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3-3-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好感动。。。7 T" y: q# j" |! Z: f( i
5 R- s% n' |' |! e
2013年2月25日,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夺得最佳导演奖。此外,这部荣获11项提名的3D电影还收获了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配乐3个奖项,成为今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名冠世界的大导演,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竟语出惊人地自曝:“我是个怕老婆的男人,没有我‘强悍’的老婆就没有我的今天。”! i; {. E0 o4 a, l( P
) F" L: M/ e& T$ w7 ]2 O0 V
李 安8 w! B& `: s( H
# ]! i" n% z8 Y3 m: z3 v
1954年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德安。国际著名华人电影导演。曾任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1975年始,先后就读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戏剧导演专业,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97年凭《冰风暴》轰动国际影坛,并确立好莱坞A级导演地位。2009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为坚持拍电影的“最伟大导演”之一。获得金像、金球、金熊、金狮等众多国际性电影大奖。
8 c# @8 [6 E3 j- _( a+ _
6 W( O8 d0 _5 b6 D- l% @6 K 异乡遇知音,才子赢得佳人- q' `) M$ b3 s$ Y
" {) h. }9 K! j 李安祖籍江西,父亲是中学校长,教子极为严格。家庭带给李安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4 R. k% C5 Z4 c& I
# h" D& y3 K8 t @" O
尽管李安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他还是不可抑制地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他做出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恼火的决定——离开家乡,报考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艺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父亲曾经赶到台北,想把儿子拉回家,没想到从小到大一向听话的李安这次就是不顺从,任凭父亲怎么劝,他始终不改决定。在艺专读书期间,李安对演戏和电影制作越来越有兴趣,曾获得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
: k; l0 t z* }( F4 B8 {9 C- [1 g6 f1 e& r' j4 Z
1978年年初,李安前往美国留学,这期间,李安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林惠嘉。( u. ~7 Y' _+ e. W" ^/ l ^7 ?
- H5 ^3 A. o; ^: j
$ m5 | H/ K! U. r% P) Z7 n3 R
) |; X5 I3 _# f. r
当时李安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偶遇了这位身材高挑的台湾同乡林惠嘉,她有一双格外明亮的眼睛和开朗的性格。李安非常喜欢她挂在胸前的那支墨绿色的签名笔和她入会时那个龙飞凤舞的签名,他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女生身上一定有非常优秀的素质。“你的字真漂亮。”当晚,李安端着酒杯与她攀谈起来。一聊之下才发现,原来两人是同一所学校的留学生。当时李安留学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而林惠嘉则正在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两人的校舍间隔不到500米。
) [3 {8 D* j) w: t. f. [. C. Y9 q$ ?! J! i- ^9 b3 B
“意犹未尽。”这是李安在聚会结束后和林惠嘉告别时的分手语。林惠嘉莞尔一笑,取下挂在胸前的签名笔递给李安说:“这个签名笔送给你,我知道你‘关注’它很久了。常联系!”随即摆手离去。/ i; a, F8 v0 v) a4 [
`) I! x1 I" E2 \3 r6 C) R4 \
# I0 m& o G% @2 `: }1 E' C$ w y
$ o: D; V7 I! E 第二天,性格腼腆的李安主动找到林惠嘉,约她到体育场去看球赛,对李安也颇有好感的林惠嘉爽快地答应了。身处异国他乡,两颗心彼此温暖呵护,渐渐融合在一起。* }. h- P4 G+ T6 Q
0 V; j0 w* M: @
