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yawaya # M' f: j9 ]4 W
! j N, ~% J4 W- ]. b `2 U0 u2 R1 o; A
第一代移民与第二代移民之间令人痛心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障碍。既然我们周围的很多人不能用英语与孩子沟通,那就让孩子学汉语呗。多懂一门语言,多开一道门,尤其是中国这道门;不能让孩子忘了母语。这是多少中国家长的美好梦想。可最终多少人美梦成真了呢? 无忧资讯 3 D/ m4 x% X( @% V. O, x
+ n- Z8 D Y6 H6 r- g( L0 j3 F: ]女儿小学四年级时移民加拿大。中文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英文只记着一个单词 apple。入学后,英文进步日新月异,第一个星期发蒙,第二个星期开窍,第三个星期简单对话,第四个星期看明白电视节目哈哈笑,第五个星期与同学在电话里把话聊。我对她的英语放心了,就把从国内带来的汉语课本拿出来,让她接着学汉语。 无忧资讯 . m& X8 c E6 T
9 _9 z% @' T. |. Q" p" b7 @; x! G不知道她的老师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接孩子时,他把我叫到一边,认认真真地跟我谈了一次话:孩子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学那么多东西,你们中国家长对孩子太严厉了,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有害的,等等,等等,就差说我虐待儿童了。我回家同老公商量了一下,既然老师说我们太严厉了,那咱们就入乡随俗,让孩子上课涂涂抹抹,下课欢跑吧。 加拿大 51网 - N/ X0 m1 w, }9 L; ~+ `
9 J9 m2 w! @; x8 k于是,带中国字的书都被打包放到地下室了。如今,同朋友们的孩子比起来,女儿的汉语不如他们,但他们的汉语也不比她强多少。而朋友们带孩子去了多少家中文学校,逼孩子写了多少中国字,与孩子因为学汉语发生过多少次争执,最终结果还是两代人之间语言障碍越来越大,大人的语言障碍是英语,孩子的语言障碍是中文。 - b3 A' x0 n( l
5 E+ z: n+ b, F, O% I t2 D4 r! `
* s$ V; l( ~* N4 n# t! u4 P
" d6 e/ ?; y4 j+ i我曾经去过一家中文学校。讲台上,老师象电视台儿童节目主持人一样讲得绘声绘色,她身后的黑板上写着两个箔萁一样大的中文字。一个星期学两个字,那得学多长时间,你的孩子才能用中文给女孩子写纸条? 孩子12岁之前,你可以连唬带骗加贿赂把孩子拖到中文学校去学那两个箔萁般大的中文字,12岁之以后呢?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还不完善,他们最不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儿。对他们来说,学母语就是一件非常非常不cool的事,同学朋友要耻笑的。青春期的孩子,谁敢与之抗衡?他们能偶尔给你一个笑脸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去中文学校学中文?除非那儿有一个他们想见的女孩或男孩。谁能撅过青春期的孩子? + W& x% L* o6 b$ _) L
6 H: N" a9 L7 D. z8 `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忘中国文化,说好汉语,于是把家搬到华人聚居区,把孩子送到华人居多的学校。孩子的汉语倒是挺好,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却减弱了。听朋友讲,他的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5岁来加拿大,一直在华人居多的学校上学。读中国小说,看中国电影,交中国朋友,吃中国饭店。如今,他已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虽然英语说得呱呱的,但举止思维,着装打扮,饮食习惯却像第一代移民。他的父母整天骂他没出息。他的妈妈带着哭腔说,我们英语不好,没办法,离不开唐人街,我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不就是让他有能力进入主流社会吗?是呀,第一代移民的辛苦不就是为了第二代的好日子吗?第一代移民有很多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的客观原因,而第二代移民就没有太多借口了。 & T' o5 e8 o7 n; W5 ]7 ^' [1 k
9 O) c* C7 U5 I- V. x o# L& g顺便说一声,朋友们那些说不好汉语的孩子大都很有出息,好工作,高薪金。我们互相之间总是传递着这样的消息:谁谁的孩子又涨薪金了,谁谁的孩子又被promote了。这些好消息大大冲淡了语言障碍所带来的烦恼。
6 ~( B. T% |8 @, M6 B: ~. G
0 j8 ]4 w% A. l3 {+ X规劝年轻的父母们:为了孩子,你们悬梁刺骨玩命学英语吧!别指望孩子能把汉语学好跟你们用汉语交流了。 2 \ q R0 j. P& \/ z
, m% N* s: N% G6 v
安慰年长的父母们:别为不能用语言跟孩子沟通而痛苦自责了!儿女们投给我们的笑容是两代人之间最好的沟通,那笑容传递着无数的信息:愉快、满足、从容、自信。那是对我们所做的牺牲的回报,对我们付出的感谢,那是爱的传递,那是the best communication。还有什么比那笑容更让人欣慰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