; ^7 \% G% L0 {
3 c8 M, @+ l4 j3 W3 f" x: }, \1 C
[ 本帖最后由 jeremy 于 2007-10-29 12: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