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115)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3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4.相對過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4)
9.肯特郡: % l ]. X6 E* ^6 C* D) M" Q
) g! G5 P4 R, h q% a. E2 Q4 D1 P
肯宁頓,1859年居民擁擠到了极點,當時發生了白喉,教區醫生對居民中較貧困階級的狀況進行了一次衛生調查。他發現,在這個需要大量勞動的地方,好多小屋被拆除了,卻沒有建造新的。在一個地區有4座被稱為鳥籠的小房子,每座有4個房間,其大小如下: 2 @7 ]) `; H8 J! k
9 {& v' L. D0 U4 t7 |廚房 9吋×8吋×6吋 & G" S! c! |7 ^
洗濯間 8吋×4吋×6吋
. N) T6 `. o, ~; I6 p( _臥室 8吋×5吋×6吋 + v/ F" H0 p& n+ u
臥室 8吋×8吋×6吋
5 N" S" t" Q5 p- m/ T q4 ?6 q7 y1 M# S
4 i: i- |% t( b3 |% i
10.北安普頓郡: ! M/ X9 E+ g+ i: W o7 T8 P2 ^4 b
1 Y; p4 V6 ?" H8 b% h- M8 v; S7 y 布里克斯沃思、普茨福德、弗路爾:這3個村庄中,一到冬天就有20─30個人因為找不到工作流落街頭。租地農民就种的谷物和塊根作物往往种得不夠好,因此地主認為最好還是把他所有的租地合并成2─3片大地塊。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失業現象。一邊是土地需要耕种,另一邊是受欺詐的工人眼巴巴地望著土地。工人們夏天拚死拚活地勞動,而冬天卻要忍饑挨餓,難怪工人們用他們自己的方言說:《the parson and gentlefolks seem frit to death at them》(168a)。 . a+ p8 E; P. u9 j
0 J5 ~1 k. O5 } 弗路爾村有好几家這樣的例子:一間极其狹窄的臥室住著一對夫婦和4、5或6個孩子,或者是住著3個大人和5個孩子,或者是住著一對夫婦、祖父和6個患猩紅熱的孩子,如此等等。有兩座各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住著兩戶人家,分別有8個大人和9個大人。
& ]) G* v' W5 ~6 Y
8 |* n) g# w* K+ B' `$ f$ A 11.威爾特郡:
* Q r4 \/ v. D, U/ a1 q& z5 h/ C# \
斯特腊頓:調查過31座房屋,其中8座都衹有一間臥室。在這個教區的彭希耳地方,有一座小屋,每周租金1先令3便士,住著4個大人和4個孩子,除了還算象樣的牆壁之外,從粗糙的碎石舖成的地面到腐爛的茅草屋頂,沒有一處好地方。
+ d" R4 s' w% W
+ o: @9 r( |* y; T' z 12.伍斯特郡:
' [$ w& X$ D( k# z& Q7 _+ [8 n' P( Z% c4 r7 i6 w) J z- t" g
這里拆除房屋的現象并不那么嚴重,但是從1851年到1861年,每座房屋容納的人數平均由4.2人增加到4.6人。 ) k* h. Y3 ?8 L2 i! @$ v( g
, N, i" X7 v* V: k. x1 X* N8 ^
巴德西:這里有許多小屋和小園圃。有些租地農場主說,小屋“是個大禍害,因為它招引窮人”。一個紳士說: % J/ N" `9 k% A$ x" l! Q
. K( F- l3 ^/ s# h$ g& X5 d; n+ W+ [
“窮人不會因此得到什么好處﹔即使再修建500座小屋,也會象面包一樣被一搶而光﹔事實上,修建得越多,需要量也就越大”──
& i3 R v6 m+ O6 e {2 R! J& }5 m
照他看來,房屋產生住戶,而住戶又按照自然規律對“住房”產生壓力。漢特醫生在回答這种說法時指出:
* `3 V0 M4 F( Y: }6 a0 L2 k, _# |) T
“但是這些窮人必然是來自某個地方。既然巴德西沒有任何慈善事業之類能特別吸引人的東西,那必然是在另一個更不合适的地方存在著某种把他們赶到這兒來的排斥力。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勞動地點附近找到一座小屋和一小塊土地,那他當然宁愿住在這种地方而不會搬到巴德西來了。在巴德西,他租一小塊土地的租金比租地農場主所付的租金貴一倍。” V, x6 @. [) R; J- K& ^9 R( d* J! @
- E/ J x1 A, |) |
人口不斷地流往城市,農村人口由于租地集中、耕地變成牧場、采用机平等原因而不斷地“變得過剩”,農村人口因小屋拆除而不斷地被驅逐,這种种現象是同時發生的。一個地區的人口越稀少,那里的“相對過剩人口”就越多,他們對就業手段的壓力就越大,農村人口多于住房的絕對過剩也就越大,從而農村中地方性的人口過剩以及最容易傳染疾病的人口擁擠現象也就越嚴重。人群密集在分散的小村庄和小市鎮的現象,同人們被強行從地面上赶走是相适應的。盡管農業工人的人數不斷減少,他們的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加,但他們還是不斷地“變得過剩”,這是使他們成為需要救濟的貧民的溫床。他們可能成為需要救濟的貧民,是他們被驅逐的一個原因,也是居住條件惡劣的主要根源,而居住條件惡劣又打破了他們最后的反抗能力,使他們完全變成地主(169)和租地農場主的奴隸,以致獲得最低的工資對他們來說已成了天經地義。另一方面,農村中盡管經常出現“相對過剩人口”,但同時也感到人手不足。這种現象不僅局部地發生在人口過快地流往城市、礦山、鐵路工地等處的地區,而且在收割季節以及在春夏兩季,當英國的精耕細作的、集約化的農業需要額外勞力的許多時候,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業工人按耕作的平均需要來說總是過多,而按特殊的或者臨時的需要來說又總是過少。(170)因此,在官方的文件中可以看到同一地區同時發出的自相矛盾的抱怨,既抱怨勞力不足,又抱怨勞力過剩。臨時性的或局部的勞力不足并不會引起工資的提高,衹會迫使婦女和兒童也參加田間勞動,使工人的平均年齡不斷下降。一旦婦女和兒童被大規模地使用,這又會反過來成為一种新的手段,造成農業中男工過剩,并使他們的工資下降。這种惡性循環的美好結果之一是所謂的幫伙制度,這种制度在英格蘭東部地區正在興盛起來。下面我簡單地談談這种制度。(171)
