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1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业报释疑. v8 W* I/ Z4 V4 O7 D3 \" u) k6 [
选择字号 1215182124
# g6 ]; c1 @3 X' b& Q1 C- e6 a/ G% \
陈海量居士讲述
) R# c( {' Y' j/ K1 ^7 C% [6 \; V8 o5 O) X
我们在世间上,所碰著的一切灾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从恶业招致得来的;一切福禄寿康吉庆,都是从善业所获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为来世苦乐的因。所以作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作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识田的感招,像数学上乘除一样,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杀放生得长寿少病报,廉洁布施得权威厚报,贞节得夫妻贤淑报,偷盗得贫穷耗财报。相反的方面也就可类推而知了。
1 ]: m6 j/ n' d/ E2 [3 _ w. C# ?3 d& W
善恶业报都是自作自受。因果的道理很是精微,虽然极其错综复杂,可是乘除消长,是决不会错乱的。倘若我们能够改过为善,诵经念佛,就能使善业日日增长,恶业日日消除。要得到幸福,远离祸患是无须我们祈祷,而自然能够实现的。, P+ k9 o7 z5 Q7 z, D
7 c: m: u( H- u, F2 a, D' Z
不过我们前世所作的业因,千差万别,所以善恶果报不能以一世的行动来下判断。假使行善而仍旧穷困的,那是因为他前世的恶业比较重;正因为这一生行善,已经灭去了殃祸,而啬他的清安了;否则,还不止受这样的苦难。可是来生的福泽,也已经种因在这里头了。
: m( r, R. N% U0 S/ e' Q3 I1 Q) f3 z* ]
$ H+ y# Y: ^5 o$ K 有的人为非作歹,而现在仍旧得到安乐享受,那是他前世的福泽深厚。因为他作恶的缘故,他所应得的福禄,已经被他自己损耗了;否则,富贵尊荣还不只这地步。可是来世的祸患沉沦,也已种因于这里头了。4 p- ^! w* M2 h7 N' P2 ?- c
7 |. J" x2 _6 E! U9 U& d5 o/ V
况且世事变幻没有一定,一时的苦乐不足为祸福的定论。所谓:: j% f) ?. K; O# x$ z4 j. K0 L
+ N. Z$ v- p. T4 C0 T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前世有余德;德尽必灭。’
9 Y( f& J5 g( d# f5 d3 i: a6 r k: m ?' }5 p$ @; u8 d3 `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前世有余殃;殃尽必昌。’' z7 o2 O0 R; W, L
: I3 h- ^5 b1 `' _& g 因果律是分毫不会错误的!, q- n, w0 o: j. ]6 y
- K9 T5 I% @0 T$ b 印光大师说:‘作恶而得到幸福的,是过去世善因栽培得深;假使不作恶,那幸福必定更大。譬如富家子弟,吃喝嫖赌,挥金如土,而不曾立即受到冻饿,那是因为他的遗产富厚;倘使天天这样浪用,即使他有百万家财,不到几年,也就要家破人亡,不可收拾了。’5 h; A( r( c ?/ j; v
6 i$ v, Y1 E7 x2 v h ‘得善而遇到灾殃的,是过去世罪业造得深;假使不行善,所的殃就更大。譬如犯重罪的人,在没有行刑之前,立了一些小功;因为功小的缘故,罪业不能完全赦免,可是总能改重为轻。倘能日日立功,因为功积得多而且大的缘故,罪就可以获得完全赦免,重复封侯拜相,世袭爵位,与国同休了。’/ m# W: G" K5 Y0 x. F& |
