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541)  鸡蛋( 13)
|
文章来源: 卫报 于 2011-10-20
; w9 H+ D* ]) Q2 Z
! c2 k7 t$ i3 F0 q& m& L4 L7 l7 R" S2 Y3 X& U; n# [
7 ^5 A" C' } s
沈阳市民走过一组为城市提供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前。
$ j4 H J9 m- |" H. P4 r/ Q& G
% d/ a6 s' R% D! h! l( U$ A A9 r
* }1 O2 O! x% |& R克里斯蒂娜·拉尔森(christina· larson)是美国一位著名的记者和编辑。她经常关注中国的一些热点问题,其报道多见诸于《时代》周刊、《外交政策》、《华盛顿月刊》和《经济学人》等杂志。近日,她在英国《卫报》发表署名文章,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沈阳,着重介绍了这座曾经的污染之都如何完成蜕变,让蓝天再现。以下为文章全文:
9 h. v5 \. a3 u% w w6 C# o" a在童年的记忆中,何欣(音译)记得沈阳的天空几乎每天都是灰蒙蒙的。出生于1974年的何欣回忆说,“如果我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去学校,等我晚上回来的时候衣服就会变成灰色,尤其是衣领口,整整一圈都是黑色的煤灰。”
- c- G' \0 q$ J7 c, Y3 u; h7 O9 }) Z+ b" z/ D+ M
何欣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这座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是中国东北省份辽宁的省会所在地,以重工业和制造业而闻名,同样闻名的也包括它的煤灰和污染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何欣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远眺铁西工业区所看到的场景。铁西区是几家大型钢铁厂的所在地,也是中国首个模范工人居住区。何欣说,“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如果我从一座高楼远远向铁西区看去,所有我能看到的都是成片耸立的烟囱,以及不断翻腾出来的黑烟。”
4 B/ Z0 H6 z. l1 C3 o7 M$ E
7 Z) h" G; j& C7 W. _6 m不过,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了过去。在铁西区,你再也看不到标志性的大烟囱和成排的由红砖建造的工人宿舍。何欣现在已经是百奥源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了,经常在沈阳、北京和美国圣路易市之间飞来飞去。对于他而言,今天的沈阳已经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
$ {2 T* x% C3 s( j; \# c, |1 U' e( m7 @$ k1 P: Y
何欣说,“虽然沈阳还不算完美,但是这座城市的空气已经变得越来越干净了,让人感觉几乎不是在中国一样。唯一不变的是毛主席的铜像。”他指的是矗立在沈阳市人民广场中间的毛主席雕像,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毛主席雕像之一。
1 c% A; A( ?. z* N, M( F: b' B
3 U: y+ E# `: }( p: x* ^$ z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老大哥”苏联的帮助下,沈阳在毛泽东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今,沈阳又迈开大步向更新的目标前进。去年11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麦肯锡公司合作的城市中国研究计划(Urban China Initiative ,UCI)发布了中国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这一指数是在对2004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112个城市的18项环境指标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其中沈阳在环境改善方面拔得头筹。
) ~- e: h8 A* ~0 k. D# o根据城市中国研究计划公布的报告,截止到2010年底,沈阳已经将所有重工业企业从其核心城区搬离。在新建的居住区内,燃煤供暖已经被天然气所取代。城市的绿色空间在2005年到2007年期间增长了30%。更重要的是,沈阳的重工业企业已经从市区搬往城市外围,这一举措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沈阳的硫化物排放量一度曾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目前,沈阳已经拆除了大多数老旧工厂,同时兴建了很多新的设施并购置了大量的脱硫设备。麦肯锡公司上海办事处主任乔纳森·韦策尔(Jonathan Woetzel)称,“沈阳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明显的。”
; Q7 c% w& i" x/ ]
$ K3 N$ e4 f( F& Z; j, B7 V所谓眼见为实,我在上个月曾亲自造访沈阳。在四天的行程中,除了天空间或出现一些云彩和下了一场雨,我看到沈阳的天空都是淡淡的蓝色。只要你曾在中国的城市生活过,你就会知道由于天气和风向的原因,中国城市的污染程度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沈阳的天空不是一直和我看到的一样明亮,但是这个城市在重现蓝天方面所作的努力从未停止。当地居民告诉我,沈阳的天空比起十年前要清澈了很多。7 ?2 U# i' D7 q' S0 @7 f
$ u0 ~/ S% q/ v* b1 x7 G
