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如果孩子大声嚷嚷“我讨厌奶奶”,你是不是会很自然地批评他:“奶奶是长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接下来就是一顿教育。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问他:“为什么呢?”他也许就会说,“因为奶奶更喜欢小弟弟,她都没有抱我那么多次”。这样,你是不是就不会怪他是个不懂规矩的“小恶棍”了?而他的不满也会在这样温和的引导下很快过去。
( v% M; L: c. \, `1 r: O对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表示理解,大概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Q- ~# }# p: `) e
专家告诉我们,情绪得到理解和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快乐和健康,更愿意与别人合作,将来学习成绩也会更好。而情绪理解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应当毫无疑问、毫无指责地接受孩子的情绪,特别是他们的负面情绪。比如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气鼓鼓地告诉你:“今天老师很凶很凶地批评我,弄得大家都笑我。”你不能说:“你又做错什么了?”这时候的他最需要妈妈了解他的坏心情:“哦,那你当时一定尴尬极了。”* c+ v1 i+ s) ~/ _
无条件地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纵容孩子,让他为所欲为。 _8 S. s" I1 Y k& A# K
你可以理解他和小伙伴们玩得迟迟不肯回家吃饭的心情,也可以了解他滑冰时不愿被头盔束缚,自由自在滑行的愿望。但是规则就是规则,尤其是涉及到安全问题时,你完全没必要退让。其实你大可放心,当你对孩子情绪发自内心的理解被他感受到时,他就会认为自己是被理解和尊重的,那么之后他也一定不那么爱找麻烦,要知道孩子的天性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0 C) V' r# r. A, `$ p8 [* _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在意自己的感觉,即使婴儿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当小baby微笑地看着妈妈时,妈妈的目无表情一定会让他立刻拉下脸来,并表现出失望的样子。当孩子慢慢长大时,他更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 }6 a% g8 j, ?; {既然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感受如此重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容易被怎样的情绪问题困扰吧!
; Z' G+ ], ~( c9 S3 H: C0~2岁的宝宝:需要无条件的宠爱
, Z0 C3 `# R1 P1 A8 |! R小宝宝正在慢慢了解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他能从别人那得到什么。他希望最亲密和最信任的妈妈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无条件地照顾他,宠爱他,即使有时他有些小闹人。
' X$ m2 v3 E5 r( {6 K/ L# D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 m+ w/ |7 H& p/ z
第一时间的回应。如果宝宝哭了,尽快找到他哭的原因,是饿了,想吃奶了?还是尿湿了,想换一个尿布?或者只是想让妈妈抱抱。不管因为什么,对这么小的宝宝来说,立刻满足就是最好的回应。你可以对他说:“宝宝哭了,一定是哪里不舒服了才找妈妈的。”他还听不懂?没关系!他听不懂你说的话,却能感受到你温柔的声音和语调。 I3 D2 _ L/ j
用面部表情配合他的感受。其实这并不用我们教给你,妈妈的本能也许早就让你熟练于这个方法了。孩子哭时,你假装出伤心的表情,孩子笑时,你也跟着他笑。* P7 j9 ]5 ^$ B* W* d. O# f: m$ R
2~3岁的孩子:需要探索和独立感
$ B) A" H4 C/ S- _- P9 I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到处走走跑跑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也让他兴奋不已。这时,当事情没有按照他希望的样子进行,或者周围的人不事事顺从他时,他最容易感觉沮丧和生气。* I# I+ U- c3 u" M1 x
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9 l4 M, C1 y2 ^- T% [: o
