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3|回复: 0

[加国新闻] 纽约医生因巨大压力崩溃自杀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1)
发表于 2020-4-2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今日,纽约长老会艾伦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主任洛娜·布雷恩博士(Dr. Lorna Breen)在弗吉尼亚州自杀身亡,享年49岁。
4 z% u7 M* v8 B7 `. v; J. n' W+ i: V( O5 v6 {
布雷恩此前一直坚守在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拯救了无数因新冠而倍受折磨的病患。
0 a& z& y" D, k, O5 D/ Y) e5 l" ^6 N# S# n: O
她生前并没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仅仅是因为无法面对急诊室内大量的患者死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心理崩溃选择自杀。
1 S6 p- Y) n5 F7 Y* H0 e3 w
. x  v. @; ]/ l9 Y- b0 ^% y她的同事说,“这里的压力让每个人都快疯了。医护们歇斯底里,士气低落。他们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她是一个领导者,有活力的个性……一个伟大的人,同事和朋友。”! C4 w0 o6 _' ^2 @- Q1 Q) n
6 P) v4 ~- A2 G$ z! V* T. ~) `
布雷恩生前工作的医院3 F0 L8 F# a. S# K) X, d. s; M
% G3 n8 T( e; `: l6 ]
据她的父亲描述,布雷恩今年3月份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新冠,因此医院让她回去休息。
3 E- q6 k$ V( L9 ]. i% p& S5 |$ o9 ^5 P" {
她在一线的工作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太多太多令人震惊的事件,很多等待急救的人甚至没能等到救护车就惨死家中。4 O+ ?# b+ n# I$ [

7 R5 v* `' j) R  i* c' u因此在家里呆了大约一周半后,使命感又驱使她回到了工作岗位。( a) e% |, X& J: g4 ~: _

- W* i) U% f3 h0 q& T5 B7 \" q当医院再次将她送回家后,布雷恩的家人把她带到了夏洛茨维尔,与家人住在一起。( y, V3 |0 e/ t# ]
  G9 i* t; i, K, j5 Q
没想到,和家人团聚的喜悦却丝毫没能减轻她沉重的心理负担。
. q. `5 b- v. Y8 j/ e7 M4 }6 R. u/ _! z# p
布雷恩的父亲对《纽约时报》说,“她试图做好自己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却杀死了她”
' c& |6 F! z. {. V* P9 I' j2 H1 B+ b( n4 g" ~8 \
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 x; g1 Z$ U& j4 b  C% h9 N# f! u/ S  ?( s. B" H, f. P8 u
布雷恩的朋友们都表示,她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在工作之余会花很多时间去陪伴家人和朋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周还会花一天到老人照护机构当志工。
9 R: i) J7 ?  K" B$ y+ r5 y
% Y) b- c, T4 j5 _' O纽约长老会布鲁克林(布碌仑)卫理会医院副主席说道,“布雷恩在这间医院中广受尊重与喜爱,如果不是才华洋溢,根本没办法在这里得到这样的地位。”6 L  O! b- |: M0 k, o: W7 G  X
4 m, A5 V% |# L
就是这样一位工作能力优异,广受尊敬的医生,却因为无法忍受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而选择了解自己的生命。/ s, M, b* }, t6 n0 F
1 |0 I& P' J* J+ Y" L0 b5 `
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和纽约长老会在声明中说:“言语无法表达我们今天的失落感。布雷恩博士是一位英雄,她把医学的最高理想带到充满挑战的急诊科前线。我们今天的重点是为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应对这个已经非常艰难的时刻。”
& I3 B4 y5 y) J$ Z- H5 f( e6 u6 M1 I/ X0 G4 S: X$ h2 {3 L: q
美国的一线工作者此刻面临的,首先是极度短缺的防护设施。
( W. Q$ W8 G1 u" i5 l1 n: E7 J. a2 y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在全美的疫情中心,纽约每一个医院里的防护设备都是严重短缺的。
! g3 t9 g/ k' e$ P- Z  @( F. B, d
1 F$ `* ?9 f0 l一个口罩戴5天或者戴到脏,医生穿着自制的薄如纸张的“防护服”,在纽约的医院里都是很常见的。
; t7 \  H* s; a& M5 ^) `
5 r/ V( R1 o$ @8 S" Z" F/ R为了尽量保护自己不被感染,美国大部分一线的医护人员都在“发挥创造力”用日常的生活用品制造防护装备,比如雨衣和垃圾袋。( e; B1 n2 M9 }* K& A) L
% U. N7 }$ X4 |6 z
在纽约布朗克斯区雅可比医疗中心工作了5年的护士凯利⋅;卡布瑞拉流着泪告诉记者,“我的一名同事3月31日因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住进了医院。之前他一直待在家里,直到需要照顾时才来住院。他已经不能呼吸了。看着病人经历这些已经够难的了。看着自己人经历这一切更艰难。”/ O6 M2 i6 U  o
; W4 A$ k2 c: _
而她的另一位同事上周刚因为新冠肺炎去世。
, S" x$ Z+ Z3 W; j, d
+ p8 c+ i, v9 B" K% P$ ]4 [卡布瑞拉说,在他们和周边医院,一些医生自掏腰包购买医疗设备,护士则依赖于社区团体捐赠的设备。6 t/ f) L, U$ v" r
. m/ p# c( H( L" |& O
护士每天要使用一套纸巾,连续五天使用同一个口罩。* k, x# q2 }/ T& d$ t
4 {; c6 v9 k2 W
通常在与病人接触期间穿的黄色长袍,穿得比正常情况下更长,所有这些都会造成交叉污染。: F5 b5 M6 H& w. d