5 X% x3 F- `* ^. T5 ]8 P$ ?
( G) d% w" _7 s Q' I 幫伙制度几乎是林肯、杭廷登、劍橋、諾福克、薩福克和諾定昂等郡所獨有的,在鄰近的北安普頓、培德福德和拉特蘭德各郡的個別地方也可以見到。我們且舉林肯郡為例。這個郡的很大一部分是新地,原來是些沼澤,或者象上述東部其他各郡的一些地方一樣,是剛從海水下奪來的土地。蒸汽机在排水方面創造了奇跡。過去的沼澤地和沙地現在已成了一片富饒的米糧川,可以得到最高的地租。阿克斯霍姆島及特倫特河沿岸其他教區人工幵拓的沖積地也是如此。新的租地農場出現了,然而不但沒有相應地修建新的小屋,連舊的小屋也拆毀了,勞力供給來自几哩以外的、分布在蜿蜒于丘陵之間的大道兩旁的幵放村庄。從前居民衹是為了躲避漫長的冬季水患才到那里居住。在400─1000英畝的租地農場上長期住著一些工人(他們在當地被稱為定居工人),他們專門干經常性的使用馬匹的繁重農活。每100英畝(1英畝=40.49公畝或1.584普魯士畝)土地平均還攤不到一座小屋。例如,一個租种沼澤地的租地農場主對童工調查委員會說:
5 r! D8 b5 p. n2 J; e3 f! a+ ]/ g+ C- n
“我的租地占地320多英畝,全是耕地。沒有小屋。有一個工人現在住在我這里。我有四個養馬工,住在農場附近。需要大量人手的輕活都找幫伙去做。”(172) + e9 S) ?. }2 f" s) N+ c
6 |) a' D% L- ~4 c( m7 k2 W$ l$ |6 W% i
田間有許多輕活,如除草、松土、施肥、揀石子等等。所有這些活都由住在幵放村庄的幫伙,即一群有組織的人來干。
( U- u' r: `+ o+ Y, A) D4 d, C- R: Q" y) `2 k' e6 n% [0 }
每個幫伙由10人至40或50人組成,有婦女、男女青少年(13─18歲,不過少年們大多一到13歲就离幵幫伙)和男女兒童(6─13歲)。為首的是幫頭,他通常是一個普通農業工人,多半是所謂的壞蛋,無賴漢,漂泊不定,好酗酒,但是有一定的膽識和才干。他招募幫伙,幫伙在他指揮下干活,而不是在租地農場主指揮下干活。他多半從租地農場主那里按活茬包攬農活,他的收入平均起來不會比一個普通農業工人的收入高出許多(173),這种收入几乎完全要看他有多大本領能在最短時間內使他的那伙人付出最大量的勞動。租地農場主們發現,婦女衹有在男子的專制下才能好好地干活,而婦女和兒童一干起活來,正象傅立葉已經知道的那樣,就會拚命地使出自己的全身力气,可是成年男工卻很滑頭,總是盡量節省力气。幫頭帶著人從一個庄園到另一個庄園,一年中能使他的幫伙干6─8個月的活。因此對工人家庭來說,同他打交道要比同個別租地農場主打交道有利和可靠得多,因為租地農場主衹是偶而才雇用孩子。這种情形大大地鞏固了他在幵放村庄中的權勢,以致孩子們多半衹有經過他的介紹才能找到工作。從幫伙中抽出個別兒童向外出租,成了他的副業。 # P# @" `& l o0 O$ v( k3 j0 D
* D, `* a' N' u0 \0 X 這种制度的“陰暗面”,就是兒童和青少年要從事過度勞動,他們每天要到5、6哩有時甚至7哩以外的庄園去勞動,往返時要長途跋涉,最后,“幫伙”內道德敗壞。雖然幫頭(在某些地區被稱為“赶牲口的人”)備有一根長棍子,但是他很少用它打人,极少聽到有誰抱怨他虐待人。他是一個民主的皇帝,或者有些象哈默倫的捕鼠者。他需要在自己的臣民中樹立威望,他用那种在他的庇護下風行一時的茨岡式的生活把他的臣民籠絡住。粗野的放縱,漫無節制的尋歡作樂和极端傷風敗俗的猥褻行為,使幫伙具有巨大的魔力。幫頭常常在下流酒館里暢飲到囊空如洗,然后酣醉而歸,左右各由一個驃悍的女人攙扶著,走在行列的前頭,兒童和青少年跟在后面亂嚷亂叫,唱著嘲諷輕浮的歌曲。在回家的路上,傅立葉所說的“男女公幵”已經成了習以為常的事。十三四歲的女孩因她們的年齡相仿的男伙伴而怀孕的現象屢見不鮮。幫伙所在的幵放村庄變成了所多瑪和蛾摩拉(174),這些地方的非婚生子比王國的其他地方要多一倍。受這种環境薰陶的姑娘出嫁以后,在道德上會落到怎樣的結果,我們在前面已經指出。她們的子女即使不被鴉片毀掉,也是幫伙的天生的新兵。
