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  鸡蛋( 1)
|
在解决行为问题之前,您需要了解一点关于猫的行为的知识,知道猫的这些行为的含义。
, i. Y1 @9 `8 G5 L% {
% [4 r/ m/ L* N- `" x( t- @猫咪相互之间的交流有许多奇妙的方式。其中的一些方法非常微妙,我们人类不够敏感,无法理解它们在说什么。猫常常使用温和而克制的肢体语言。轻轻地一摆尾巴,或耳朵微微地一动,都可以向另一只猫传递包含千言万语的信息。
' h4 X) z0 ^$ Q' L4 y4 T- L
$ ^0 K+ Y9 @) K9 m$ G. f' _但是由于它们的肢体语言很隐晦,我们常常觉得它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试图解读它们的信息时,常常会犯错误。猫开口叫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了解它们在说什么。从它们的音域——从轻柔的咕噜声到热情的嘶嘶声——我们可以知道猫的喜怒。一旦我们学会了理解猫的肢体语言和发声法,我们就离理解猫的行为更近一步了。9 d ?& P5 J( @/ k H5 ?
天性使然还是后天培养?8 V) x. B3 s' V* B r5 ^+ J$ B& }: C
1 b0 V, s! f7 g* i) Q) d, D; G) x
在对猫行为的研究中,专家探讨了天生的行为和后天培养的行为,也就是说,哪些行为是天生的(或本能的),哪些是后天习得的。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可能永远无法得出定论。然而,多数专家还是达成一个共识:像猫和狗这样的动物同时具有这两种行为。他们的分歧在于哪些是先天行为、哪些是后天培养的行为——以及哪种行为更重要。# g/ P: n k' L( w: x
& b6 N" @5 z3 j/ m- \8 R1 j" U
本能行为的一个例子是当您的手从头到尾抚摸猫背时,它会产生的反应。背部耸起是它的神经系统做出的反应。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一个例子是,猫一听到开罐头的声音就跑去厨房。前提您曾经喂过它罐头食品。$ A/ [) _" |1 ?1 W8 Z
# v+ f$ w! c& r8 z c反射动作。典型的动物行为与反射相关,也有关于天性行为和后天培养行为的争论。无条件反射是身体自身产生的。例如:当医生用橡皮锤敲您的膝盖时,您的小腿会踢起。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反应。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巴甫洛夫的狗实验,经过训练,狗一听到铃响就知道有食物。一段时间之后,巴甫洛夫博士一摇铃,狗就开始流口水——甚至在没有食物的时候。1 d; g: w' d4 {
6 c5 o( d( a& P; u2 K, r; M/ t5 j1 l
激烈的争论解决了。事实上,甚至巴甫洛夫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实验中的狗的反应并不完全是后天学习的。如果狗看到食物不会产生流口水的本能反应,巴甫洛夫根本不可能训练狗听到铃响就流口水。巴甫洛夫真正证明的是,动物都有天生的一系列本能,它们学习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应用并调整这些本能。" Z/ ]: J6 F- H; m, O/ K' |
0 E" T$ R( B. v5 d这对于您的猫来说意味着什么。您需要理解猫的行为,才能训练您的猫。您根本不可能让它做完全不符合它天性的事,但您可以教它如何调整这些行为,让人和动物相处融洽。
; n5 A0 G) o+ d _3 _0 t! W6 F, s
最好的例子就是便盒:猫有一种本能行为,就是在松软的材质上刨坑,埋它们的尿和粪便。只要便盒是最吸引猫的地方,它就会一直在那里排泄。然而,它可能对您盆栽棕榈植物里的泥土、毛绒绒的地毯、杂物间角落里漂亮柔软的袜子更感兴趣。只要它开始习惯使用便盒,就不会给您造成麻烦。
, n9 c! O& o3 ]
7 [) g- V4 h8 h1 C会说话的猫科动物9 j0 t, b8 U( J
! k$ x3 [' v+ @6 r' N) R
显然,猫不像我们会说话。但是它们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它们沟通的方式。“会说话的猫科动物”不只意味着要理解猫的发声,还要理解猫更复杂的语言——肢体语言。8 ?4 t: _5 E$ W" `. k6 m& q1 u
" z' ~* q' ?3 B+ U; {9 X( _
