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110 樓主 -- 扁舟/ j: M, r! Z0 e) W: ?
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这是一种善心。基督徒“推销”的对象,都是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佛教在这一点上是类似的,佛提倡把佛法广为人说,这是最重要的布施善行。这种论点在佛经中比比皆是。; l" ^7 h+ m* z$ N/ Y. a% \- B/ _
' I2 u3 M6 o: i" f% b, S
看段金刚经:+ }5 K" n7 z0 x; r5 M m$ T4 o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扁舟 发表于 2009-9-9 22:16  ( [ T1 `6 A/ G" P) a4 U
9 b! N& r4 h# Q, @2 ^
你的解释只是你个人观点,应该与佛教无关。《金刚经》内的「布施」是否如你所言、所想,实属是见人见智。如果你提《金刚经》,应该已早知道『达摩西来意』。
: k, l. x' a0 g M: _) t3 [( d8 F: s7 _0 V# f
我学佛日子尚短,但我知道布施善行是以下几种:财施、法施、无畏施、难施、殷勤施。但无论多少种,最殊胜是达到「三轮体空」。但布施亦要有条件,以「般若」(即智慧)为先导。则否,「若布施无般若,唯得一世荣,後受馀殃债」。布施,世间有心人,人人能做;但若没有般若为根本,就会有能所计较,就会有多少执着,就会有优劣等级,因此做出种种不如法的有相布施。例如,为了名闻利养而布施、为了希求对方的报答或赞美而布施、布施时心生傲慢、布施後起了懊悔不舍之心、所施之物不清净等等(《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经》)。所以上等的布施应该是不着相,也就是「三輪体空、能所兩忘」的「无相布施」。
, r$ m2 W6 f# z$ K( p" T: G) i5 i
6 x/ w0 C9 O. r0 w1 {: @7 C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出世的因缘就是要人转「迷」为「悟」。在《六祖坛经》亦有指出,人们只求人天福报,终不究竟。如果是大修行人,无论是属於何个宗教,我会十分信服,如楊牧谷教授,我很推崇;但是传销式的手法,沒有內容,威迫利透,有点像把宗教贱卖,布施者可以继续布施,但是否如法布施,要看当事人的自省程度了,不作评论。( s E0 q& |" A+ x7 B, y
/ v2 J$ f4 S% p: k, v( W: |以我之见,「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所有宗教在初学时是可以共同修学,但最後便要学者作出选择,向何个方向再修。好像读医、工程等科,先入要修读理科,成为医生、或工程师就要视乎自己是否能再进一步。
0 {: }) @$ g& q" l7 @7 H
- q1 e- r9 m$ B! O禅能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小为大,转苦为乐。禅,如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如天上的白云,可以让我们悠游法界,任性逍遥。禅是不离开人间的,禅是帮助吾人在人间获得解脱的不二法门。禅是个神妙的东西,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在生活中洞彻明白,不在物质上牵挂,到处充满人间的生命力,正可以扭转现代人生活的错乱。但绝对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人种可以体会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