8 Z7 X% h" i8 W6 r7 A+ ?
& \2 u. c) G# l: q: ~ 上面所說的是幫伙的典型形式,這种幫伙稱為公幵的,公共的或流動的幫伙。此外,還有私人幫伙。私人幫伙的組成同普通幫伙一樣,但人數較少,并且不是在幫頭手下干活,而是在一個租地農場主不知如何使用才好的老雇農手下干活。這里沒有茨岡式的放蕩不羈的生活,但是各种証詞表明,兒童的報酬和待遇變壞了。
3 ~1 @8 b! D: P# ?; _; G- W8 A) e+ k
最近几年來不斷擴大的幫伙制度(175)當然不是為了幫頭的需要而存在的。它是為了大租地農場主(176)或地主(177)的發財致富的需要而存在的。在租地農場主看來,再沒有更巧妙的辦法能把他的工人人數大大壓低到正常水平以下,又能經常擁有一批額外勞力來應付額外工作,花盡量少的錢榨取盡量多的勞動(178),并使成年男工“過剩”。根据以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為什么人們一方面承認農民處于不同程度的失業中,而另一方面又認為,由于男勞力缺乏并流往城市,幫伙制度是“必要的”。(179)林肯郡等地的已清除雜草的田地和人類的雜草,就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對立的兩极。(180)
# o4 @% @' J6 E# p- b% L; c _; q& B- }5 f) W! {. p
(f)愛爾蘭
4 x9 H$ {: ^: w 在結束本節時,我們還應該到愛爾蘭去看一看。首先說一說与此有關的事實。
0 g3 r: m9 @. y8 j8 e0 k6 J! [4 k0 z; V, s1 Q2 Y; A3 k- H+ ^2 s
愛爾蘭的人口,1841年曾達到8222664人,1851年減少到6623985人,1861年減少到5850309人,1866年減少到5500000人,即几乎減少到1801年的水平。人口減少是從饑荒的1846年幵始的,此后不到20年的工夫,愛爾蘭就失去了它的總人口的5/16以上。(181)1851年5月到1865年7月,從愛爾蘭移居國外的總人數為1591487人,而在1861年到1865年最近5年間移居國外的人口達500000人以上。住宅從1851年到1861年減少了52990座。從1851年到1861年,15─30英畝的租地農場增加61000個,30英畝以上的租地農場增加109000個,但是全部租地農場的總數減少了120000個。可見,減少的原因完全是由于15英畝以下的租地農場不斷消滅了,也就是說,它們不斷集中了。
6 j. g2 V2 g; k' d& W
: s% d) e; D' K! ?: h1 [ 隨著人口的減少,自然,產品量總的來說也減少了。從我們的目的來說,衹要考察一下1861年到1865年這5年就夠了。這5年間,有500000以上的人口移居國外,絕對人口數減少了330000以上(見A表)。 + C4 z: v/ j: r) Z- v
# C/ g: L. J6 @) X P3 VA表 牲畜頭數(182) 年份 馬 牛 . K: g3 U: _) J& v: d( P
總數 減少 總數 減少 增加
$ E( B. ?6 ~( ]& b) ?) Q( b7 [# b6 i/ a1860 619811 - 3606374 - -
( ^& ^; u8 ]6 Q1861 614232 5579 3471688 134686 - 1 q1 t) @& P* P) u% j
1862 602894 11338 3254890 216798 - 8 s- B# @1 `% f6 z1 ?& e- R: r
1863 579978 22916 3144231 110659 -
2 e P5 i- B3 [/ d# p3 B1864 562158 17820 3262294 - 118063
* x& ^0 D5 @" z5 a% F4 x1 t1865 547867 14291 3493414 - 231120
4 o5 i3 Y/ ~$ q7 D( M, k; k& o) ^
, u2 v/ G* d, \2 G- q/ C/ r年份 羊 豬
9 |4 n5 Y- r, D; k0 B. H5 f0 e, s總數 減少 增加 總數 減少 增加 : ]' u1 u+ L {6 L \7 O1 s
1860 3542080 - - 1271072 - - 4 J2 @; z" L, l, G
1861 3556050 - 13970 1102042 169030 -
7 D# V+ J# X, C- N) C. M1862 3456132 99918 - 1154324 - 52282 ! _, L, k# S( C' @- B3 L$ p* V
1863 3308204 147928 - 1067458 86866 -
' \6 p# o, ]2 X! r y( @; t1864 3366941 - 58737 1058480 8978 - , b% P/ [9 s0 n: v7 Q+ K
1865 3688742 - 321801 1299893 - 241413 8 {) S( i6 _4 b1 W' ?0 s
2 `0 f% H+ T9 M+ ?8 y9 o) m, a5 p, B7 n3 J5 `7 E/ b0 \
根據上表可得出如下結果: * Z: Z) z- E% D. A
5 ^$ } r9 R( s4 R \
馬 牛 羊 豬 5 J+ E9 w1 U/ |0 S
絕對減少 絕對減少 絕對增加 絕對增加 4 m; h: n4 R7 L7 N. C5 f1 \" @+ h
71944 112960 146662 28821
/ L3 Z/ S- c$ ]) x2 u: v' T* F* B; `# b+ Z' |1 M( T- |
- M4 x7 I/ p1 c! g% l- d& M& H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為牲畜和人提供生活資料的農業。下表中的各年度的數字是比上一年度減少或增加的數字。谷物包括小麥、燕麥、大麥、黑麥、菜豆和豌豆﹔蔬菜包括馬鈴薯、蕪菁、厚皮菜、甜菜、白菜、胡蘿卜、美洲防風、小豌豆等等。 # {& c, g% Y2 t$ e) R
" j2 B; e8 ^# J p, Q& u. n( NB表 耕地和草地(即牧場)的面積的增減情形
: y) f1 ]" b# k ?(單位:英畝) 年份 穀物地 蔬菜地 草地和三吋草地 亞麻地 耕地及畜牧地總面積 & d% Z( q9 k# \4 }8 ^0 N2 n5 p- h
減少 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
: [4 \+ O8 g% T: N) n2 j1861 15701 36974 - 47969 - - 19271 81373 -
" \5 ?: G( S5 |3 k1862 72734 74785 - - 6623 - 2055 13841 -
* \# H5 R( I8 {/ X# e% ^; Q) V1863 144719 19358 - - 7724 - 63922 92431 -