猫“讲话”。猫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用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名称来描述这些声音。它们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表示满足、有的呼救、有的恳求食物或陪伴、有的表达令人毛骨悚然的极端惊吓。2 g3 Z' F* O6 S7 r* C9 t
7 v }# U3 b' g) q; v& L# g
猫的标准叫声(或发声)是喵喵叫。新生猫喵喵叫的音量令人吃惊。这些叫声可能表示它饿了或它冷了,也有助于母猫找到小猫。猫长大后,它仍然会经常喵喵叫,以吸引注意(例如:如果猫想要告诉您它觉得是吃饭的时候了)。+ ^7 U$ q8 @3 T6 ^
4 g$ [9 E6 W4 L
猫在生气、惊恐或是攻击时,它会嘶嘶叫,这是在发出明确警告,无论是任何人或任何东西都不要再靠近它。嘶嘶声常伴有吼叫,嘶哑的警告声起起伏伏。猫在极度恐惧或生气时会尖声喊叫——无需任何其他解释。* y- i& s! s. b# r4 {" B
2 u, \, t+ D4 G) H. u
时高时低的叫喊是您的猫在房间里徘徊时(通常在半夜)发出的悲恸、几分幽灵般的声音。养猫新手(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猫主)有时会把这些正常发声误认为是它们在表达痛苦、困惑或是孤单,以为他们的猫情绪低落。发情期的母猫叫喊,表示它已经准备好交配。雄猫向母猫大声叫喊,表示它准备好交配,这就称为叫春。这叫声同时也在向雄性对手发出警告。
# k8 f, w4 T" d/ s; r
T1 V( J2 T. O( y三种声音是猫独有的。高声大笑,发出声音表示愉悦的问候,听上去像快速的高音调的咯咯叫。猫还常常发出奇怪的喳喳声和啁啾声,它们看到窗外的鸟时常常发出这种声音。这就是最难懂的“wacka-wacka”,这是以画猫而著称的柯里班创造的术语。最后,咕噜声当然是所有猫科动物发出的最奇怪的声音。这也是最饱受争议的声音之一。
' X1 c( { a4 _: F6 c0 w4 A% s: e* w$ a
一只极度满足的猫会发出很高的咕噜声,一只极度紧张或抑郁的猫也会这样。这导致一些研究者认为猫这么做是为了使自己产生安全感。甚至还不完全清楚猫如何发出咕噜声。多数野猫会发出咕噜声,但是大概家猫是唯一可以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发出咕噜声的。
1 Z, u4 q# ~( G/ \3 n6 K0 k- G) W& @8 Q0 X# ^5 G4 i
解读肢体语言。猫的动作很柔软,而且通常是安静的,但事实上是在表达它们的意思。猫身上的每一寸地方,从鼻子到尾巴末端,都可以传达一定的意思。
1 W c; C& ]8 S3 q; b+ t7 O$ A/ h, D" v, a* b
我们可以将猫的精神状态分为几种:比较外向、比较内向、介于外向和内向之间。处于防备状态的猫更内向,通常只有在受到追赶的时候才会攻击。另一方面,准备发动主动攻击的猫更外向。
6 M" j" D5 j; H# o3 A' }2 ]8 q' g! y! ~8 L) l
耳朵很明确地显示了猫是处于内向或是外向状态:耳朵耷拉在很后面,猫的精神状态更内向。而在猫好奇或是友好的时候,耳朵会竖起(向前并竖起),这些都是外向的精神状态的表现。& t% \& p( e0 v! ]9 c8 d
5 R8 K v: j6 r) v' J
睁大眼睛也是一种外向的表现。其他肢体或声音信号也会告诉您,猫是否处在良好的外向状态,也就是说,高兴或嬉戏的猫会睁大眼睛,但是受惊吓的猫也会睁大眼睛。放松地睁大眼睛反映了中性的内在状态;放松地眯起眼睛常常说明猫很顺从,但是也可能暗示猫很满足。
' m. b1 f' g% p
0 x, l4 W9 W3 N) ?& R$ w猫瞳孔的大小也暗示了它的感受:瞳孔放大可能表示惊恐,而瞳孔收缩则表示攻击。直直地瞪着您是一种外向的信号,意思是:“后退,老兄!”
. f5 `$ k6 C+ i7 @2 w+ U% `7 k; U. B* y( f! t+ Q
甚至猫嘴巴的位置也能透露出一些它的感受。嘴巴张得越大,通常猫就越外向。另外,嘴巴也可能说明猫处于愤怒(嘴唇抿紧,紧张)或玩耍(嘴唇没有抿紧,放松)的状态。当然,如果猫张大嘴发出嘶嘶声、吐唾沫并露出利齿,显然说明了它怒不可遏。
0 `: s7 ^2 ~4 A5 _! ~6 W' L& U8 ~7 c猫的尾巴起着很多作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暗示了猫想表达什么。尾巴直立是外向的信号,常常是友好问候的一部分,或者传递“跟我来”的信息——注意猫妈妈带着小猫的时候,或在下次猫试图引诱您到储存猫食处加食的时候观察一下。甩动尾巴表示它很激动,可能意味着生气、兴奋或期待,尤其是在玩耍或猎食时进行突袭前。尾巴竖起暗示害怕,而放松地轻轻摆动尾巴则表示心满意足。; d& z! r/ }5 Q1 J# ~ H
+ s2 U6 L* N; Y2 t) {4 T Y. O身体倾向是另一个外向或内向行为的信号。身体伸直表示友好、自信或攻击性。当一只猫站得比另一只猫更高、爬高或“竖起毛发”,以使自己显得更高大威猛时,常常显示了支配欲、攻击性或公然的威胁。
