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99)  鸡蛋( 10)
|
本帖最后由 SheJing 于 2013-3-16 19:24 编辑
+ e' ?4 [8 D5 q7 \
7 ~% z! M, O: P/ D, m晒了几天,本来就黝黑的皮肤变得更黑了。几天前刚回来的时候。。。- M. T. ?, {7 \
( P7 p1 c9 E1 ^- n
黑人同事:失散已久的兄弟,我终于找到你了!
: E8 [+ N' y" M白人同事:你这才像一个合格的50 cent的粉丝。6 {6 _' j: d9 \! I' J* Q7 Y
小老板:我是叫你去牙买加玩,不是叫你入牙买加籍。3 W/ s( v3 [9 R% I0 I. H
大老板:你是谁还有你在我公司里干嘛呢? h6 p- v( B3 s* { ^. D( X6 Q! M, T
前台:神圣的屎,什么发生给你了?
# v; H! k4 X) Z; H' B0 j经理:我早跟你说了,你不用花钱订酒店。打个领结端个盘子进去,他们不会怀疑你的。
' N5 j% F! o3 Q: V会计接着经理话茬子,掏出一张小额美金:过来,赏你的。) n" X/ _# j) S
常去的中餐馆侍应:你这个,晚上出去危险啊,要穿反光衣。2 v5 C- X( j) s% G$ j; c7 H
家里的小黑猫:喵喵喵!!555555555喵喵喵!咱俩同色了,喵喵喵喵!!!4 H- ^ j2 ^+ E
4 s0 K( @$ F* C$ e! f
呵呵,言归正传。牙买加是加勒比海的一个岛国,在古巴的南边。人口只有280万,90%都是山地。听下图里黄色衣服的导游说,那里人平均收入每月220美元,房贷利息高达18%,所以很多人都是大家庭聚居,共同存钱,存一段时间,造一层房子,断断续续的直到把房子造好。50%的家庭有车,但是是给整个大家庭共用的。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美金。龙头产业为旅游业,采矿业和一点点农业。哥伦布先发现此地,后来给西班牙占了,再后来给英国占了,所以岛上的居民从总统到小贩,英语都很流利,尤其是要小费的时候。
7 r5 V+ x. [$ P/ `6 ]- p" p( n
铁打的赤道流水的客。度假来来去去的还是那些玩意 - 阳光,海滩,泳池,雨林,美食,醇酒,购物,游乐。先说吃,很不错,五星级度假村里的自助餐,小龙虾、乳鸽、牛仔骨、熏三文鱼、热带水果啥的基本可以当饭吃。本地小吃的话,牙买加最出名的是他的熏肉。在马路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用空汽油桶为炊具的熏肉小摊。最难忘的却是海边上(请看下图)的一个小餐馆,它刚好靠着一个小渔港,渔民们每天都会从海里捞一些东东上来卖,每天的special都不一样。我去的那天,刚好是红绸鱼和海螺肉。它家用海螺肉,红萝卜和黑椒炖出来的海鲜汤,一辈子都难忘。$ \ J3 R2 C9 p7 P, J! M3 {
" i- s$ ^8 ]7 N: S( I海滩很美,海水很蓝,浪不太大,冲浪时竟然看到水底有鱼群在我身边穿梭。两旁还有珊瑚区,随时可以去潜水。美中不足的是海滩上人多,而且能无线上网的就只有一小块地方。所以我不得不每天早上7点钟爬起来,拿着浴巾去海滩占位子,回房再回笼睡一下。每天除了出游外,就是躺在海滩的长椅上,吃吃喝喝,冲浪寻鱼,举着ipad看书,偶尔回回公司的邮件。
( P$ N U' w) G) S+ G4 Q1 ]
- V) F ?# b2 y& x要小费的人真多,清洁工、侍应、调酒师、现炒厨师、导游、行李、的士司机、按摩师,表演的,烦不胜烦。刚去的时候到前台换零钞,穿着笔直西装的黑哥哥耸耸肩说没有,去旁边的小店问问吧。去了小店,有,但得买他的天价中国货,再找给我。我想这事还真得寻根溯源,于是跑到旁边的酒吧,瞄上了一个口袋最鼓的调酒师,说给你一块钱,把你身上的1元的和5元的都掏出来换给我。Done,捧着一大堆湿漉漉的美金零钞回房。整个trip,包括7天酒店机票吃喝玩乐两人共4500刀左右。. c* x$ K. M" A2 }* W/ A
) Y& d- E1 C7 j9 |5 D* E+ y% v
除了吃喝玩乐外,值得一提的亮点是Bob Marley。他是Reggae音乐的创始人,自由运动的倡导者。很多人提起牙买加就会想起奥运短跑王博特,但他们真正的民族英雄却是Bob Marley。牙买加人崇拜他的疯狂程度就跟6-70年代俺们对毛爷爷一样,到处都是他的海报,T桖,纪念品,歌声。我去了他的故居观摩了一趟,看了看他当年起居饮食,创造音乐的地方。游客们纷纷被他正直的品格、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牙买加以及世界流行音乐的贡献感动。我也觉得很感动、崇拜,因为这家伙虽然36岁就去世了,却有4个老婆12个娃,死后还有人每天颠簸几小时的山路去看他。7 m; I- h1 { ]0 ^" u
B/ N) T% ~$ X ?; X
归途去机场时有个小插曲,我们的省优部优国优的宇通客车,在满车的肥胖加拿大人的折磨下,终于在一段山路上抛锚了。替换的车还要一段时间才到。炎热拥挤的车厢里,全部都是要去赶飞机的乘客,但30多分钟内,硬是没有听到一句怨言。车来后,像是事先经过训练似的,老幼妇女排队先上车,青壮年男子们则走到车旁,交头接耳了几句,自发地开始为司机转运行李、收拾工具、引导过往车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两个牙买加司机都看傻了。当我们带着满头汗回到车厢时,得到了是妈妈和妻子们的掌声与欢呼。
5 G) V7 v1 a; z& @* J
* k3 l* F$ N8 J: W4 D拍了些相片,有兴趣看的可以顶顶~. L M9 Z! L3 n4 b; P
3 I6 y+ b1 Y: H! g3 O" Q-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