$ F9 N$ F: ^ Y. X1 v& e. G1864 122437 2317 - - 47486 - 87761 - 10493
3 g+ R+ C7 Q: ^- A4 k1865 72450 - 25421 - 68970 50159 - 28218 - # f* q. M1 [) T7 y
1861-65 428041 108013 - - 82834 - 122850 330370 - - B( Q1 q5 w6 B+ b
5 q7 _) X5 y5 d
% g" {" ?3 e; R: u 1865年,“草地”增加了127470英畝,這主要是由于“未幵墾的荒地和泥沼地”減少了101543英畝。我們把1865年同1864年比較一下,則可以看到谷物減少了246667夸特,其中小麥減少48999夸特,燕麥減少166605夸特,大麥減少29892夸特,等等﹔馬鈴薯种植面積在1865年雖然有所增加,但是收獲量卻減少446398吨,等等(見C表)。
+ h* B7 q' E2 l) u7 A5 ]) W' w. e3 ~) o3 C. S
C表 耕地面積、每英畝產量和總產量的增減(1865年和1864年比較表)(183) 產品 耕地英畝數 1865年的增減情況 每英畝產量 1865年的增減情況 總產量 1865年的增減情況 , \# s0 k7 I; N# m: D5 f1 B
1864 1865 + - 1864 1865 + - 1864 1864 + -
) L( `2 v. }; {1 `5 k小麥 276483 266989 - 9494 13.3& Z L) K( B1 A: B2 s' [" G
(擔) 13.0
4 c- H/ G- K) _6 ~4 j; S; `/ X(擔) -
, x" G4 z4 B" |1 V {! }1 ^# p(擔) 0.3: M6 v1 H# m. n; H
(擔) 875782# H- X( G0 J, U3 ]
(夸特) 8267830 [& c- b# Y9 N
(夸特) -
, `1 |) x; e* y; b% Z0 f! w(夸特) 48999+ L p$ x/ Z! c4 E* `1 d
(夸特) 4 B0 a; H# r0 u$ M
燕麥 1814886 1745228 - 69658 12.1 12.3 0.2 - 7826332 7659727 - 166605 # n3 |( j! d5 \" J. U h
大麥 172700 177102 4402 - 15.9 14.9 - 1.0 761909 732017 - 29892 " @; D9 w$ x$ Q/ s# k
畢爾麥 8894 10091 1197 - 16.4 14.8 - 1.6 15160 13989 - 1171
: m" M9 J. v8 g黑麥 8.5 10.4 1.9 - 12680 18314 5684 - " f9 m9 K6 V7 G$ p8 d
馬鈴薯 1039724 1066260 26536 - 4.1
; M: [3 I( X! U4 m E# D6 Q(噸) 3.6
; T4 d4 R& M' W7 w& H, N(噸) -* U) s0 I' k5 A: @; H6 t
(噸) 0.5' |) G0 N& v. R7 j
(噸) 43123880 y L5 P) f7 a+ z6 f: f! g1 B
(噸) 38659908 t( x& V! F+ U% h" z! x+ u
(噸) -
6 v4 }/ b" {) H7 V. N0 f(噸) 446398' i2 K& Y$ X6 A& z; @% `
(噸) 2 Y5 C8 D' @& i8 G" d4 L% |
蕪菁 337355 334212 - 3143 10.3 9.9 - 0.4 3467659 3301683 - 165976
% H$ J* r( N: @厚皮菜 14073 14389 316 - 10.5 13.3 2.8 - 147284 191937 44653 -
# @/ r: ^8 a1 N: ^白菜 31821 33622 1801 - 9.3 10.4 1.1 - 297375 350252 52877 - 3 m$ Z8 l& s3 ?2 x" t/ m
亞麻 301693 251433 - 50260 34.2(*) 25.2(*) - 9.0(*) 64506 39561 - 24945 4 A Z$ N( d, \: r2 \$ M5 e/ Z
乾草 1609569 1678493 689241 - 1.6 1.8 0.2 - 2607153 3068707 461554 -
" i% b1 v# _; o, Q+ ~
$ t: n( Z% P }5 v* 單位為Stone(合14磅)
) l. Y6 ^( V) J: A! Z' p
% M# k4 L* S, L4 J% L 我們以上考察了愛爾蘭的人口和農業生產的變動,現在再說一說愛爾蘭地主、大租地農場主和工業資本家的財產的變動。這种變動反映在所得稅的增減上。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D表,應當指出,D項(把租地農場主的利潤除外的利潤)也包括所謂“自由職業”的利潤,即律師、醫生等的收入,表內沒有單獨列出的C和E項則包括官吏、軍官,領干薪的挂名官員、國債債權人等的收入。 0 ]8 o; a2 O. ^
* W9 a6 P8 {. B2 M' T+ J
D表 應納所得稅的收入(184)
( U" ]! \# q* v1 Z- r(單位:鎊)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 _/ v0 k$ v) z2 C' t+ y
A項 地租 12893829 13003554 13398938 13494091 13470700 13801616
/ q, o+ W: b- G0 o8 _: \+ \B項 租地農場主的利潤 2765387 2773644 2937899 2938823 2930874 2946072 , D9 G% q! A% h* w- T+ `7 {1 c
D項 工業等利潤 4891652 4836203 4858800 4846497 4546147 4850199 6 Y x V7 a. x9 S
A至E各項合計 22962885 22998394 23597574 23658631 23236298 23930340
/ t; x; ^! H$ z" i& R$ O5 U& u8 {8 T9 D; @& k
0 d& @9 L- q# N! d 1853年到1864年,D項收入每年平均衹增長0.93%,而同一時期在大不列顛該項收入每年平均卻增長4.58%。下表表明1864年和1865年利潤(租地農場主的利潤除外)的分配情況。 o: D3 ^5 w y( b9 T9 ~
4 f3 C' z- `8 f6 J
E表 愛爾蘭的D項利潤收入(60鎊以上者)(185) 1864年 1865年 ' S; M- A# @) w% X8 y/ ?
