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1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7 j5 h7 Y0 T! a, s [
当孩子说起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最好的反应通常是不要针对事件本身,而是要针对事情暗示的联系。
' a/ v; J+ z& }- y( \
! m0 O5 R0 K7 {/ d, @6 S5 |# w2 T 六岁的弗洛拉抱怨说,最近她收到的礼物比哥哥的少,她的妈妈并没有否认她的抱怨,也没有对弗洛拉解释说哥哥年长,应该收到更多的礼物,她也没有保证纠正这个错误。她知道,孩子真正关心的是他们和父母关系的深度,而不是礼物的大小和数量。弗洛拉的妈妈说:“你担心我爱你是不是跟爱他那样多?”她没有再多说一句话,而是紧紧拥抱了弗洛拉,弗洛拉惊喜地笑了。这就是这段谈话的结束,而它原本可能会变成一段无休止的争论。2 I6 d s5 M) k5 G+ D/ u! ?, E
4 }( Z _6 B! M7 w) d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对他们永久不变的爱。
& ]3 G+ t& A- N& X* x
+ A0 H) i: J0 ^! L `) K% H 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这样通常比较有效。七岁的格洛里亚回家时心情很不好。她告诉父亲,她的朋友多丽是如何从人行道被推到积满雨水的沟里去的。她的父亲没有追问事件详细的情形,也没有威胁说要惩罚冒犯多丽的人,他就女儿的感受回答了她,他说: “这件事一定让你很不舒服,你当时一定对做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气,现在你还在生他们的气呢。”
' \* w j# ^8 d1 G
) d% U0 W' b5 C' A+ _1 r 对这些话,格洛里亚深有感触地回答说:“是的!”当她的父亲说:“你担心他们也会这么对你吗?”格洛里亚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让他们试试!我会把他们一起拖下水,那一定会溅起水花呢!”她想像着那幅画面,然后大笑起来。这段谈话以开心结束,它原本可能会成为一场应该如何帮助多丽自卫的、毫无用处的、冗长的说教。$ {/ p0 k" x# S0 |
9 M, `% K, ^7 Q+ ~" k" ]1 d8 a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 l9 v- t3 ~" p- I
2 l3 `5 z2 c: R* r$ P; o
十岁的哈罗德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抱怨。
! m5 Y6 f( { t' B
; y9 A! c, d# |: l 哈罗德: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老师说我是骗子,只是因为我告诉她我忘了家庭作业,她冲我嚷嚷,她确实在嚷!她说她要给你写条子。
3 n1 O7 c9 O* P# w, G+ P 妈妈:你今天很倒霉。& M. {8 h L* A8 T
哈罗德:确实是的。
7 H5 K, c# K3 q v. R6 i% S 妈妈: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叫做骗子一定让你尴尬极了。: i/ ~6 g# m3 \5 U3 V# o
哈罗德:确实很尴尬。$ M& p* }) R! W& E: z
妈妈:我打赌你心里一定骂了她几句!) t. V% g7 x+ H5 S
哈罗德:是的!你怎么知道?# ^2 I9 g2 c/ v# a. U5 D3 O
妈妈:当有人伤害了我们时,我们通常都会这么做。
. V( n$ u5 ~/ q) J( s 哈罗德:我感觉轻松多了。
/ \4 y% g2 x% s- N4 q6 X8 }
) I: b" @) H0 l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
( G% C0 }" i i: ], b4 K! O( D% G8 V
当孩子对自身做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 S% {8 \/ U; \; ~" @
' p0 Z, N8 Z) p* w7 ]" a! y 一个孩子这样说:“我的算术不好。”如果你告诉他:“是的,你对数字的反应很糟糕。”这样说是没多大帮助的,驳斥他的观点也没有用,或者给他一些肤浅的意见,如“如果你再用功一点,会好一些的”也没有用,这些轻率的好意只会伤害他的自尊,这种直接的教训只会降低他的自信。+ a. h0 ^% c* K9 s' @) n3 ~; |
0 d$ _5 j, d) S, M 你可以用诚挚和理解来回答他说的“我的算术不好”,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 l% M* d. Z1 }# K$ X4 ]
: N N. ~1 H- Z “算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 K+ \# z; r% l, T7 N+ @
“有些题目很难解答。”
; u- |. h0 q0 a4 H “老师的批评不会让算术变得容易些。”
8 @7 j# F" x7 T* ]7 w “算术让人觉得自己很愚蠢。”
4 g7 C" s3 \' n “我敢断定你一定希望快点下课。”
- b c. z$ S. u “下课时,你会感觉安心的。”! t+ j3 X* T. ~; j6 K6 E( \% z
“考试时一定特别难熬。”4 c! G0 h+ L. }. j/ O2 D3 Z( E
“你一定很担心不及格。”' r1 U" X6 L8 @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怎么想。”/ y) G! H5 V$ ~( C
“你一定很担心我们会对你失望。”) Q; Z+ _% q$ ^) i, \
“我们知道有些课目是很难的。”
; y7 k; _; ?: C: t3 ] “我们相信你会尽力的。”* O5 f0 Z1 ?' F: e9 {3 ^
" I. n+ p& e: `- j5 l 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说,当她拿着不及格的成绩单回家,她父亲用如此理解的态度跟她说话时,她几乎要晕倒,她在心里说,我一定要对得起父亲对我的信任。
O. p% _1 J& L4 h, d# R- o- b( N
只要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听到自己的女儿或儿子宣称:“我很笨。”父母当然知道他不笨,于是他们开始说服他,让他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就像下面这位父亲做得一样:
5 d4 N4 |+ {4 a, K6 Z9 t: c {2 L; E
查尔斯:我很笨。# V$ U5 }4 L# ?
