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2007-04-16 08:15:17 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近日宣布,美国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针对中国的两项贸易诉讼。这是美国政府今年第三次在贸易领域向中国施压。有评论认为美政府的举动是因为美国国内政治需要,但国际先驱导报的文章认为,美国经过多年“布局”,目前已经到了对华发起“贸易冲锋”的时候。! k& W6 p* ? Y. e, h5 ~$ e
( r p }. v7 ?$ j# A) a8 @) S 国际先驱导报刊载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冯维江的评论文章说,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具有鲜明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去年年底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先行透露要与中国讨论的问题第一是“中美经济如何在减少大规模贸易失衡的同时维持可持续增长”,第二是“中国在贸易、竞争和投资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随后,保尔森的同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一次“就中国如何持续繁荣以及提高人民的福利谈一些看法”的演讲中强调“增加进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 Q2 F: m, F2 t4 Y T0 U$ I. [ 7 ~& A8 `9 y! @! P+ c* O% i 8 q; S- A' J# g# L
先是在“语言上”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增加进口,缩小贸易顺差,紧接着在“行动上”限制中国对美出口,并迫使中国增加正常贸易渠道的对美进口,美方这些举动可算是“言行一致”。美国上述言行的根源在于其国家主要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而该国主要利益集团的利益又深深地嵌入国家产业结构之中。 1 h" X1 j* t2 ~+ W# `& u9 }! Q$ ~- `: j2 p
文章认为,从美国的产业结构变迁情况看,农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自上世纪80年代中以来明显下降,而资讯、金融与保险、艺术与娱乐等服务业产值比重大幅上升,一旦没有规则的严密保护,美国将失去激励其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高额利润,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触动了美国主要利益集团将资本向新兴产业转移的长远利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向中国摊牌,只关涉迟与早的时机选择而已。现在看来,时机正在趋于成熟。! K2 t- w9 V' _& y; G/ P( b- S
- O; ~0 r! j$ c$ t- g' g; X+ w( z
首先,美国国内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贸易保护诉求日益强烈,面对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举措以否定为主的现实局面,对美国而言,在新兴行业的产品上升起市场开放和贸易自由的旗帜,行保护传统产业之实,无疑是声东击西、以攻为守的妙着。 ) J. c( K/ f8 `2 w ) A0 Q$ A" n- R$ P 其次,资讯和文化产品从认知到接纳需要相当长的“预热期”,美国多年对中国盗版的“宽容”,例如,对微软WINDOWS系统盗版的“高度容忍”,无非也是 “预热”或拉动中国对美资讯和文化产品的“外需”。着眼于中国长久以来的高储蓄和“疲软的内需”,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人民的腰包自然充满信心。“预热”效果达到之时,就是知识产权保护门槛抬升之期。+ f5 j/ d" O) E3 y% H
) b3 w2 s& m) y( Z4 _
第三,商品流动背后的资本流动是更值得关注的“组合拳”。不管是保尔森还是伯南克,他们同时释放的对中国改革的“善意规劝”都涉及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汇率灵活化的期待。美国新兴行业产品要持续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必然要求自由资本的同步配合。- B3 X* u7 C0 {% q- c'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