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9)  鸡蛋( 4)
|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ungguncn 于 2016-4-28 23:28 编辑 ( T% n2 k9 n, v/ P/ o8 O' v7 _
5 M% t t2 l; `2 o. z
2 N& ~4 j- t6 f5 c2 e3 L- J- B- L
三、全球经济为什么发生了巨变2 }' r) z2 G8 y# n7 A
按照2015年上半年的种种规划,貌似经济根本没什么大的问题,各种唱衰并没有引起什么重视,毕竟唱而不衰、垂而不死好多年了。因为中国实在是太牛B了,一是政府无比强大,可以支配一切;二是老百姓无比强大,仅次于朝鲜人民;三是块头无比庞大,有投鞭断流之势;四是制度无比落后,改革潜力巨大。* X p% j, e& m+ t+ B
你日本小鬼子不是牛B吗?屁大个事几个人吆喝吆喝就把你政府给换了,就那草台班子也敢叫政府?别说村政府了,我们这旮旯随便一个小区的物业公司都比你们工作稳定!( ]2 t4 A: b3 i3 x
你美帝不是牛B吗?但你美国人民弱啊!越战不就死了5万人吗,哭爹喊娘的叫唤了几十年;越南方面被你们打死了110万,人家欢天喜地几十年,你们知道啥叫精神面貌不?
# X6 a; d8 I' a" D 你英国佬不是牛B吗?老子拔根毫毛都比你腰粗,你劳斯莱斯一年多大产值,说出来丢丢人,我听听能不能跟我们大河南的农用车产业一决雌雄?
0 f+ ]; g8 J3 l; [ 还不说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好多改革红利没有掏出来,掏出来吓死你!
7 v3 v2 W3 I x3 v2 D! Q 所以说呢,我们本来是根本不在乎什么经济危机的,经济好坏不就是个数据吗?老百姓吃不上饭、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妻离子散,啥大场面没见过,啥时候在乎过?崩溃?你看朝鲜崩溃没?
- w- n B, ?& T 但是,到了10月,经济形势就开始了急转直下,外资规模化出逃,像三星这样的企业直接就关掉中国所有工厂,全线转往越南,外汇以每月400亿美元的速度在减少;大量的企业关门,本来年轻人交养老金发给老年人当退休金,结果年轻人不仅不交了,而且改行跑去领失业金了!这一增一减就不得了,没饭吃没人找政府,养老金拿不到那可是妥妥的要去找政府的!
4 n: u* ~5 L! A, t 于是乎,政策就变了!火烧眉毛了,当然要先救急了。
4 t/ {0 X+ a9 A, F: Y$ Q4 M0 ] 那么,究竟咋回事呢?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是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和解放后发生的所有科技革命一样,它又碰巧不幸发生在万恶的美国!5 [/ k9 Q+ {, b
那你说这事我们2015年上半年不知道?" ]3 V2 d) G1 \& L! r# S {" }# X/ b
当然知道。但仅仅是知道。还是马云那句话,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说“看不懂”是有证据的。俄罗斯因为搞侵略,开始被欧盟制裁,眼看着天然气卖不出去了,这正是压价的好时机啊!但是我们竟然去抬价,好吧抬价就抬价吧,也不至于一口气签了几十年的合约吧!话说,当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已经大举出口中国,把中国的煤价压得降了一半了!为啥捏?因为在美国,页岩气已经以1美元12立方的价格把煤打的找不着北了!当时美国所有的火电站都已经改烧页岩气了,电价降到了中国的一半以下;美国一半的大货车都改成页岩气动力了,连3块钱人民币一升的柴油人家都嫌贵了!不知道这些谈判专家们在做什么,能源市场革命性的东东竟然看不见?竟然相信油价下跌是美国的阴谋?是沙特在做局?美国算个毛?沙特算个毛?在科技革命面前,在市场趋势面前,他们什么也不是!但是我们的中石油、中石化就信了国观的那些“战略分析”!他们在油价80美元的时候疯狂抄底,恨不得把全世界的大油轮都租下来拉油!