! M+ Q c7 y3 v" K+ N. I! Z( K 今生的善恶影响今生的祸福,这叫做花报。今生的善恶决定来生的苦乐,叫做果报,也叫做业命。今生花报的影响来得轻,今生所受前世已成熟的果报业力比较强;所以只有大善大恶的人,才能转变今生的业命,因为他们的心力比他们的业力还强。一普通的人就不能超出业命的范围,因为他们的心力敌不过业力的坚强。世人往往略行小散善,就痴心妄想地要获得转移业命的效果,不是很谬妄吗?所以那一碰著逆境而退失修善心,和希求不能达到目的的因而退悔的人们,都是因为他们修省改过的功夫还未能做到。这种人怎能挽回定业呢?我们应该自省一下啊!( _3 `5 \8 \0 ]# C! W, `: b
1 n' w7 A4 ~6 p6 L3 j; m% G1 e
信奉佛法的人们,倘若求子病愈而子反死了,可不必哀伤退悔。我们怎能知道,也许这个儿子是为讨债来的呢?他日或许被他弄得破家荡产,使父母吃老苦呢?现在佛菩萨的慈力,消除宿怨,使他早些离开,正是做父母的大幸事啊!譬如我得罪了人家,他想来报复;幸而得有势力的人,从中为我们调解,使对方的怨恨消释了,不再同我为仇。这上多么幸运的事啊!因为仇恨的心像是黑暗,遇到佛光一照,黑暗随即消灭。所以能得佛为垂护的,任何怨仇没有不能解散的。3 e9 \0 P* c7 S) Y, K! y a
" N8 u z8 f0 m& t7 v* F: x 世人求子病愈而子反死的,做父母的正应该感谢佛菩萨的大恩,努力奋勉修习佛法,并且劝化众生共同信佛才是。倘若反生怨心,悔心,退心,怪佛菩萨无灵,这真是辜负佛恩呢!至于求其他眷属如:父母,夫妻愈病而反死的,都应当作这样的看法。因为一家眷属的聚会,无非报恩和复仇而已。
$ K/ @2 [) G# z- s5 R" M) L- a# F! c/ j% P+ w% P3 Y
或许有人要问:‘儿子生病祷求佛菩萨而反死去,说是佛力解怨使他即便离去,固然不错!然而为什么不解怨以后使他勿去,而仍旧做我的儿子呢?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假使他不是来讨债的,那么终究是我的儿子了;不求佛力救助,他也不至于死的,何必要祈祷呢?’
8 w/ ~ V4 v! `/ \% `+ t8 o9 i# F; R. l$ q* I( T' E
我的回答是:人生所遭遇著的,都是从过去世善恶业力所感召得来的。心力弱,业力强,就被业力所支配。只有学习佛法,心力训练得强的,可以不被业力所束缚;普通一般的,大多数不能超出业力范围的。你的儿子——因为你和他在过去世所种业因的关系——为著讨债而来,现在佛力消除了宿怨;而你还要他不死,仍旧做你的儿子。
) y6 f5 t, S* y6 y4 P* S
8 \! Q' F1 Z2 ^' e* n/ z 这譬如有人到你家里来讨债或报仇,当时因著一位有道德威望的人从旁调解;这个人意气平静下来,就此放弃债权。你想,那时这个讨债的人,仍旧留在你家里呢?还是回去呢?当然的!他一定就回去了。现在你的儿子为著讨债而来,怨气平释以后,他也当然回去了。理由是一样的。8 w; R" `( w" x8 \$ i
+ M* t+ M1 a: S4 J u, |" v8 | 关于第二个问题:‘假使他不是为讨债来的,不求佛力,他也不至于死。’这话你只说得半边。人们的疾病,表面上虽然是从风寒虚劳,四大不调而起,实在是他们前生的恶业作为主因的。你儿子的病苦,一方面固然为讨债而使你受累;而另一方面,他也有他自己的恶业存在著,使他不得不受病苦而至夭折。假使他前世的恶因是十分,那么这病就得受十分的苦果。譬如拍球,用十分的力气向下拍,它反跳的高度也有十分。力的强弱,要看拍的人而有差别;也就如造恶因的时候,心力的猛利程度各有不同。9 U1 Z* ?! i& d
& Z1 h% u7 |( i$ G7 F3 Q0 w
倘使你儿子有十分的恶因,他一定要自受十分的苦果才能了结;要想减受五分,是不可能的。假使能归信佛法僧三宝,至诚恭敬地忏悔,并且做种种善事,就能得佛菩萨的慈悲保护,可使重报减作轻受。譬如世间法律所规定的一般,杀人的人要处死刑,倘使去自首,罪就可以减轻。向佛菩萨忏悔的,就和自首一般,病苦怎得不减轻呢?