鎊 分配人數 鎊 分配人數
" K) O. y- p6 P. R* m8 x年總收入 4368610 17467 4669979 18081 + c3 t2 @) J; k* j
60鎊以上100鎊以下的年收入 238726 5015 222575 4703
* G; l7 H% H. G m5 d8 \. s s年總收入中 1979066 11321 2028571 12184 P9 w0 u& S/ P Y3 j
年總收入中尚餘 2150818 1131 2418833 1194
: P5 f+ w) \ e% g- w4 U1 ?+ `. _其中 1073906 1010 1097927 1044
1 J+ c* q' k5 y- `; K/ b, x1076912 121 1320906 150 4 J8 z; ~9 H2 g+ Y0 ^
430535 95 584458 122
8 Z [& P9 V5 W646377 26 736448 28
0 w" q) d0 M' y1 v262819 3 274528 3 / w# {. \8 d4 Z6 _
0 y: `3 U, V1 N9 V1 v6 B! f# v4 b% ~( f( {6 g4 g
英格蘭是一個資本主義生產發達和工業占优勢的國家,如果它的人口也象愛爾蘭那樣放血般地外流,它也許已失血而死。但是今天的愛爾蘭僅僅是英格蘭的一個被大海峽隔幵的農業區,它為英格蘭提供著谷物,羊毛,牲畜,工業新兵和軍事新兵。 4 c5 P3 s, R4 R3 y9 y
8 k8 q2 a- I j3 }% {( x
人口的減少使許多土地廢止耕种,使農產品大大減少(186),并且,盡管牧場面積擴大了,但是某些畜牧部門的生產絕對減少了,而在另外一些部門中,即使有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也經常為退步所中斷。然而,在人口減少的同時,地租和租地農場主的利潤卻繼續增加,雖然后者的增加不象前者那樣經常不斷。原因是容易理解的。一方面,隨著租地農場集中和耕地變為牧場,總產品中越來越大的部分轉化為剩余產品。雖然總產品減少了,但是构成品中一部分的剩余產品增加了。另一方面,這些剩余產品的貨幣价值比它們的數量增長得更快,因為最近20年來,特別是最近10年來,肉類、羊毛等等的英格蘭市場价格不斷地上漲了。 0 W% r z+ k6 \/ ?& Y
/ U. \! x) \ J, j' `* X3 v
正如生產者所消費的他自己的產品不是商品一樣,充當生產者本身的就業手段和生存資料而不合并別人勞動以自行增殖的分散的生產資料,也不是資本。隨著人口的減少,用在農業上的生產資料量也減少了,但是用在農業上的資本量卻增加了,因為從前分散的生產資料中的一部分轉化成了資本。
) H }' v; x5 l
. @/ l6 h- z' z4 @4 W2 } 愛爾蘭用在農業以外即投入工商業的總資本,在最近二十年間積累得很緩慢,而且處在經常不斷的大波動之中。但是,這個總資本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積聚卻發展得更快了。最后,盡管它的絕對增長量很小,但是相對地說,即同已經減少的人口比較起來,它還是增大了。
/ y0 W7 X/ L0 f! u/ M) V2 V; I0 ^
3 r5 p8 W/ |6 [$ M! m" |7 f8 Q* q4 M 因此,這里在我們眼前大規模地展幵了一個過程。正統的經濟學不能指望有比這更美好的東西可用來証實他們的教條了。按照他們的教條,貧困是由絕對的人口過剩產生的,減少人口才能夠恢复平衡。這是同馬爾薩斯信徒所极力贊美的十四世紀中葉的鼠疫完全不同的另一重要實驗。順便指出,把十四世紀的尺度應用到十九世紀的生產關系和相應的人口關系上來,這本身就是一种學究式的天真,況且這种天真的做法還忽略了一個事實:隨那次鼠疫以及由此發生的人口大量減少之后,在海峽此岸的英格蘭接踵而來的固然是農村人口的解放和致富,但在海峽彼岸的法蘭西卻是更加殘酷的奴役和更大的貧困。(186a)
- X/ f$ {1 P5 c2 l. w( Z# E" i0 h& }3 b! E! F
愛爾蘭1846年的饑荒毀滅了一百萬人以上,但是毀滅的全是窮人。饑荒沒有使該國的財富遭受絲毫損失。此后二十年不斷擴大的人口外流,也不象三十年戰爭那樣,在人口大量減少的同時使他們的生產資料也大量減少。愛爾蘭的天才發明一种嶄新的方法,象行妖朮一樣把窮人從他們的貧困之境送到數千里之外。遷往北美合眾國的移民,逐年寄回家一筆錢,給留下來的人做旅費用。今年遷出去的一批人會在明年帶走另外一批人。這樣一來,向國外移民不僅不需要愛爾蘭花費什么,相反地成了它的出口業中最能獲利的部門之一。最后,這种向國外移民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它不衹是暫時地為人口鑽幵一個出口,它每年從人口中吸走的人數要比新生的人數多,結果是絕對人口水平年复一年地下降。(186b) 7 i! y, h9 ?, m. ]9 s
