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o0 t; k& E, p! w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俞悦 % s n$ b+ j; @( X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 i2 ?" ~! Z/ Q9 l! t. U2 Z
5 a7 c) ]5 l X2 e# B5 K# Z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部流行小说叫《工作着是美丽的》。那个时候,人们接受的教育是,一个人如果不工作,就叫游手好闲。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5 ~7 U& N! u2 d
% a& a" I/ M3 q
“学疯男”和“老鼠女”% s- N& n$ @; H' e+ M
0 l# ~# Q$ j! P) V! ]1 a
上个周末我参加了两个PARTY。巧的是二者居然都和因兴趣而转型的生活方式有关。 ( G; h& s: O u' @* j. W! {3 W/ R# m" r5 I* N
少波要走了,这次是雅典。这些年,少波一直不间断地忙碌在念书和与念书有关的各种事宜中——北大中文系毕业以后,他一度为电影癫狂,于是去电影学院念了个硕士。当然,他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而且是一份在旁人看来是稳定而有前途的工作。以往他念书,同时也工作,这次比较决绝,他干脆办了停薪留职,抛妻去国地去希腊,只是为了去他心仪已久的大学读艺术史博士。在朋友眼里,少波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学疯”——一没有功利目的,仅仅因为兴趣,读书读到40岁,这不能不让人讶异,就连少波那很见过世面的父母,都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为了兴趣,与工作拜拜,成了少波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K" k: t' p* K' F/ h5 J
3 j1 a0 r# o, m K M
另一个聚会,是为了给同事送别。这位女同事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一直在外企工作。13年的工龄,让她拥有了两套住房,同时攒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备用金。她把其中一套住房出租,在她的计划中,租金用于并不奢华的日常生活,而备用金可以抵挡突如其来的不测。她早已厌倦了“老鼠赛跑”的生活。她说:“当我向老板辞职信,宣布结束过去时态的生活方式时,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套用琼瑶的话说,我的这位女同事心有千千结,据说她小时候的很多兴趣,都以“前途”之名被父母扼杀在摇篮之中,真是“伤心一牛车”。 . S8 z* L7 U E4 C) l8 h: [" \! O8 |; f& l
总之,这是两个让人心绪不宁的PARTY,参与者多是怀着复杂心情离开的。3 Y. a, n* d' `; T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