8 h8 C5 `1 w# a) J, W
2 ^5 t- W. R2 A* H o h8 b6 j 然而不要误会!佛菩萨并非制裁人们罪恶的主宰者。佛说‘一切唯心造’,祸福寿夭,恩怨眷属,一切是我们自心所造,自作主宰的。因为归向三宝,至诚忏悔的心,能顺合忏悔者本具的佛性,顺性而起,就和佛菩萨已经证到本具佛性的境界相契合;这是此方的感而得到彼方的应,很自然的结果。7 H* K9 f9 f0 C5 p" y9 g
' W/ v! u! h& N9 r+ V) J9 V8 O 众生心力的光很是微弱,不容易消灭黑暗的业力;现在和佛菩萨光明无量的心光接触,就能增强我们心力的光,足以消灭我们黑暗的业力。然而还须看各人归向佛菩萨的心力强弱程度怎样,而决定其减轻苦报的分数。譬如五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烛光的光明;五十烛光的电灯泡,必定发五十烛光的光明。因为光度强弱不同,黑暗的减退也就随之有异。所谓心光,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因各人被业力所蒙蔽的程度有差别,所以所显现的就各不相同了。/ t+ y+ ^& J% f4 U& }- o9 x% o6 J
, {% e% K" d# h+ \ P 贺国章先生说:‘有一位黄桐生君,他的眼能够看见鬼神,并且能够辨别人的气色。据他说,头上有白光的,这个人必定是佛教徒。尊贵的人有紫色的光,财富的人有红色的光,生病和失意落魄的人,他们头上的光是灰色的。普通的人则是蔚蓝色的。头上的光现出黑气的,这个人定要死亡,否则是个大恶人。’
, l6 _5 G/ R) u/ A5 X' H3 V$ M! _1 B w
心光虽然是常人所不能见到,然而是可以实验的。冯宝瑛居士说:‘我们可以拿布施的事做试验。假使真心为人而布施,没有利己念头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有一特别愉快的景象,这就是光明发越的表征啊!’专心念佛,也容易得到愉快的景象。融空居士说:‘静寂地念佛稍久一些时候,就能觉得头部热蒸蒸的,四肢百骸融融地。这就是心光透露的证验。因著发光而生热,这是物理学的定理。’《华严经》里也说:‘大士光明亦如是,有深智者咸照触;邪信劣解凡愚人,无有能见此光明。’. S0 P9 V# Q& [ y
+ t% V. y! H( Q; r* v- }
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看她自己的影子;发现顶上有一圈圆形的光,周围和肩相齐,其大小约有直径二尺光景。它发出灿烂的光辉,有不可形容的美妙,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0 _6 F* I$ a( O% a( o! V
. ^/ c+ e9 L: X: a/ `& ^7 s 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地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且时时看她的影子;这个圆光依旧焕发著,她稽首这是念佛所得的现象。于是,她试试看,停止念佛而念世间的杂事,同时再看看影子,圆光就没有了。因此就可以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
$ e9 R9 Q! q1 e' E8 D5 b v
# l. j( T0 h) f2 R& R/ } U% [ 念佛,念杂事都是念,为什么所表现的有这样的不同呢?这譬如人的忧喜,忧的时候愁眉苦脸,喜的时候嬉皮笑脸;忧喜同是心念,而表情就不同了。佛号的念随顺我们的本性,杂事的念是违反我们的本性;念的主动体固然是同一个心,可是被动的念头就有分别了。假使念佛功夫得力,那么尘劳就是佛事,在酬应一切世事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妨碍。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到这个时候,顺性,逆性不过是方便之谈罢了。
* E6 O8 R6 W1 ~8 w, f, l! K J( \% C: D! m
人的疾病,多是业报的关系,在业报没有完尽的时候,假使要求其早日痊愈,就非求佛力保护不可了。世上很多中外名医没法医治的危症,因祈祷佛菩萨而获得痊愈的事实。% x; b/ A4 a' A" A1 W
9 N5 x7 F3 l @! T 如最近邵联萼君也因念佛得救:邵君是杭州人,年十九岁,在上海患著重症,到宝隆医院去疗治。经医师诊断以后,说他这病是没有希望了。在进院后第七日的夜里,他忽然看见牛头马面,夜叉小鬼,摇摇摆摆地向他的床边直奔而来。这时室中电灯很是明亮,而他的神志地很清楚。他稽首这是来捉他的,他是将死了,于是鼓足勇气坐起身来。
1 d% \& W$ Q6 J/ {7 D6 T
, l* t$ B7 t% ^" F 后来再一想,既然有鬼神,一定有佛菩萨的。就想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随即大声地念起来。当他一念之后,许多的鬼怪突然都给他吓退到数步之外,不敢走近身来。邵君觉得这六个字有不可思议的效力,能够退却鬼的袭击,于是诚心诚意地不断诵念著。因为小鬼捉他不到,后来阎罗王也亲自出马来了——他是身穿绿袍,头戴平天冠的;然而他也被佛号挡了驾而不得近身。邵君看见佛力这般伟大,更加放胆高声地念起来。( n+ [2 K/ V j$ }! H0 [' Z& A
* I+ V3 Y" a* {% q( h( T' i& m' n5 h9 Z 院中的医生们,认为他的声浪妨碍其他病人,就来劝阻他不要再念,而邵君在这生死关头怎肯停止呢?后来医生没办法,只得把他搬到另外一间病房去住,邵君仍继续著在念佛。这样经过了将近五日,他忽然看见一颗金光,渐次地由小而大,顷刻照耀遍满大地。, |2 E9 n% g: _! c* D3 q8 c8 J
; ~. Q9 }- S8 j) Y
在光中,有一位金身的佛,卓然地伫立在空中,足下有金色云一朵,佛身上更放射著光芒,左手持著数珠,右手合指放在胸前,对著邵君在微笑。慈颜喜悦,态度很是可亲,原来就是阿弥陀佛啊!这时那一群鬼怪不知在什么时候都消失了,后来佛身也就隐去。邵君既然亲眼见阿弥陀佛的降临,他是更加兴奋了。病苦已经消失,第二日就出院,身体轻快康健已经恢复常态了。
! q% V, G2 _* f; m% [3 ?6 |9 j. u+ O
念佛能愈不治之症,那么,念佛人不就可以不死了?