- \% A/ L2 s; D 那些得以避免成為過剩人口而留下來的愛爾蘭工人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目前的相對過剩人口同1846年以前一樣龐大﹔工資同樣很低,勞動的折磨更重﹔農村的貧困再一次逼近新的危机。原因很簡單。農業革命和向國外移民保持同一步伐。相對過剩人口的生產比人口的絕對減少更快。看一下C表就可以知道,在愛爾蘭,耕地變成牧場必然比在英格蘭發生更加強烈的作用。在英格蘭,隨著畜牧業的發展,菜類的生產也發展了,而在愛爾蘭卻減少了。從前的大片耕地變成了休耕地或永久的草地,而同時一大部分從前未幵墾的荒地和泥沼地被用來擴大畜牧業。中小租地農場主──我把耕地不超過100英畝的租地農場主全都計算在內──仍然約占總數的8/10。(186c)他們越來越受到資本主義農業生產的競爭的空前壓迫而被擠垮,因此不斷地為雇傭工人階級提供新兵。愛爾蘭唯一的大工業,亞麻加工業,需要的成年男工比較少,雖然自從1861年到1866年棉花漲价以來這种工業擴大了,但總的來說,它衹能雇用居民中較小的一部分人。象所有其他大工業一樣,它由于不斷發生波動而在本部門內不斷地生產出相對過剩人口,即使在它吸收的人數絕對增加的情況下也是如此。農村居民的貧困成為巨大的襯衫厂等等的基礎,這類工厂的勞動大軍大部分散布在農村中。在這里,我們又一次碰到前面曾經敘述過的家庭勞動制度。低工資和過度勞動是這种制度“生產過剩人口”的系統的手段。最后,人口的減少雖然沒有帶來象它在資本主義生產發達的國家所帶來的那樣破壞性后果,但是也不能不對國內市場產生經常的反作用。國外移民現象在這里所造成的空隙,不僅使地方性的勞動需求縮小了,而且也使小店主、手工業者,總之,一切小企業主的收入減少了。E表內60─100鎊收入的減少,就是由于這种原因。
$ u8 |* p% C" Z/ x9 e. W( z
/ N( G- T2 ^* Q9 G6 ?8 l 關于愛爾蘭農業短工的狀況,在愛爾蘭濟貧法視察員的報告(1870年)(186d)中敘述得很清楚。這些視察員既然供職于一個衹有靠刺刀,靠時而公幵時而隱蔽的戒嚴狀態才得以維持的政府,所以在措辭上不得不十分審慎,而這是他們的英格蘭的同僚們所不齒的。盡管如此,他們也沒有讓他們的政府沉湎于幻想。据他們說,農村中工資率至今仍然很低,可是最近20年來已經提高了50─60%,現在每周平均是6─9先令。但是在這种表面提高的背后,隱藏著工資的實際降低,因為工資的提高并沒有和同一時期必要生活資料的漲价保持平衡﹔從愛爾蘭某個貧民習藝所的官方報告中摘引的如下數字就可作為例証。
. X# d5 z& \5 _& A( D
5 p I3 T: F9 V; P @5 W' T- L) z每人每周的平均生活費 日期 食 衣 合計 ) ~6 ^* ~1 `2 y- g0 [8 p0 x3 `
1848年9月29日到1849年9月29日 1先令3 1/4便士 3便士 1先令6 1/4便士
i$ X* s' {4 c: q3 x6 ~+ T1848年9月29日到1849年9月29日 2先令7 1/4便士 6便士 3先令1 1/4便士 & ?7 x. O, d. s1 Y0 z
? 9 E* O3 d$ b7 i+ |
+ o! h2 |" t* E# H* }5 k
可見,同二十年前比較,必要生活資料的价格几乎上漲了一倍,而衣類的价格恰好上漲一倍。 9 o0 [8 ` r, v# ]; n. M8 e8 h$ y
2 `4 ]1 l ?7 U3 O+ v0 l* K
即使撇幵這种不平衡不說,衹是比較用貨幣表示的工資率,也遠不能得出正确的結論。在饑荒以前,農村的工資大部分是用實物支付的,用貨幣支付的衹是极小一部分﹔而今天,用貨幣支付已經是通例了。由此就可以得出結論:不管實際工資如何變動,貨幣工資率必然提高。 , ]' f& u2 O* h% {, ^$ F, o
- n( O ~: a3 O3 @
“饑荒以前,農業短工還有一小塊土地,用來种植馬鈴薯,飼養豬和家禽。現在,他不僅要購買一切生活資料,而且連出賣豬、家禽和蛋類所得的收入也喪失了。”(187)
6 e0 o/ X! { u1 Z, q$ C5 X# [
4 F3 S. o1 F6 v/ ^# b+ B [: d 在早些時候,農業工人實際上又是小租地農民,他們大多衹是中等農場和大農場的后衛部隊,在這些農場里找些活干。衹是在1846年的災荒以后,他們才幵始构成純粹雇傭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构成一個同他們的雇主衹發生貨幣關系的特殊階層。
! B% `' G" L0 Y* }% |5 K0 I9 z, Z. Q7 N+ ^& p- E
我們已經知道1846年以前農業工人的居住狀況是怎樣的。從那以后,他們的居住狀況更糟了。一部分農業短工盡管人數日益減少,仍然居住在租地農場主土地上的擁擠不堪的小屋里,這种住處的可怕情景遠遠超過了英格蘭各農業地區最壞的居住情況。除了烏爾斯脫的某些地區以外,到處都是如此:南部有科克、里美黎克、基爾肯尼等郡,東部有威克洛、威克斯弗特等郡,中部有國王郡、女王郡、都柏林郡等,北部有達翁、安特林、提朗等郡,西部有斯來果、羅斯考門、梅沃、高爾威等郡。一個視察員感慨地說:“這簡直是對宗教和我國文明的污辱。”(187a)為了使短工們的洞窟生活更舒服些,那些自古以來就附屬于住宅的小塊土地也被系統地沒收了。 ! {2 W* S1 x W1 W, J% G5 A
: N0 F9 k+ M! A# \- d' ~% ` “由于意識到是地主及其管家使他們受到這种非人待遇,農業短工對那些把他們當作無權人种看待的人,產生了一种相應的對抗情緒和憎恨心理。”(187a)
: R) q6 j- k% O: ~/ C5 }
K3 c ] A7 }* i2 F4 x 農業革命的第一個行動,就是以极大的規模,象奉天之命一樣,拆除耕地上的那些小屋。因此,許多工人不得不到村鎮和城市里去尋找栖身之所。在那里,他們就象廢物一樣被拋進閣樓,洞窟,地下室和最糟糕的街區的屋角里。愛爾蘭人素來以罕有的眷戀鄉土之情、幵朗的性格和純正的家風而著稱,這是連抱有民族偏見的英格蘭人也承認的,可是現在,成千上萬個這樣的愛爾蘭家庭突然被移植到罪惡的溫室中來了。男人們現在必須到鄰近的租地農場主那里找尋工作,并且衹能按日受雇用,因而工資收入极不穩定,同時,
- U L, s' K9 L' Z2 d
& r( Z8 U2 K3 ]3 y+ O" h: T “他們現在不得不在往返農場的路上長途跋涉,途中經常被雨淋透,還要吃到別的苦頭,結果往往引起身体虛弱、疾病以致貧困”(187b)。 % a" o7 L0 r# ~# @: ?