每个星期日,林惠嘉总能接到李安打来的“热线”,“电话粥”煲得温馨又甜蜜,她能感受到电话那端一个男人火热的心跳。而自称不善言辞的李安,也不明白自己为何突然间变得口若悬河,只要跟林惠嘉呆在一起,就像找到知音一般,总有说不完的话。李安说,林惠嘉是自己的最佳倾听者,她虽然没有女性特有的娇媚,但她的声音有股神奇的抚慰力量,每当心情欠佳时,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所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 Y1 ?7 ]( z( P! P( p7 M3 {$ H6 F% C( X' k. p* q
1983年7月,徜徉爱河5年之后,李安和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婚礼。婚礼中西合璧,有上百人到场祝贺,连牧师也连连称赞,婚礼誓言在进行中曾数次被掌声打断。李安父母也赶来参加婚礼,他们坐在一张大红被单铺成的床前,接受新人施礼跪拜,当他们起身时,婆婆突然泪流满面,拉着林惠嘉的手说:“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让你结婚结得这么寒碜!”林惠嘉说:“我不在意表面东西,只要两人感情好,这比什么都重要。”5 S* ~) V/ E- B; l' m, U0 T
8 K1 A+ N/ Y/ v4 {9 r: _
这一切引发了李安的创作灵感。多年后李安回忆说,他拍的电影《喜宴》中的很多情景都是他当时结婚实况的翻版。而那条红床单,李安至今还珍藏着。
) A7 ~0 h0 s2 N( [! j+ }+ J, M( u5 F& f( ]7 g
妻子做后盾,苦中求索蓄势待发
5 g8 v/ u O$ g) d! _/ q4 S9 F5 }5 S! \: Z0 ~. i" `" m$ w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李安便彰显了导演方面的非凡才华,1984年,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及最佳导演奖,并取得电影硕士学位。
& `$ o4 g+ z/ h9 t9 ]* W
0 l* j y0 t4 S* ~- N 1985年,李安纽大毕业时,林惠嘉还在伊大攻读生物学博士,并且他们有了儿子阿猫,当时考虑孩子太小,妻子又没拿到学位,他决定在美国逗留一段时间。1986年1月,林惠嘉终于取得博士学位,从伊利诺斯市搬到纽约郊区,两人才结束分居生活。
0 O2 g1 Q8 n" M0 @, c: V4 S3 a, D9 z* K
毕业后,李安打算在美国开拓自己的电影天地,然而,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在好莱坞闯荡,简直比登天还难。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霉运缠身的李安,一毕业即失业,涉世不久,便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 M ^% x G$ a X& ~
' h3 J( s* i5 i+ m 那时候,李安的家庭,有点像“母系社会”,精明能干的林惠嘉,成了家中顶梁柱。她在纽约一家药物研究所工作,工资虽微薄,却能够养家煳口。而身为一家之主的李安,倒无所事事,整天呆在家里带孩子,买菜烧饭当家庭“煮夫”,一日三餐,酸甜苦辣,鸡零狗碎,他的锐气和激情,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消失殆尽。陷入困境的李安,前途黯淡渺茫,一筹莫展。
- Q A$ J9 P( ^5 h" q1 c+ E; r
3 o. r% D2 H, V1 o4 f: L# ?# r 那时,李安困惑难堪,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听说了女儿女婿的状况,岳父岳母千里迢迢从台湾赶来,林惠嘉怕丈夫伤自尊,接机时就提前嘱咐父母:“你们可千万别提拍片的事,他最近心情不好,我怕他面子下不来。”妈妈心疼女儿:“我看你都累瘦了,弄个大男人在家养着,这算什么事嘛?他是男人,应该出去赚钱养家才是!”- {" q& d/ n0 R3 e, l
( F' D- `$ Y% J# G6 U/ B( a/ X 李安每天腰扎围裙,下厨为二老烹饪美味佳肴,岳母向来看不起游手好闲之人,常拿话敲打他:“李安,凭你的烹饪手艺,开个饭馆都行,何必呆在家里吃闲饭,如果你愿意,我出资,你来经营!”李安未置可否,明白岳母话中绵里藏针,一语双关,他面露尴尬,心里五味杂陈。 女儿拼命赚钱养家,女婿却赋闲在家吃软饭,岳母心里怎能平衡?有一天,趁李安不在,母亲便跟女儿唠叨:“你真想跟这种无用男人过一辈子?”一句话戳到惠嘉痛处,她不由潸然泪下:“我有什么办法,不是李安不想做事,而是他没有用武之地。”
( V# }' q/ \: r' Q# h2 U# D. L
- [5 k( q# t+ v6 x1 P 母亲的善意提醒,也在林惠嘉心里激起微妙波澜,环顾左右,那些与自己同龄的姐妹都纷纷攀高枝嫁豪门,活得幸福滋润,再看看自己,因操劳未老先衰的面容,她的心态一度失衡,不过很快又调整过来,她想通了,越是困境时,夫妻越应该互相支持理解,比起丈夫所受的心灵痛苦,自己身上这点压力算不了什么。想当年,就是冲着他满腹才华,才决定嫁他的,电影是他一生唯一的选择,所以无论他处于低谷或高潮,自己都必须接受。& h. m7 F. s/ l/ ~& }* ^
: h2 _' n" S$ w! p2 b4 Y 贤妻来把关,成名之后还需清醒* K+ F) [& C# u( V- j
2 S! Q4 v8 n; R# v% I7 K" L