\- C7 P! `) o* D6 {. @0 Y5 M( n9 p4 j; E- U5 y
这种战略在大家熟悉的“万圣节猫”姿势中(有时称为三角架或拱门)体现得很明显,猫侧向一边,弓起脊背,竖起毛发,发出嘶嘶声。这种姿势结合了防守要素(例如:转向一侧)和公然威胁(例如:使自己看上去更高大)。另一方面,当一只猫蜷缩起来、滚向一边或远离对方,使自己看起来更弱小时,它是在试图显示它不构成威胁。1 X6 A) [, P5 u- S
' Q1 j+ W7 e. Y0 g$ ]& H* g) n; b
攻击和玩耍
: Q+ I2 ` i$ @
* b& p3 x* x; a! H当猫变得有破坏性时,专家提出的建议常常让主人感到万分惊讶:再养一只猫。主人担心两只猫会造成双倍的破坏,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有破坏性的猫现在会欺负新来的猫。幸运的是,前一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大部分是因为猫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另一只猫身上。
# q5 \% q2 ~- F8 V: Z1 N7 \" {$ d. ^2 b ]( c
这似乎让新来的猫有理由感到害怕。必须要有一段时间磨合,有一些抵触和小冲突是很正常的。然而,许多养了几只猫的主人看到猫在一起精力充沛地正常玩耍,这使他们确信猫可以和睦相处。
7 v6 f8 V7 P( H2 Q0 d
3 b( h& K4 W7 B- s玩耍是必需的。玩耍是天生的行为。所有的哺乳动物——包括猫、狗和人——都要玩耍。尽管年幼的动物玩耍得更加频繁,精力更充沛,但成年动物也要玩耍。事实上,玩耍贯穿了动物的一生。+ u9 |1 M# W9 Q, W& d/ c7 e
/ l5 Z) E; P7 M: K6 F
我们必须玩耍……但原因是什么?几十年来,动物行为学家都认为:玩耍——像所有天生的行为一样——背后必定有更深的理由。他们引用了自然选择理论,说如果玩耍行为完全是漫不经心的,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化消失。显然,这些研究者需要走出户外,更多地亲身体验玩耍的乐趣。
; F- z) V3 ~8 H* [$ i+ w }4 b* s& D6 h- p" l
玩耍可以作为成年猫的重要行为的实践练习,这就是为什么玩耍与攻击行为非常相似的原因。如果一只猫盘坐在地,背部一阵抽搐,摆动它的尾巴,然后突袭它的同伴,整个身体趴在毫无戒备之心的受害者背上,爪子抓住对手的脖子,那完全是玩耍;而如果这一系列行为应用到实战中,那就是围捕和杀戮猎物。但是最终,研究者勉强承认玩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一个旷古以来人类就知道的目的:为了乐趣!
2 ~2 R+ z) ?" F/ _8 z! m
; |) v) n( m7 G9 R) D2 e7 V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猫科动物嬉戏常常无拘无束:吵闹地跑来跑去、热情地追逐、突袭、围捕、撞击身体、摔跤、撕咬。但是说到声音,它还相对安静些。猫在真正打架时,会发生玩耍中的所有这些相同行为,在一回合的快活玩耍中,它们发出嘶嘶声、吼声、尖叫声,猫毛四处乱飞。玩耍时的行为和攻击时一样,但是它们是内向的:它们拍打头部,但是缩着爪子;它们也互相撕咬,但是爪子放松,动作夸大。
/ G2 q2 N. M1 k& }" E W/ W6 c. d3 a. Z6 }
玩耍的其他特征包括频繁互换角色——在摔跤比赛中谁在上面、谁追谁、或谁的肢体语言更内向或外向——以及玩耍时的面部表情(放松、宽下巴、眼睛睁大)。如果您怀疑人类会嬉戏,只要看看一群学生课间冲出教室门的情景!
4 K% e1 Q5 W+ E7 k8 \( z" M4 U
8 b4 g+ I$ D, n$ i8 d" Q让您的猫处在最佳状态。既然您可以辨别出猫的玩耍行为,您可以鼓励这种行为,使它更健康更快乐。如果家中只有一只猫,您有责任成为它的玩伴。- y" w% g* E5 B5 O0 e
. ]6 ]# s- B" n+ d$ D5 X* E只要安全,猫玩具也很不错,但是猫也需要您陪它们玩。追逐、围捕和突袭游戏是猫科动物最喜欢的游戏。相比静止的物体,猫更喜欢移动的物体,所以摆动、反弹、滚动或振动的玩具尤其有吸引力。
1 v- V3 o t u$ }4 q
% s. Z. b! S4 Y0 S即便家中有几只猫,人们也需要陪猫玩。玩耍是一种“社会粘合剂”,您的猫越将人类视为潜在玩伴,它们就越能与人类融洽相处。) H2 q1 {* y3 _0 N
# Z# Z9 X/ r+ z, o1 I6 Y3 ?) X! h( P
您了解猫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您就必须忍受它。您可以采取一些步骤让猫改掉坏习惯。在下一部分,我们会介绍训练猫的基本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