1 T% E; m( t4 P% x) U& H 这些愚蠢无比的玩法都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一直都没看懂页岩气革命!即便现在,你搜一下页岩气革命,网上还有大量质疑页岩气革命是一个阴谋、其实屁用没有的说法。这叫什么?这叫“看不起”。“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的结果当然是“来不及”,这自然为2015年末经济政策掉头急转埋下了伏笔!, C) J, w o5 v6 Y4 N" s* J6 F
. K# Z1 [1 i3 m2 |2 o( J四、页岩气革命是怎么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n5 T/ j1 i4 w$ U1 Q F
首先声明下,接下来这段不是我写的,是我在网上搜的。屁大个事罗里啰嗦的写了这么长,我怕你看不明白,所以在这里先做个简介:有个叫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美国老头,年轻时候就很屌,1946年大学毕业不去找工作,去搞什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老头虽不像现在硅谷的那些年轻人一样,个个幻想“改变世界”,但人家最牛B之处是一直都保持着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的乐观主义、冒险精神和贪婪气质,一直活到80多岁都不曾改变!这个不曾改变自己的老奸商,却因为活得长,终于坚持到了改变世界的这一天。他若活到70多岁就死了,那他就没机会被我听说了,那他这一辈子就活得比鸿毛还要轻!但是,他活到了80多!和他一样活到80多岁、乐观、冒险、贪婪的老奸商在全世界其他国家多得很,但是为什么他投胎这个地方能让他走上狗屎运呢?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下面这部分内容,你会发现美国的产权制度(万恶的、而且是全世界最彻底土地私有制)是这个奇迹产生的根源!& }8 }) E! w6 w! r/ v' e- q
如今被尊为“页岩革命之父”的乔治·米切尔(George Mitchell),当时可没想过要改变世界,他只是想拯救自己的天然气公司。1997年早些时候,米切尔的公司米切尔能源(Mitchell Energy)虽然还在通过管道朝德克萨斯州芝加哥市输送天然气,但米切尔能源开采土地上的浅层天然气储量已经岌岌可危,公司的市场份额遭到侵蚀,留给78岁米切尔的时间不多了。
! O& Q; ^3 t. `2 D4 G 米切尔把赌注压在页岩气上,米切尔能源拥有的德州北部开采土地下面有大片页岩层,不过从来没有人能从这种致密岩石层中稳定地大量开采页岩气,人们都只能从比页岩层要浅得多的地方开采天然气。比米切尔能源大得多的能源公司,例如艾克森(Exxon)、雪佛龙(Chevron),都已经放弃类似的页岩气开采尝试,把目光投向了非洲这样的海外开采市场。 `5 T! l [& J5 b2 ~0 o
米切尔能源当时的试验方法和别的小公司没有太大不同,他们混合不同的液体、凝胶、沙子以及其他一些化学品,把混合物注入致密的页岩层,看看能不能让页岩开裂,以使得页岩内的天然气逃逸出来,被钻井收集到(这种方法就是早期的水力压裂法(fracking)),钻井则采用水平井技术(先垂直打入页岩层,再水平向页岩层延伸,方法就如同字母L)。米切尔的团队已经度过了沮丧的17年试验期,要知道区区6年内,米切尔能源就花了2.5亿美元对巴内特页岩区(Barnett Shale)钻井。他们尝试过所有可能的压裂化学品组合,几乎没有成效。
& t' K4 k5 q: W" y; n 公司董事会逐渐对米切尔的页岩气试验嗤之以鼻,曾经乐观的米切尔也在又一次失败后对下属暴跳如雷,不过近乎绝望的米切尔等到了转机。31岁的下属尼古拉斯·斯坦伯格(Nicholas Steinsberger)发现,在对页岩进行又一次压裂尝试时,一组加多了水的错误混合配方,让钻井产生了含量偏高的页岩气;接着斯坦伯格跑去参加聚会,又从为竞争对手工作的朋友口中,得知他们用类似水含量偏高的压裂法,在德州其他土地上开采天然气,只是还没在页岩层上试过。% J7 L6 ?/ j5 z" H+ v/ m0 B$ Y