铁西区再也不是何欣记忆中那个遍布烟囱的地方了。宽敞的四车道,栉次邻比的高楼大厦,还有一个家乐福超市和沈阳第一家宜家家居都出现在这里。很多居民楼前的街道旁都种植着成排的银杏树。沈阳其他中心城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 n$ t0 _8 G0 b u# @9 d2 ~
: C" B3 ], [# I" j6 Z8 p& M当然,我并不能因此就给沈阳贴上“绿色城市”的标签。目前,伴随着这个城市掀起的建设热潮,大量的建筑灰尘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此外,虽然沈阳的污水处理率达到了77%,这一数据比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水平都要高(全国平均水平为70%),但是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标准。不过,这个问题依旧值得关注:是什么让一个曾经以煤灰污染而著称的城市完成了蜕变呢?5 u) @8 w( ?; y+ [- I/ a _
( B9 ~8 F" ~% b7 K6 {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所在地,曾在毛泽东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中心角色。沈阳市环保局的一位空气质量专家告诉我,“老实说,要关闭那些仍然在赚钱的工厂非常困难。但是沈阳很多工厂里的设备都已严重老化,大部分都是50年前的产品。从经济学角度讲,这些设备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她也承认,在中国,经济部门和环保部门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没有其他部门的同意,很多事情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w6 f0 U$ Q+ a* S然而,这一变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且是有代价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减少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扶持,鼓励它们走入市场进行竞争。如果说沈阳的很多工厂在上世纪50年代还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工艺的话,那么在半个世纪以后这一优势并不存在,因为很多工厂的设备开始老化,企业管理部门越来越臃肿,工作效率也极其低下。上世纪末,沈阳市政府关闭了从铸铁厂到农业设备制造厂在内的上百家工厂,大量工人下岗(据初步估计,沈阳当时的失业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本世纪初,沈阳大规模的拆迁工作开始,工人们夜以继日的拆除那些老旧的工厂和设施。
7 S9 t. H" F. p" M* D. G q
- X) k& l6 a Y$ R# P' V在此期间,沈阳很幸运的出现了一位拥有创新意识和领导魅力的环保局长李超。他采取了很多积极的举措,比如开设环保局官方博客和市民投诉热线,欢迎市民对一些空气和噪音污染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与政府负责建设和发展部门,以及各区政府的目标经常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有效的管理重建工作。1 a! Y8 T9 q( N! I
U' g4 t4 G- T+ }当重建工作来临时,铁西区区长李松林知道没有回头路可走。他的目标不是要重建一个工业区,而是为中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打下基础,并吸引轻工业前来投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积极和沈阳市环保局以及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进行协调,并开发出一个土壤去污项目。李松林希望该项目能够将原来一些工厂,比如沈阳冶炼厂留下的土壤污染问题加以解决。据新华社报道,沈阳冶炼厂于2000年被拆迁,政府投资了1900万美元处理其遗留下的污染问题,如今这块土地已经成为住宅用地,其投资价值也翻了数倍。总之,这一举措让当地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 J- U- D( k5 U( j
7 ?3 ^# a% Z3 {" }* ^+ c对于一些大型基建项目,沈阳市也因为其良好的理解和协调能力从中央政府获益颇多。在中国,中央政府每年都会为一些新的城市基建项目提供资金,不过这些资金如何使用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都是无从了解的,但是沈阳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沈阳市最近获得了来自中央政府关于建设地铁的拨款,如今该项目正在建设中,第一条地铁线已经于2010年开通,第二条线路预计于明年开通。8 T. v' W# F2 a, S, @4 G+ F# _
" k) l8 h3 I) i资金支持和统一领导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韦策尔称,“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那些在环保方面做得最好的城市,通常是那些在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间的协调工作做得最好的城市。”
" }: m; w% L; [3 J& E7 m
- ^0 F8 u2 k% c* X近来中国曝光的很多关于环保方面的消息都不是很好,从水资源短缺到能源需求上升等等,但是沈阳取得的成就至少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指引的方向。或许,与匹斯堡和伦敦(上世纪50年代,伦敦的污染非常严重,甚至在中午的时候都看不到太阳)一样,中国那些污染很严重的城市最后也会慢慢向这方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