, c1 [7 Z/ l) t0 P* \2 s2 f1 y“我们生病了,谁来取代我们?”% z! p* ^( ?$ r" p1 D' Q5 F

  h$ J3 _) J4 U# }“说的直白点,我们在执行的是一项自杀任务”9 ^' d. {( ]0 A. I2 [

' J" R9 q* ~8 k) ]& b4月23日,美国最大的护士工会“全国护士联合会”在白宫外举行了一场抗议活动,要求给医护人员增加个人防护用品。
# z0 n$ o3 R- `; T4 Z. r% b1 r5 x0 W. l4 A
他们将1000个前线医护人员的面孔打印在海报上,并加上标语“我的防护用品在哪里”。
" `5 I" J, ]* }1 b4 A  E4 ]: z+ q# S1 Y+ D
和防护物资的短缺比起来
/ K( ?* r! F) a& V9 O
9 d- g* ?' @4 B促使一线工作者走向轻生的更主要原因则是缺乏必要的心理建设和疏导7 p6 s$ k6 u- q8 E' J) P/ x
2 r$ U5 J1 E* i8 R& D
4月25日,纽约布朗克斯区一位年仅23岁的急救员用退休警察父亲的枪结束年轻的生命。
  r( i+ X& x" I" M0 q2 @3 o2 R0 v' [2 o" s
他今年才刚从纽约消防局学院毕业后被派往疫情灾区工作。5 z0 ^* J! W. D+ Q1 ^) Q

8 P* T5 L0 n( r4 @4 n- t然而每天如潮水般涌来的报警电话和无辜生命的逝去让他的心理防线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崩塌- F6 S& C8 ^4 _9 W, Y

+ f% `: ?, x5 V7 {: D9 n' U! v8 l他以为自己的工作是救人# o: F; j$ `/ c7 }

: \. s9 Y  L  X, I9 ~不成想却变成了替他们送行。
6 ^8 i7 U8 P- m9 c- D& K& C4 J* S4 S) c: l* V5 D" R8 y) i; ^: Q9 Y- a
越是善良的人,越无法接受这样的人间惨剧。7 X2 G$ {; U& |6 @) c: ?
* K) t- g: n5 Y, @. H5 n
于是他倒下了。, R; t2 a) g! @; _- y

4 D, ?2 g+ a& ~7 e9 _3 i) ^  ^不是第一个
/ e1 J6 f7 \5 B& P+ d( }+ ?; A  A" D( W. O
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e; u5 x7 S* U- L" |9 C( |0 j7 \$ ~6 h6 a
他们是英雄,也是普通人,更是受害者。
% \& Y" U. k, D$ l- [5 `, H8 n0 T9 v; }
作为工作日常就是接触各类病患的他们在这个时候选择自杀% Y- Z" ^+ l/ |# w6 d
8 a# W9 ]& @- I7 n0 o* x. q3 Q
很难想象生前看到的场景多么惨不忍睹5 r: h( T: Y1 m# q
0 ^& W7 z* Y8 z. t3 S; D
美国的峰值还没有到来,医疗体系却早已濒临崩溃。
6 p2 w5 N8 v* ]" `6 M0 d
3 w. I- \0 A. R" D6 {& o+ n数百家医院已经研究出了一套患者打分评级系统,通过给病人评分,帮助医生决定该拔掉谁的呼吸机。
+ }5 f; h: [8 F; x/ s4 J
# k! R) F/ W( u9 ]: ~对目前的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很多病人即使送进了医院,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走向死亡, w2 p# S" Z; p' z" c0 f% l