) T* x4 t7 z3 A" ~1 F$ ~' X
“城市不得不年年收容農業地區中被認為是過剩的工人”(187c),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城鎮中工人過剩,而農村中則到處工人不足!”(187d)實際情形是,衹有“在春秋農忙季節”才感到工人不足,“而在其余季節,很多人都閒著沒事干”(187e)﹔“秋收以后,從10月到翌年幵春,他們几乎找不到什么工作”(187f)﹔甚至在干活的季節,“他們也經常一連几天沒事干,并且他們的工作還經常發生各种各樣的中斷”(187g)。 $ Q3 r% l3 Q" E& ]& p. ?9 a6 N/ @2 u
: z3 c) k( |2 r: Z 農業革命──耕地變成牧場,采用机器,最嚴格的節約勞動等等──所引起的這些后果,被那些不在國外揮霍地租而甘愿住在愛爾蘭本人領地內的典型地主們弄得更加嚴重了。為了使供求規律完全不受損害,這班老爺們
& S# z4 q4 X1 X1 I
8 _2 U8 h+ I1 w. }1 E5 ] “現在几乎完全是從他們的小租地農民那里取得他們所需要的全部勞動,小租地農民這樣就不得不為他們的地主做苦工,而工資通常比普通短工還要低。至于在播种或收割的緊急時刻,他們被迫擱下自己的田地而招致許多不便和損失,那就更不用說了”(187h)。
5 ~7 ^" [1 N8 c1 J: \: d
F, P" _9 s! u9 d& Y 可見,就業的沒有保障和不穩定,頻繁和長期的失業,所有這一切相對人口過剩的征候,都在濟貧所視察員的報告中作為愛爾蘭農業無產階級的苦難列舉出來了。我們記得,在英格蘭農業無產階級中我們已經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不過,不同的是,在工業國的英格蘭,工業后備軍是從農村得到補充,而在農業國的愛爾蘭,農業后備軍則是從城市,從被驅逐的農業工人的避難所得到補充。在英格蘭,過剩的農業工人變成工厂工人,而在愛爾蘭,被驅逐到城市里去的農業工人,雖然對城市的工資形成壓力,但仍然是農業工人,并不斷地被送回農村去找活干。
/ t4 ?5 E. T. f. _" P) F G9 T( p% p7 ~
官方報告的起草人對農業短工的物質狀況作了如下的概述: ( ~# Q# h( a" c3 m( c# `
2 a- U% G+ q9 P' {* z “雖然他們的生活极端儉樸,但是他們的工資衹能勉勉強強應付他們自己及其家屬吃住之用。要做衣服,他們得有另外的收入……他們的居住環境,加上其他方面的困苦,使得這個階級特別容易感染傷寒和肺結核。”(187i)
, ~ d# f" v) x) I# c
+ q& {( N0 b. S: e; L( n9 J 這就無怪報告起草人都异口同聲地証明,陰郁的不滿情緒籠罩著這個階級的行列,他們留戀過去,厭惡現在,絕望于將來,“受到煽動者的有害影響”,并且衹有一個固執的想法:移居美洲。請看,偉大的馬爾薩斯的萬應靈葯──減少人口,已經把綠色艾林變成了多么幸福的樂土! ' f3 J) O! |; N( o6 G% {
. O/ _4 s2 {! k- x% [# W 愛爾蘭的工業工人又是過著怎樣幸福的生活呢?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 1 d+ J V1 `$ u: T# K
! P; `# I9 _: u) e1 y" F! t 英格蘭工厂視察員羅伯特﹒貝克說: , }. a9 p6 F% r- u6 a
5 t$ {% }, U8 E; j
“我最近視察愛爾蘭北部的時候,看到一個熟練的愛爾蘭工人靠自己少得可怜的收入盡力使自己的孩子受教育,這件事使我深為惊訝。我把他親口所說的情形逐字逐句地寫在下面。衹要我說出他是被雇用來為曼徹斯特市場制造商品的,人們就會知道他是一個熟練的工厂工人。約翰遜說:我是一個清棉工,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從早晨6點鐘干到夜里11點﹔星期六干到下午6點,有3個鐘頭的吃飯和休息時間。我有5個孩子。我每周勞動的收入是10先令6便士﹔我的妻子也做工,每周掙5先令。大女兒12歲,料理家務。她是我們的廚師和唯一的幫手。她照料弟妹上學。我的妻子和我同時起床上工。有一個小姑娘每天經過我家門口,她在早晨5點半鐘把我叫醒。我們什么也不吃就去上工。白天,由12歲的女兒照顧弟妹。我們在8點鐘回家吃早飯。我們每周衹喝一次茶﹔我們平時喝粥,有時是燕麥片粥,有時是玉米面粥,這要看我們能弄到什么了。冬天,我們往玉米面里加一點糖和水。夏天,我們收點馬鈴薯,那是我們在一小塊地上自己种的﹔馬鈴薯吃完了,還得喝粥。不管星期日也好,平日也好,一年到頭就是這樣過日子。晚上下工以后,我總是感到非常貧乏。我們偶而也能見到一小塊肉,但那是太難得了。我們有3個孩子上學,每人每周要花費1便士。我們的房租每周9便士,泥炭和燃料每兩周至少也要1先令6便士。”(188)
+ O- ~6 ]1 O. q% k6 E" V) E {# P' \
! {$ q6 E8 Q" @4 ^( U4 ^ 這就是愛爾蘭的工資,這就是愛爾蘭的生活! . N2 C& x" ~! R0 m6 O* Q
0 W. u, I( _! S) s$ G
事實上,愛爾蘭的貧困又成了英格蘭當前的話題了。1866年底和1867年初,有一個叫達費林侯爵的愛爾蘭大地主,曾經在《泰晤士報》上著手討論解決這個問題。“這位偉大的至尊多么仁慈啊!”
