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83)  鸡蛋( 15)
|
本帖最后由 nanoEM 于 2016-2-26 19:13 编辑 ; \ i0 Z2 o. `' t. w( k/ h
量子风水 发表于 2016-2-26 18:56
2 ^& A9 q6 Z$ v* @& R/ A做事就需要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来, 目前这是最经济的手段了。; W+ B/ A2 p# k1 [. G6 [' \
|5 V- D' g1 x6 \7 v6 E3 B
这种测量的困难, 是如何保证整个系统 ...
; l! S* w9 g. j6 t
* B5 ?" G5 V# ^# c4 b, _% J: Y1 V, O查了资料,基本就如量子兄所说:
2 ^6 G0 I4 A% M( [6 w
: k, v+ b0 T- G C LIGO探测器在1999年最初建成,然后花了5年时间,在2005年到达了设计灵敏度,可以测量在60Hz以上,10kHz以下的引力波,位移变灵敏度达到10^-21。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样的应变,如果是用到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导致的距离变化不超过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换算到千米量级的臂长,它对检验质量位移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18米,是原子核大小的1/1000!
, ?3 k3 S T: b7 T8 P! X7 x
! U: b5 S, C( B& A, r) r. oLIGO为什么可以达到比原子核大小还要小的灵敏度呢?
3 U7 B! I; p2 i. h2 _& X( Z : l& j; n6 b a7 x1 A
从光学定位的角度考虑,这是因为LIGO用了很强的激光,并且使用了光学谐振放大的方法。每一个光子,可以对位置进行一个光波长左右的测量。而光子在谐振腔中反复传播100次,就可以测量光波长百分之一的距离变化,也就是10^-8米。如果用多个光子,灵敏度会按光子个数的平方根增加。于是,10^20个光子,就可以达到10^-18米的灵敏度了。
! _8 o) Z- |6 u2 I7 a1 n* ^
L' Z0 p# ~* D而从原子尺度考虑,则是因为LIGO的光束打在了很多个原子上,这个平均的效应让我们可以测量到比单个原子尺寸更小的位移。在2003到2009年这段时间,LIGO-1采集了一些数据,并且作出了分析。但是在这个数据里面并没有发现引力波。从2009到2015年,LIGO进行了历时6年的升级,从LIGO-1升级到LIGO-2,也就是Advanced LIGO。 |
鲜花鸡蛋量子风水 在2016-2-26 19:29 送朵鲜花 并说:谢谢增添资料,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