斯坦伯格和他的小组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用这种掺更多水的“偏方”,对巴内特页岩层再次进行压裂试验。米切尔公司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斯坦伯格疯了,因为页岩层会吸水,太多水会堵住开裂的缝隙,如此一来页岩中的天然气更不可能逃逸出来了。公司的石油工程师、压裂法专家们告诉斯坦伯格,“这是愚蠢的主意,它不会奏效的。”
w& j( H" k+ w% _4 W7 Y 斯坦伯格的小组试验了将近一年,期间改进了方法(例如采用更小的沙子来在页岩上制造更小的裂缝),最终在1998年的一天从一口钻井的数据看到了成功。巴内特页岩层上,从来没有一口钻井能像斯坦伯格的试验钻井这样,稳定收集到含量惊人的页岩气,就像涓涓不停的水流一样,“这太不可思议了”。% G5 E1 S7 F2 Y8 N6 f" F
有了页岩这个大金矿,原本萎靡不振的米切尔能源开始复苏。到了2001年,米切尔能源这样的中小型公司,每天的天然气产量高达3.65亿立方英尺,比起1999年来飙升250%,这在能源史上都极为罕见。也是在2001年,米切尔能源最终被另外一家同等规模的能源公司,以31亿美元高价收购。2013年,乔治·米切尔去世。+ T& }! S# `0 {0 G! s# f
- C% K; {) K6 s) W2 U
J- p, _* L. N& l/ r5 t华尔街日报记者格雷戈里·朱克曼(Gregory Zuckerman)在撰写《压裂者:亿万富翁冒险家们不可思议的内幕故事》一书时,曾经长途跋涉于全美各地,与这些雄心勃勃的冒险家还有精疲力竭的钻工进行交谈。朱克曼发现,包括乔治·米切尔在内的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能源产业的边缘人物,他们一边经受着大公司的无视和嘲笑,一边试图从最不可能的页岩层里挖出天然气和石油。
% p% G& g, H' r# [ 哈罗德·哈姆(Harold Hamm),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一个贫困家庭,他没有高中毕业,也无法得到大型石油公司的青睐,便自己借钱在1967年创办了一家小型石油公司。在几十年间,哈姆赚到了一些钱,不过还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富豪。不同于其他冒险家对页岩气的执着,哈姆更看重页岩油的价值,他想从页岩中挖到足够的原油。从2000年开始,哈姆和他的开采队就活动于美国中西部的巴肯页岩区(Bakken Shale),范围包括蒙大拿州和北达科达州。+ k& z7 b8 w3 I: n& H1 \ u
随着美国人不断改进源自米切尔能源的开采技术,冒险家们得以将更先进科学的水力压裂法和水平井技术进行更好地结合,页岩钻头在美国遍地开花。即便将要花完所有开采资金,可能再也融不到足够的钱,哈姆也没有放弃在北达科达州的开采,他想着既然乔治·米歇尔可以做到革命性突破,他为什么不能做到。2007年,哈姆如愿以偿,实现了北达科达州的商业化页岩油开采。今天哈姆的公司大陆资源(Continental Resources),已经成了北达科达州首屈一指的页岩油生产商,2015年,哈姆是《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世界第132位顶级富豪,净资产93亿美元。, v" N y* o; u5 T) |) l, c: K
这群绝境逢生的私企冒险家从页岩上赚得盆满钵盈,美国也从页岩革命得到了巨大的好处。美国的原油产量(包括页岩油)从2008年的300万桶/天,达到2015年底的900万桶/天,整体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的顶峰60.3%,降到2014年的27.9%,近30年来最低。在2014年,美国已经取代了俄罗斯,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页岩气占到了25%以上),有望根本上改变能源市场的定价和贸易模式。15年前几乎不存在的页岩油、气产业,如今创造了200万个就业岗位,2015年12月,页岩产业繁荣的北达科达州失业率为2.8%,全美最低。