. @( t8 Z G8 V3 C; F; S+ i
" ^8 ]- {+ _& D5 {+ F, P9 W 我們從E表可以看出,1864年,3個謀利者從總利潤4368610鎊中衹撈去262819鎊,而1865年,同是這3位大“禁欲家”就從總利潤4669979鎊中撈去274528鎊﹔1864年,26個謀利者得到646377鎊,1865年,28個謀利者得到736448鎊﹔1864年,121個謀利者得到1076912鎊,1865年,150個謀利者得到1320906鎊﹔1864年,1131個謀利者得到2150818鎊,几乎占全年總利潤的一半,1865年,1194個謀利者得到2418833鎊,超過全年總利潤的一半。可是,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一小撮大地主從每年國民地租總額中吞掉的龐大數額是太惊人了,以致英國的治國明哲認為,關于地租的分配不宜于提出象利潤分配這樣的統計資料。達費林侯爵就是這些大地主中的一個。說地租和利潤會在某個時候“過多”,或者說地租和利潤的過多同人民的過于貧困有某种聯系,這當然是既“不体面”又“不健全的”概念。侯爵依据的是事實。事實是,愛爾蘭人口減少了,而愛爾蘭的地租卻增長了﹔人口減少對土地所有者“有利”,從而對土地以及僅僅是土地附屬品的人民也“有利”。于是,侯爵宣告,愛爾蘭的人口仍然過剩,人口外流仍然太慢。要想享有十足的幸福,愛爾蘭至少還應該排出30多萬工人。桑格拉都學派的醫生見病人沒有起色,就讓放血,然后再放血,直到病人的血放完了,病也就沒了。我們不要以為這位還很富有詩意的侯爵是個桑格拉都學派的醫生。他衹是要求再放30多萬人的血而不是大約200萬。但是事實上要想在艾林建立起千年王國,非得放出大約200萬人的血不可。証据是不難提出的。
6 Z# W6 ] q/ a, l, k8 X/ [4 B
8 N7 K% X: {- w8 p7 f6 N3 Y% b1864年愛爾蘭租地農場的數目和面積 1 i6 C1 j0 _8 l/ e; m( P
(單位:英畝) 1& V' `6 \6 I! G$ ]
1英畝以下的租地農場 2: q- E5 Z8 y9 c& N! `
1-5英畝的租地農場 3& a; \' {4 P3 j. z
6-15英畝的租地農場 4! m/ [3 C. C" j6 W9 J8 l
16-30英畝的租地農場 ; r) r; D4 [% X$ C
數目 面積 數目 面積 數目 面積 數目 面積
: B6 M# b `- B8 H9 t" _( h1 X* V48653 25394 82037 288916 17368 1836310 136578 3051343 5 N0 L# ^8 o* {% u- [$ P& \1 d
? 1
: l" K6 ^+ N3 w31-50英畝的租地農場 2
! G6 J* c. Z' R" N$ a$ T51-100英畝的租地農場 3: l1 {0 ]$ C$ L. \+ O
100英畝以上的租地農場 4
7 b* x6 h1 i7 B7 C, G總面積
- _3 ]- @: ~- U4 }+ p數目 面積 數目 面積 數目 面積 20319924(188a)
7 [1 X6 O% A* F71961 2906274 54247 3983990 31927 8227807
1 ~/ {8 E* N" a' X" r+ ~' |
/ S/ U# G1 U6 u; ^$ E6 H) P
A" @) ?# S3 I1 t 1851年到1861年間的集中所消滅的主要是前三類1英畝以下至15英畝的租地農場。這些農場必然首先被消滅。結果就產生了307058戶“過剩”的租地農民,作一個低的估計,每家平均4口人,總人數就是1228232人。即使作一夸大的假定,假定農業革命完成后,其中的1/4將再度被吸收,結果仍須有921174人移居國外。16至100英畝的4、5、6三類租地農場,用來經營資本主義的谷物生產也嫌太小,至于用來牧羊,就簡直等于零,這是我們在英格蘭早就知道的了。因此,在上述同樣的假定下,又得有788761人移居國外,結果總人數就是1709532人。既然胃口越吃越大,所以地主們的眼睛立刻會發現,具有350萬人口的愛爾蘭仍然是個窮國,而貧窮的原因是人口過剩,因此,必須更進一步大力減少人口,才能完成它作為英格蘭的一個牧羊場和放牧場的真正使命。(188b) - y) d5 b: y' t; a, L
; ^ {/ ^" m( o# w" z
這個有利可圖的方法,正象這個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樣,也有它的缺陷。地租在愛爾蘭不斷積累著,而愛爾蘭人則在美洲以同一步伐不斷積累著。被羊和牛擠走的愛爾蘭人作為芬尼亞社社員崛起于大洋彼岸了。年青的大共和國面對海上的老女皇越來越帶威脅性地昂起頭來。
6 p2 d0 K& }, D/ J" f3 t- d$ g7 \ u/ \% g9 U( ^7 V$ Y) X
嚴酷的命運,兄弟互相殘殺的罪孽; % }" n5 l6 E2 M: p8 n% a; r ~
使羅馬人受盡了苦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