父亲:你不笨。
8 L) y/ w$ A" ?) u/ S4 v5 z% s4 k 查尔斯:我就是很笨。- @# ?2 v; _: {4 _3 Y
父亲:你不笨。记得你在夏令营时多聪明吗?辅导员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之一。5 r' M+ F$ ^% }# _, _* D
查尔斯: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E5 h8 y/ K* U0 @ {
父亲:他告诉我的。
. d( x' X; \1 k$ o7 U- p 查尔斯:是么,那么他为什么总是说我笨?3 k7 T8 |& ^1 N& o0 p
父亲:他只是在开玩笑。
+ ^3 C% k4 P' H0 H 查尔斯:我是很笨,我知道,看看我在学校的分数。! M/ E3 w. q1 P6 @
父亲:你只是需要更用功一点。* W8 G w- a* b- R: n# i
查尔斯:我已经用功多了,但是还是一点用都没有。我没长脑子。
* r' I( W5 O- j q2 `8 M5 W 父亲:你很聪明,我知道。/ n, n$ t; F' S) @9 p1 i( Q. B! [+ Z1 g
查尔斯:我很笨,我知道。% i: o2 x0 j( r: ~% d7 r1 U
父亲(大声地):你不笨!
* H5 P/ K7 ~; h5 { 查尔斯:我就是笨!
8 H7 w$ N' Z% k- C; G9 w. d 父亲:你不笨!笨蛋!
; k9 f0 W4 A7 H7 t
6 @0 F; ~. ?" i) }4 E 如果一个孩子说自己很笨,或者很丑,或者很坏时,我们无法说出一些话或做一些事能让他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一个人对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通常无法直接改变。就像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的那样:“爸爸,我知道你是对我好,但是我还没蠢到把你的话当真的程度。”
0 c) Y- e/ g& \; r5 R( ]4 s2 H9 U4 {' W+ }0 N% ?/ q, b
当孩子表达了对自己消极、否定的看法时,我们的否定和反对对他没什么帮助,他们会更坚定地确信自己的看法,我们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是告诉他,我们不仅理解他的感受,还理解他的特别的暗示。例如:9 G; u$ @5 p7 h- e% ~" {9 K
, W- d3 N6 z7 F7 v
伊凡:我很笨。' C3 `- D% A0 |* j, d
父亲(认真地):你真的那么觉得么?你不觉得你很聪明?
) S7 i, W+ m' X" K, M 伊凡:不觉得。4 H1 T6 N+ w! U/ [1 R& V
父亲:那么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 {* c6 K) Y; z$ e. ~. O 伊凡:嗯。6 P& _; q |) t7 F
' I6 W5 D0 G# f/ r 父亲:在学校里,你一定非常担心时间,担心不及格,担心分数低。当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一定很慌乱,甚至即使知道答案,你也无法正确说出来,你怕你的话听起来很愚蠢……老师会批评你……同学会笑话你。所以,很多时候,你宁愿什么也不说。我想你大概记得你说了什么而大家笑话你的情景,这让你觉得自己很愚蠢,同时也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他的经历。)
- n K% Z# G7 B' A+ l W; Y7 P# E7 T0 p
父亲:看,儿子!在我眼里,你是优秀的,只是你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 i, L1 G* Y E- a* d. A
- b3 Q3 S( Y r6 x. v, q0 o+ ^: u 这段对话可能并不会使孩子立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可能会在他心里埋下怀疑的种子,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无能。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如果爸爸理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可能我并不是那么没用。这段谈话产生的亲密可能会让儿子要努力地无愧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最终,他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许多优点。
+ R# m' J9 _% m6 w% M* J
; ^$ l" x7 b2 Y6 ~- m 当孩子说“我总是运气不好”时,争论和解释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我们每举出一个好运的例子,他都会提出两件不幸的事来反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看到我们非常理解他有这种想法的感受:
% O9 q- R# M) _* B2 S: n; Q/ i' r
1 O' H$ d' h7 T% L4 [5 q 安娜贝尔:我的运气总是不好。" l1 i8 z- N7 T4 m. p
妈妈:你真的那么想? e! X. I* X, C, O
安娜贝尔:是的。$ `4 Y- n9 G/ Z3 Y6 K9 Y+ v
妈妈:所以当你参加一个比赛的时候,你心里会想:我不会赢的,我没有那个运气。% R8 M) V$ i d* [
安娜贝尔:是的,我就是那么想的。
5 ~' N8 t) d7 I/ @" ~7 ]3 K 妈妈:在学校里,如果你知道答案,你会想,今天老师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 I% e+ d) L+ n. ?& }# I 女儿:是的。' z- _% N9 v! E8 f8 c
妈妈:我想你可以告诉我更多的例子。+ e q# Z* ?3 h2 k3 _1 m
安娜贝尔:当然,就像……(孩子举了一些例子。)3 F! B2 L6 {5 i* d
妈妈:你对运气的想法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发生了你认为运气不好的事情,或者运气好的事情,来告诉我,我们可以讨论讨论。
" a2 v0 `& h# K! i& y" ]! v8 E1 c0 k3 G- Z, u! g
这样的谈话可能不会改变孩子相信自己运气不好的想法,但是,她可能会觉得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9 `' h; J& e6 A4 a+ V. V
: k& B5 b" s, m0 c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6-11-11 17:3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