让他对各种情绪开始有些了解。在两三岁孩子的眼里,所以事情只能被分成两种:好的和坏的。尽管如此,你还是可以让他开始慢慢了解一些更具体的、描述情绪的词汇,比如伤心,失望。把感觉和学到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描述自己的感觉,一旦他能把不良情绪说出来,那么他也就不那么容易大发脾气或者攻击别人了。7 U# x! Q. t6 s6 c' f
让他自己慢慢来。这时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希望找到独立的感觉。当他发现自己能拉上拉链或者搭个小积木时,会又兴奋又激动。所以在他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时,你最好别插手,除非他主动让你帮忙或者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
2 x/ i& G% p7 z; o2 ?- ^: N3~5岁的孩子:需要在增加的外界互动中体会更多的感觉
3 v' s. Z' }8 y! \8 u! J- [和外界互动的增加会逐渐给孩子带来很多强烈的感受和情绪。其他小朋友不让他玩一个他很喜欢的玩具时,他会气疯掉;大孩子模仿怪物的叫声会让他害怕极了;他最喜欢的那个小伙伴不怎么爱和他玩也能让他非常地伤心和失望……6 O6 |7 C8 u% H* m+ B! Z' u# N
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
# H O$ r% M9 ^# I1 f常常对他说“我知道”。有时候,这样简单的三个字比苦口婆心的劝导要管用得多。“我知道你想穿上和灰姑娘一样水晶鞋”“我知道你明天不想上幼儿园”“我知道你不喜欢吃胡萝卜”……仅仅是温柔的“我知道”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了解他的想法。$ w3 e# y, Y: @4 U' J3 V
避免“但是”。虽然,除了理解孩子的情绪,你还需要让他了解规则,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如果你在对孩子的情绪表示了理解之后,紧接着的下个句子就是“但是,……”那么他会很容易感觉,前面的理解都是假的。所以,同样的情况下,不要说“我知道晨晨很让你生气,但是不管怎样你都不能打人”,只是简单地把它拆成两个句子就会好很多,“我知道晨晨很让你生气。你不能打晨晨,因为他会受伤的。”
# E7 S, @9 k1 x4 `. B& {留给孩子一点空间,不要急于安慰。听说其他小朋友排斥或者嘲笑你的孩子,做妈妈的一定感觉不舒服。但你也不需要立刻安慰他说,“他们不对,你是个好孩子”。只是简单的说出他的感觉就好,“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会难过的”。也许这就能让他感觉好多了,等冷静一些之后,他也能更加客观地回想刚才的情景。8 G: L: C! E+ _0 P& v
5~8岁的孩子:需要融入小伙伴的圈子中* b- j9 W( C9 J* }
他越来越多地关注家庭以外的世界,融入小伙伴们的圈子对他来说最重要。7 O5 F( m. X9 y
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 E' B! H8 S- B% H/ {# X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做让他尴尬的事情。比如和他再见时,亲他一下,尤其是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他也许会觉得,这样做让同伴认为他很幼稚。
+ d- P3 V6 R u. Y% }/ G用合适的方式教他规矩。“我知道”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依然有效。“我知道你不喜欢林阿姨。你见到他时,还是应该和她打个招呼。”这样情绪理解和正确的行为教导都不耽误。
P; H' W' i( p4 f8~12的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1 }7 Q" p: \1 B5 o/ z3 F
大孩子最关心自己在朋友当中是否受欢迎,样子是否够酷,有没有足够的隐私。
) Y9 Y# o6 i4 y6 `' ?6 r3 ?7 N
4 y6 a l3 G$ B8 j* f0 @2 M' H父母这样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 ?3 b/ N& I7 E% Q# L( h
尽量让他自己做决定。但是如果要求太过分,比如晚上单独出门,那么你还是需要告诉他,“我知道你想自己出去。可是晚上外面不安全,我们不放心让你单独出门。”
+ H4 ?, M. @4 J& f2 A保持他酷酷的形象。不要在他的朋友,你的朋友或者其他亲戚面前,谈论他的感觉,比如最近的一些沮丧、不安和气愤。- C4 B- |$ S. U7 Y2 l+ x7 v( y
在家里给他足够的隐私。学校里功课的紧张,以及和同学相处的压力一定非常累人。所以,在家里他需要一些单独的时间和空间回想一下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