“蛰居”的枯燥生活,磨炼了李安的性情。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地,不停地到好莱坞碰运气,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许多人都嘲笑他拍电影的热情是痴人说梦,而林惠嘉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6年中,夫妻两人从未到外面吃过饭,即使冬天林惠嘉也不用护肤品,她笑说自己很耐寒。林惠嘉宽容、能干,李安温厚、内敛,她的理性遇上了他的感性,就好像一座天平,为这个家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的平衡点。
e3 ~/ k/ t. p! I$ r
k( N. F- K9 l. ~! l3 a. w+ [ 经过6年的磨炼后,李安的“中国功夫”终成正果。1990年,台湾有关部门征选剧本,李安编写的《推手》一举获得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奖金高达40万,之后很快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开拍了。这部电影是李安导演生涯中的第一部长片,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他也因此获得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所有人都称赞这个突然杀出来的青年导演,而李安此时已经36岁了。& Q! Z: J Q& p! V z
. ?2 O4 z% g" ^1 u: @/ u( J
那次奖金拿到手后,李安第一时间就把它交给了妻子。本以为林惠嘉会去买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谁知她却做出了一个令李安惊讶不已的决定——把钱借给了李安的弟弟。当时李安的弟弟李岗做生意赔了钱,正需要大笔资金以渡难关,嫂子的决定仿佛雪中送炭,让李岗多年后仍然心怀感激。
% f( p, {( H, G9 S9 ]% a
* V+ G& O: V* N) A! p' l" ?5 J' D 家庭的温情与和谐促发了李安艺术细胞的“裂变”,之后李安乘胜追击,又拍了题材较为敏感的《喜宴》。这部影片上映后在台湾中老年家庭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票房纪录创下了历史新高。李安作品中流露出的不紧不慢,平淡之中透着张力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随后,该片不仅获得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而且还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十六届亚洲人、美洲人国际电影节最佳编辑奖,李安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9 W6 n' U& C- T0 o
/ \$ E! `" f9 W0 Q9 T- c 经过时间历练与打磨的李安愈发彰显出他过人的才气和特质。1994年,李安执导了《饮食男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亲三部曲”。该片获得了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名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看到李安整天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林惠嘉把李安摆在家中的各种奖杯收了起来。李安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如果换了别的女人,可能巴不得到处炫耀呢。而妻子是那么的睿智,知道怎样才是对丈夫最好的帮助。他对妻子说:“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我一定会给你捧回一座奥斯卡金像的。”
$ Z l Z5 C' B# `
! P9 f5 q. {. F" t8 ]; e6 q( E 1999年,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徐功立力邀李安执导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从未导过武侠片,林惠嘉鼓励他说:“谁都有第一次,你不尝试,怎么就认定自己不行呢?我相信你,你能行的。”林惠嘉还特意找来了大量的武侠片,陪着李安一起观看,边看边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4 j0 L0 X3 N, V
! D8 i2 G( o9 t# ~ 李安投入到了紧张的准备和拍摄中,为了不让他分心,林惠嘉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李安到大陆拍摄后,她更是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除了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外,还听他倾诉遇到的不顺心的事,然后耐心地帮他化解。假期时,林惠嘉还带着两个儿子从美国飞到大陆去探班,让李安无后顾之忧。, {: r" O% E' Q% e, W/ O
+ P* P5 @6 w- T i* B, C2 U- m, V4 Y
2001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李安凭借《卧虎藏龙》夺得最佳导演奖。当他手捧奖杯时,幽默而深情地说道:“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龙》里所有女角色的典范,坚毅、笃定、宽容、温情……”
4 Q7 o; E1 `4 V; t- B5 Q/ n8 K0 I \% w2 }" |: J! t
