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首获全球通行证 15.8万辆中华出口德国 0 ]6 a+ q; h# _ & B% P' r" g) B
新浪汽车讯 在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主旋律、自有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品牌强力“上攻”国内高端市场之际,民族汽车工业又在国际市场“一步登天”。2006年11月27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率队亲临德国不莱梅,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一次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民族汽车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此次中华轿车大规模登陆世界汽车发祥地德国──这个拥有顶级技术、市场准入“门槛”最高的国家,不仅是华晨汽车自身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意味着民族汽车在技术、品质、性能方面拿下一张“全球通行证”,从此走向世界舞台已然大门洞开。8 J4 y, L1 J2 z+ f4 g1 }7 M
1 S8 t m; V0 O 2006年,中国将成为第二大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本土汽车品牌出口关系着我国汽车工业乃至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而民族汽车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衡量我国能否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国家对自主品牌出口非常重视并寄予厚望,不惜物力、财力建设“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政策。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态势迅猛,前7个月整车出口数量已经和去年持平,高达17.3万辆。表面上看,自主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顶梁柱,似乎自主品牌已经如愿以偿进入到国际竞争格局中。然而,仔细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布图,形势却不容乐观:我国民族汽车大部分出口流向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不发达国家市场,产品长期难以摆脱“低质、低价、低端”的形象。尽管近年来不少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冲击,但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 c$ ~# V; U7 t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