! G& C- x$ P ~3 G" g2 ? 世界其他国家觊觎于美国的成功,纷纷开始探查自己国家的页岩油、气储量时,他们发现自己的储量竟然和美国持平甚至远超美国,纷纷感到信心爆棚,想要加入页岩革命。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计,美国之外的世界,共有6,634万亿立方英尺技术上可开采的页岩气,还有2870亿桶可开采的页岩油。而美国则要相形见绌许多,只有665万亿立方英尺的可开采页岩气,580亿桶可开采的页岩油。就在不久前,中石油刚刚在四川建成了它的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石化则在2014年就宣布重庆涪陵页岩气田进入商业开发。但很可惜,美国页岩革命,是一场彻底的美国制造。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允许私人土地拥有者同时拥有地下开采权,而且美国的地主还能将开采权当作一种地役权,拆分出来进行自由买卖、租借。当时像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这样的新晋小公司,能够购买艾克森、雪佛龙、BP、壳牌看不上的土地的开采权,靠开采页岩气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天然气产商。如果不是以每英亩几十美元到几百美元的价格从美国农民手里租借土地,哈姆的大陆资源公司又怎能将钻头插满美国中西部。
! H% O c/ S# _0 C* H 美国的法律体系对采矿权的界定细致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上文已经提到,页岩革命的关键技术是水力压裂+水平井技术,这两种技术结合,钻头会沿着页岩层水平延伸,有可能会使得压裂出来的页岩裂痕扩散到其他私人土地的页岩层。德克萨斯州的州最高法院,在“Coastal Oil & Gas Corp v. Garza Energy Trust”一案中,界定如果页岩裂痕扩散到邻居的土地,也算合法。法官指出,这不仅符合普通法中的“上天入地”原则(地主可以从他的水井里打捞邻居的地下水,只要不是不合理侵犯),也能促进经济自由以及新科技的发展。
# d4 d2 Q- a. d& s& P, ^- ]0 I8 K6 s 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像美国这样在能源领域有着数不清的中小型自主创业公司在竞争,而不是被几家能源国企所垄断,美国的页岩气开发企业多达8000余家,其中中小企业7800多家。无论是“页岩革命之父”乔治·米切尔,还是执著于页岩油的哈罗德·哈姆,还是其他冒险家,都是美国“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试错”氛围的受益者:冒险家们大多没发现页岩油、页岩气(数十年前地质勘探就已经发现了),也没发明压裂法(1940年代以来就开始使用了),也不是水平井技术的发明者,事实上,很少有伟大的企业家发明新的东西。他们所做的是,结合技术,改良技术,从坚不可摧的页岩里挖掘财富。
. z3 h( i$ \7 Q s: \7 B$ b 此外,全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它的资本市场能够并愿意支持有风险的探索和生产,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拥有足够丰富的管道、钻井等能源基础设施以及经验丰富的劳动力市场。) r7 _* C* A. A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沙特正在试图用不减产的战略,压低国际油价,逼退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以保住沙特的市场份额。十几个月过去了,尽管沙特已经单方面宣布胜利,尽管有许多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已经倒闭或陷入财政困境,但美国页岩产业仍然屹立不倒,并且前途光明。3 k( j; N+ ]' K5 }
影响国际油价最大的一个长期因素是发现和开发(finding and developing, F&D)新油井的成本,这一成本美国的页岩商能做到低至24美元/桶,国际平均水平是30美元/桶。沙特的战略出人意料地提高了美国页岩商的效率,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德州鹰福特页岩层钻新井的时间从21天下降到17天,钻井成本从450万美元降至350万美元。面对这些闪光的数据,自信的沙特、拿着巨额补贴的中国能源垄断国企、想控制油价保能源安全的发改委,恐怕是怎么着也想不通的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