国际名导俯首甘做“妻管严”" T6 `" q0 H9 B8 l
, X7 \0 \/ V, Q0 W
《卧虎藏龙》成功后,李安又开始了新的探索。2002年,他执导了耗资1.5亿美元的科幻片《绿巨人》。影片上演后,虽然票房不错,但却招致一片骂声。许多媒体都对他冷嘲热讽,说李安根本不会拍科幻片,拍得四不像。
, u# k* N3 J8 v; B/ J6 |* n7 k& d1 I
6 Z4 z# g3 C! N& m8 Q" C 一直顺风顺水、生活在荣誉赞美中的李安,一下子被击蒙了。看到丈夫丧失了自信,林惠嘉非常焦急。她找来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将肯定李安的报道一一剪下来。为了让李安心情好起来,林惠嘉拉着他去旅游、散步,甚至拉着他一起去买菜,一起下厨房。她不断地鼓励他,让李安终于从低迷中走了出来。" v2 k" C+ w$ v2 F& \& H9 j
3 @1 k4 ~6 }7 _; w2 @9 }! g; d' H 经过两年的等待、寻觅,李安终于等来了《断背山》。《断背山》的剧本在美国电影圈至少漂流了六七年,既没有导演愿意拍,也没有公司投资,只有李安相信自己的眼光,对此,林惠嘉很支持他,为了力挺丈夫,在《断背山》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一向不爱出头露面的林惠嘉带着两个儿子出现了……
. {: W0 `" C: l& S5 f# @7 u# w+ B/ z$ u* L T z1 \7 h8 B2 |* O4 m
果然,《断背山》在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及2006年美国电视电影金球奖上大获全胜后,又为李安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荣誉。两个儿子为李安总结了成功秘笈:“爸爸很幸福,能够娶到像妈妈这样的女人,这是爸爸成功的原因。”
' B5 V8 v1 j ?2 l- _9 @( B$ ]
! B3 a8 z2 S p% y 已经名满天下、获奖无数的李安,依旧低调谦逊。但谦逊只是在现实生活里,电影的世界里,李安并不谦卑。在他儒雅外表之下,是一颗狂野的心。他喜欢冒险、喜欢走钢丝,尤其这十年来的电影,从《卧虎藏龙》、《绿巨人》、《断背山》、《色,戒》到《制造伍德斯托克》,他始终游走于东西文化禁忌的临界线。这一次,酷爱在电影中冒险的李安,索性花费4年时间,拍了一部讲冒险的电影,这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T: F# O/ b$ M5 Q# z* ^, Q/ F) p# E# ` J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派(Pi)的印度少年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共存的故事。李安很喜欢这部小说,还推荐给了林惠嘉和儿子。有一段时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了李安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将这部充满哲理思辨的小说改编为主流商业大片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林惠嘉的鼓励下,李安还是决定一试。他解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办法是:3D。电影圈公认,有三种东西不能碰,小孩、动物、水,结果在这部片子里聚齐了。
. r! M2 a' N9 [0 U2 i- A# T2 O5 `/ |5 C& S2 F
李安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自己“最辛苦、最难过、最困难”的一部电影,他为此带领3000人工作近四年。该片被美国时代杂志称赞为“下一个《阿凡达》”。
+ f6 T0 f! Q! ^7 g! q8 o' {* _$ {- c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2月25日,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现场,以11项提名入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除了让李安荣获最佳导演奖,还拿下最佳摄影、最佳配乐和最佳视觉特效三座技术类奖杯,以四座奖杯的战绩,成为此届奥斯卡最大赢家。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更感性地提到:“我要感谢我在台湾的家人,我的太太,我们已结婚30年了,我爱你。” b& Q% V: {8 V* ^. I
5 ~) a! [ b# E) f4 \0 A" I: _, ~$ { 尽管李安不负众望,再一次捧起了奥斯卡小金人,作为妻子,林惠嘉仍然不忘“敲打”他:“不管你得了多少次金像奖,你还是那个李安。家不是片场,你该做的家务还得做。” 从当年默默无闻的“家庭煮夫”到今天全球最著名的华人导演,李安在生活态度上没有任何改变。说起婚姻生活对自己的帮助,他颇为自豪:“结婚30年来我从来没和老婆吵过架,因为我是个怕老婆的人,总觉得老婆讲的话句句都是对的……有这样的老婆管着,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0 I( r% [$ ~6 I/ ~8 I8 H
7 c2 V9 D) u* J
|
鲜花鸡蛋JoyceAccSG 在2013-3-1 17:14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