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教练说下底传中,咱就传中,一个包抄不到,两个包抄不到,三个还包抄不到,这时候,传球给一个包抄不到的队友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么?我们应该让球员不管怎样反正下了底就要传中么?况且要求孩子努力适应球队,提高自己的技术把球传到让队友傻子也能碰进去俨然是不现实的,这时候,该练的是这个总也包抄不到位的队友,而不是把传球的换下场,降低球队的技术含量,换上一个根本不会下底传中,只能传出这个队友能接的住的球,但实际对球门威胁一点都没有的队员 . p0 f' h# b E, I 4 i0 t4 a# ^- x( U F* L" Z我们说比赛的阅读能力,就是因为比赛是动态的,你要有能力选择出当时最优的处理球方式,根据比赛变化和人员搭配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说教练让我传,我就传 4 F) y* n1 q/ ]- H" L% I, @) U9 ?7 q( k4 p9 Z, U
. i P4 P7 c; x7 u
" D, f! R, B% Y, U4 i4 u$ k
你理解里唯一的一个误区是,是能传球,会跑动,根本不是什么战术,这是孩子到了一定阶段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也是孩子以后踢专业还是踢野球,队伍对她最看重的地方。少进一两球,埋没不了孩子的天赋。相反养成了能配合,会配合的习惯。 孩子有大收益。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方面不能狭隘。' v r! r) J4 v a4 w) `. ?
7 F. H8 k0 Z ^如果觉得队伍水平差距太大,可以换,但教练还是要考虑选 L 这样的。他的优点从你描述我看,是不急功近利,重整体,能够公平的对待队伍里的每个人。比赛中不粗暴的指手画脚,能给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比赛中体会学习传接配合,用点评和鼓励的办法,准确的指点细节,帮助孩子提高。 5 i7 K) B V: S- f+ q; _. ?0 w 0 H7 i @: ^" x7 w1 k- y顺便提一句,训练和比赛中的传接练习,基本上是两吗事, w% t' a/ u2 A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