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张顺初! ^* D2 G; M& R) L
) k# L' g, |$ z! [
我是2008年4月认识余先生的。那时候,我们这些从中国来加拿大探亲的老头老太经常去小区图书馆,天晴打打太极拳,下雨就聊天。一天,西安的老杜说,住在他附近的余先生是新近办好移民来加拿大的,他的老家是湖北的。没几天,余先生来到图书馆,我们第一次见面。一看就是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因中过风,一只手行动不便。但精神很好。他的老家是湖北荆州。在加拿大,只要是中国人就是老乡,更何况我也是从湖北来的。所以一见如故,谈话就很投机。 ( Q6 ?, O7 j$ f% P" B8 K w
. v3 \: _; w$ Q7 }
0 r1 e% m7 Q' i2 K+ m- O2 v+ R1 L& ?9 W& C+ S, t5 o/ M2 j% k7 w
婆媳关系也是我们这些探亲和移民的老头老太经常的话题。一次,我们在图书馆遇到从沈阳来的妇女。她和我们一样,不会英语。看我们象中国人,打听洗手间在什么地方。后来我们就聊起来了。没说几句话,她就哭起来了。她来探亲不久,和儿媳妇搞不好关系。想回去,又舍不得儿子。还有一位已随儿子移民来加拿大的冯婆婆,谈起和媳妇的关系,就眼泪汪汪。儿子经常出差,媳妇在家就气她,她又不敢告诉儿子,怕影响他们的关系。婆媳关系紧张虽然不能说很普遍,但也不是个别现象。" i& Q6 v% v6 A+ l& p0 N |
6 p; s2 E- s% s r8 S& N+ X3 h4 G% j b* y余先生是随儿子移民加拿大的,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为此,他和老伴商定了几条原则。概括成:正确定位,增加互信,多干少唠,逆来顺受。
" |/ }% _) y5 z/ X5 [: h! U4 R
* W7 e- s, Z$ Q8 Z; C0 O/ D( t
- ^) t5 K9 v6 t$ \! d- @4 q9 U. m/ Y8 v- E- _0 W
所谓正确定位,就是不当家长,家里的大事小事,由他们作主,不指手画脚。所谓增加互信,就是换位思考,心灵交汇。所谓多干少唠就是要克服老年人爱唠叨的通病。所谓逆来顺受,就是真情付出,日月轮换,以柔克刚。余先生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这里的概括与解释不一定很全面,很科学,但很实在。说明余先生动了不少脑筋,想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 F5 u6 E; j y- o0 u$ t
6 |; W, Y0 n, ~7 _5 T
4 Z# A' u" A) f0 W, ?# V2 o( d: I
2 F4 b8 U; j4 o! Q5 \2009年9月,我们回中国了。他经常给我打电话,介绍他了解的小区和加拿大的情况,他劝我办移民。后来我们都开通了Skype,更经常视频相见。 2 J6 s9 f; b) v7 @; k& x, _
; V) c6 F K G# O; W" ?4 I/ c
2 E& `8 h% j k5 s4 ~" r
- ]& o% i/ S2 _: e2 L
2010年,我的第二个孙子要出生,我们不能来加拿大。于是委托余先生老两口帮忙找一个可靠的人伺候月子。老两口满口答应,说如果没有找到,就亲自去。结果他们找了好几个人,人家都不愿意承担这苦差事。最后老两口真的亲自出马。辛辛苦苦一个月,把我的儿媳和孙子伺候得好好的。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0 g9 n& y& k2 o2 H8 Q) L2 e
/ i, V: P+ ?+ J; a1 N1 r9 P* Z
$ s; m% o( @" Z: u
今年我们又来到加拿大,和余先生住的地方远一些,但我们经常电话交流,无话不说。
% S( r5 J( C0 b7 M2 i( z/ V3 L& ]2 @9 E2 Q6 p( f4 i' I. w9 Y
余先生现在住老年公寓。一室一厅,宽敞明亮。厨房、厕所一应俱全。
7 w) {! a' s) L9 D( X: {) x/ t9 m$ x4 S# {
问起何以这么快就申请到老年公寓,余先生谈了他这次艰难的安家历程。
+ o. I2 q( r: i |6 }) p( |% R1 K