) d9 n0 i& p: C4 ]" @甚至在必要时候还得决定拔掉老人的呼吸机去救年轻人,这无异于是在杀人。
/ x) S7 P( j4 y, a6 q) o9 V+ b$ d" A. _. K; |9 ~
当她们决心穿上白大褂治病救人的那一刻,希波克拉底誓词并没有教给她们如何权衡人的价值,决定谁生谁死。
6 L7 m, N1 j% `$ W9 R5 H
# S/ L/ ]0 Y" {, i7 K/ T在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即使再冷酷无情的人都会怀疑人生。
. k4 k8 W- m8 W7 z3 q7 P) l  f& E8 o9 F, W: e$ @4 D/ j
看着成堆的尸体像垃圾袋一样被随意扔在地上8 ~; \+ U; X4 l
8 x5 b- l' W; |; e9 \+ K
那些死去的人们此刻毫无尊严地前来运送尸体的工作人员踩在脚下
  U& d2 f1 n* x$ {9 v
9 \* l8 a+ C1 p$ w' Q即使再见惯了生死的人也无法熟视无睹
) h" S0 v) \4 n* N1 Q
: ]4 [$ `3 t5 v' N: F* {医者不自医
# M# X- z" W" M9 H' n, v6 V, _4 j! T( W" i$ Y* R% x
他们的心理不堪重负出了问题又有谁能来拯救?
7 i3 N4 |9 Q( v) \: H' q
1 I3 S% c" u( C6 e/ K感谢每一个为我们逆风而行的人
7 U$ P4 K$ J/ R
2 u2 u* `' V& m4 u& S2 a) Y& a/ X! }更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能够被这个社会所重视!- b/ T! p+ _( N" v5 r0 i  d
! V/ k* T/ I8 R! l
比起病毒,民众的愚昧更难对付。
& y; a% b9 V' e  N
% F: r& K) ~: d1 P% A0 h4月15日,由密歇根州率先打响了这次“反封锁”抗议的第一枪。
. l8 \. o' X6 c* r- x" j6 Y7 [' q2 D
1 O6 `4 k0 o2 K  ?# `( T2 q6 B上千名美国白人走上街头,手里举着“反对州长滥用职权”,“结束封锁”,“我们不是囚犯”,“特朗普2020”等标语,包围了州政府大厦周边
( Q2 P6 }% p& o% N+ c7 D# J" ^  m% m0 `4 g5 [1 [: |" v2 q
最讽刺的是,4月19日,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大批民众开车聚集到当地的州议会大厦门前示威抗议。
: K% a  e- n' j6 N  j3 q6 [) w8 d: W! O" ~7 f+ f# M# f6 w
他们手里举着“要工作!”,“这里是美国,不是中国”等标语,将道路堵得严严实实。
/ I' n* J2 Z0 V, r; P5 P+ c- R9 ]" S0 l! B( A7 [4 K
眼看着民众越聚越多,当地的一线医护人员无可奈何地穿着防护服走上街头
3 j2 M- M7 c$ b$ H9 R1 k. a, V7 S0 W! F- D5 ?4 `! S" D
用自己的身体挡在抗议者的车队前面维护治安。, B% M3 ]9 r4 v) e' m2 }
5 ?( R8 i6 p4 d
医护人员苦口婆心劝说道,“你们应该乖乖呆在家里,这样封锁道路,我们没办法上班,就没有办法去治病救人”
9 J5 X2 I. ]* A1 `9 E8 h# M" o! @! @9 s4 ?  c6 q2 b
抗议者听完竟大声怒吼“你可以工作,为什么我不能工作?”; o1 ~% S4 P4 Q3 a
/ s$ w6 [3 g5 d3 I$ U& K3 A2 Z
由于这名医护人员长着一张亚裔的脸,因此还被抗议者骂道“滚回中国去”。9 A+ b7 z! ~0 \" N6 o1 o7 a
) Z' s& D: n" [0 W; m& a7 t
比起有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全民上下积极配合抗疫的国家,美国的医生们是格外心累的。& @+ F( u, w6 ~  f: ^0 p
: ~8 {* P: v* D8 p) g/ D1 u* M
在一些极右翼政客的煽动下,无知愚昧的民众一再破坏美国医护人员争取来的宝贵的抗疫成果。& w4 u- H8 @+ j. d8 N

: y$ d/ ?) Y* I0 G6 f# m/ i一边是厉害的病毒,一边是愚昧的民众,实在是让无数医护人员心寒。
6 u! h: x' T+ d  e
8 E5 P+ X( T4 G& y. w. S" l所以纽约医生收到巨大心理压力而自杀,这种事儿可能还会在美国重演。' G) ^' |0 W, J( X

& r3 y3 b! l( o, |/ T& M! X; ?- F: a; {1 z  p1 m4 y+ d'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5 23:51 , Processed in 0.15904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