$ j& k% Q5 {, P" f( s, N9 u$ k' q1 k: f6 D+ H- O0 B% \8 E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人们的生是业力而来的,等到一期业报完毕以后,这个身体也就完了。这个身体譬如是烛,佛菩萨是灯笼,风雨来的时候可以遮蔽;假使烛的本身完了的时候,灯笼也就无能为力了。不过寿命的长短,也可以随心力而转变的;精修佛法的人,是不被业力所拘束的。 C9 s D; G( o& m
& N. C4 u! a* z. ^3 [
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求病得痊,或所求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夭,或所求不遂的,那是逆度。感得佛菩萨为你现身的,是显度;因祈祷而感得人事凑合,机缘相助的,是隐度。
' v- W) b. ?7 S l2 ], |" z4 y
5 t6 j3 e& n' G/ x! ~ 周梅泉居士说:‘佛菩萨是慈悲无量的,他们有很多的方便法门;遇到人力所绝对不能挽回的事情,就以不可思议的神力加以救度。若是世间常理还可以办得到的,就在冥冥中使其机缘宛转凑合而加以救度。又何必件件事情都显现不思议的方式,使世俗的人们惊怪,才算是灵感的征验呢?’
5 d' R9 W; Q, D' c( l( L; k- q; q/ n+ `' T9 R% \
明白了顺显隐救度的道理,信心就能纯正而加强了。倘若遇到水火盗贼疾病,能够当境了然,没有疑惑,就稽首是学佛以后,重报已减轻受;设使不学佛,痛苦决定不止此。这不是故意自己安慰自己,事实上,因果感应的道理是这样的。我们应该深深体味,当生欢喜之心,感谢三宝慈悲垂护的深恩啊!
, C* R# O; m: T' ?& I
' D( W. O6 X) L/ e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的人看了这首偈之后,就怀疑:既然是‘所作业不亡’,为什么祈祷感应,能转祸为福,重报轻受呢?岂非颠倒因果,错乱报应吗?
- P% r# A9 [$ o W7 S' {+ n; h& p# M
不是的!这首偈是专对业力强的人说的。转祸为福,重报轻受,那是对心力强的人说的。佛法圆融无碍,并没有颠倒的地方,我们须加心精细地分别观察,才能把握它的真理。
$ }1 e3 ?0 b3 L0 g4 z/ {/ O
# ]! Z O) Y/ z# e# g, J 梦东大师说: }7 ?. w" ~! C- }, a) m
; q2 C) t0 T+ K6 x- u7 G; ] X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0 s# X4 A: f) s
6 c/ n F' l6 O6 M
‘心何以能缚心?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9 P$ B4 _1 G/ C
8 J. x; j; P. S2 F% C3 R ‘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
! p( w: z+ u' I1 \" M# V# m# c$ m* L0 t, n/ S- \3 ?
‘一切现世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
: H. j0 h0 J, S. T0 x% `* }
8 K* u# v& V/ _$ M0 ?0 p ‘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
) M7 s0 K* s1 ` b& ^$ Z/ S7 @1 m' X2 y
‘然业乃造于已往,此则无可奈何。所幸发心与否,其机在我;造业转业,不由别人。’! \7 ^9 ^0 Q5 H: i% M+ s7 b3 q
% y" ^1 w4 j& h6 x8 y! W } 可知一切唯心造,祸福之权都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勤奋学佛,结果终究是吉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