- @7 L* |' Y% @" W, ?. ^6 Y" _0 k/ m9 K1 w' }* C5 w
4 L4 }( k, g7 J+ r9 b
余先生两个儿子。大儿子移民加拿大,小儿子长年在非洲经商。2002年老两口申请来加拿大探亲,两次都被拒签。经了解是申请表格不符合要求。2003年请专业人员帮助填表后,签证获得批准。2004年来加拿大探亲半年。余先生身体不好,中过一次风。儿子念及老两口在国内,身边无人照顾。2004年在加拿大申请老两口移民。2008年12月老两口移民申请获得批准。2009年3月登陆加拿大。
; D; N/ a% G% J+ q3 F: O9 ?3 n( c$ _; R
婆媳关系,在中国是个永远的话题,谁也绕不过去。登陆加拿大后,余先生为自己制定了几条原则,兢兢业业过日子,但仍绕不过这个坎。
* ^, Z- ~4 T" d5 ]5 x' P: M
* P! Q1 q2 i* j! P- t, S* w儿媳妇是加拿大一公司员工,外派中国大陆工作。难得有机会探亲回家,吃饭时却不与公公、婆婆同席。到后来甚至回加拿大不回家,而在外面租房子住。
+ d( [2 o' i* M! r. s
6 |/ M) S. l. B# R& `4 C- H0 z# V7 F5 _) I* }, J* m5 o# f9 G7 i* o
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呢?善良的老两口高高兴兴来加拿大与儿、孙团聚,到头来变成这个局面。余先生同儿子商量,说我们还是回中国去。儿子说那怎么行呢!国内没有人照顾。现在加拿大移民时间更长,好不容易移民过来了,怎么能回去呢。儿子甚至说,大不了离婚。 * }; R3 K F N4 |& H3 e: H- Q
$ H2 }# U! y! V# {6 D这是儿子对父母的一片忠心。作为父母,怎么也不能让儿子走这一步。考虑再三 ,余先生还是决定搬出去。往哪里搬?买房,没有钱。加拿大有一条路就是申请老年公寓。但申请老年公寓时间太长。如果时间太长,余先生还是决定往国内搬。+ j' i! b! p: R8 e! t
: u% S; y7 ~8 B
社区的华人社团非常同情余先生的处境,纷纷出谋划策。最后以余先生中过风,得到老年公寓管理人员的同情,答应按特殊情况处理。事情办得意外顺利,今年三月份拿到分房通知,四月份就搬家。一个看来很棘手的问题,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得以圆满解决。# Q6 z; J- k9 i: R- ^
7 x4 X/ W, p+ X8 A- ?# j在中国,一个家庭讲究的是和谐,是团结和睦,是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所以余先生并不满足现在这种局面。
. Q5 i$ }5 a4 e# V: B0 e! x! {" D5 \* U0 h. e
我问余先生,媳妇何以如此?余先生说,这个媳妇是湖北荆州本乡本土人,老实本分。那年她考上大学要转粮食关系,遇到一些困难。余先生正是负责此事,帮了些忙。她的父母很感激。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加之有好心人介绍,就与余先生的儿子认识了,就谈恋爱了,就结婚了。初时说起移民媳妇也并不反对。但儿子在具体申请的过程中,没有和媳妇商量。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儿子也有责任。
% V8 A; ^6 q; A* s; h
, D$ E, }: D2 m5 w; u* ?0 L% C余先生还是坚持他的三条原则。他的孙女常来看爷爷奶奶。孙女长大了,上大学了。余先生同孙女说,我们虽然搬出来了,我们还是一家人。我哪天做几个菜,我们在一起吃饭。你回去和妈妈说。孙女很懂事,回去加油添醋,说了很多好话。开始媳妇不吭气,但态度明显好了。后来就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关系也就慢慢的好起来。 5 e( b( A# a+ w. _9 B. s
2 D2 W! L9 e4 T8 T' f; L5 H# Y现在喜欢说硬件和软件。看来这安家也有硬件和软件。在同一个屋檐下家庭团聚,只能说是有了安家的硬件,但这是不够的。只有有了一家人在感情上,和睦相处的软件,才算真正安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