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旷世奇书”《狼图腾》的作者姜戎提出一个问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属于农耕文明,但是只有中华文明坚持至今。原因何在?”他认为:农耕是自给自足的和平劳动,民族性格软弱;而游牧是与酷烈的自然环境,民族性格强悍。但农耕民族生产力水平高,生活条件优越,人口众多;草原民族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因此,具有强悍性格和军事才能的草原民族,就能够经常击败农耕民族、入主中原,但又屡吞不下。每次南下大乱之后,都会给中原人带来一次重新振作的大治;为了防范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总要提心吊胆的整军经武,苦练内功。草原民族无异中原民族的“输血者”和“壮骨者”。中原人的民族精神一次次被激活,才使得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现代文明相遇。 草原民族中最强盛的勇士集团,非蒙古铁骑莫数。- H- f5 H; i/ d+ N
" K* O% u& s* [. q; m y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先后灭了契丹和北宋的大金,三年一次到蒙古去野蛮无故杀人“灭丁”的大金,勒索南宋如恶霸欺寡妇一样不可一世大金,在野狐岭一战中被仅仅几万蒙古军一战击溃主力40万,致使积蓄百年的国力,一战飞灰;中都一战,三千蒙古军再施神勇,一举击溃金军30万,致使金国君臣退守孤城人心惶惶,寄希望于城外的蒙古人杀光吃净后兴尽而归;失望后不求振作突围,反而君臣相怨,轼君、倾轧、内讧、政变频生;蒙古主力般师草原后,仅留木华黎带军1万留守占领区,金国竟然无计可施,只能偷偷摸摸地迁都“南京”(即北宋的老巢河南开封),迁都一事竟被蒙古人遣使质问,吓得金国上下一日三惊,饶是如此,金国还敢变本加厉的勒索南宋。蒙古军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横扫欧亚大陆,灭国盈百,杀王过千,世界几大文明几乎同时被蒙古人征服或退避三舍。然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即使在最强盛的时候,蒙古兵的总兵力最多时候也不会超过12万,即忽必烈在白城一带誓师伐南宋前后;当时那个地区的草原对牲畜的承载能力,决定了他们的人口总数。当年速不台和拔都横扫中东欧的时候,兵力仅仅几万。' U$ e$ m% C O
1 [7 W, B* @* |# N. V( n
蒙古族绵延千百年几乎无声无息,为什么偏因成吉思汗而一日辉煌?这是个老大题目,绝非小子敢言。出于对勇士、对强者、对阳刚之气的崇拜,我对蒙古铁骑的点点滴滴甚感兴趣,在此罗列一些阙疑分享。: V; ^, K% A) s
* L! V" i) P$ z/ p
蒙古马/ w) k2 e a/ C/ q% g8 s6 L5 N4 ~
% C+ n% Z. Z7 W# V今天的青海河曲马、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这三种马的先祖即光照史册的“汗血宝马”、“蒙古马”和“天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蒙古马该是最劣等的马了。它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不强,但是蒙古马确是世界上忍耐力和适应性最强的马。在与骁勇的蒙古草原狼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狼对马群的攻击把蒙古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战的战马。它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很低,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蒙古马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有人曾说“蒙古马是最接近骆驼的马”。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这些备马在长途奔袭中不但可以轮休,在集团冲锋时又是冲阵踏寨的得力武器。# O0 X4 K2 s8 l
1 m+ S' f* l8 W% }" a" {
9 Y4 H+ l) L$ b* E4 m2 W4 s弓弩# Z4 }6 F& L. G/ x
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武器通常由后背上的一条动物筋,弓肚上的一层角质物和中间的一个木架组成。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3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弩因为上弦的过程太复杂、太需要稳定、或需要借助腿脚之力,因此更适合步兵而不适合骑兵使用,所以并不是蒙古战士称手的武器。; n% n5 F' K; k/ w/ a+ _
& E- B+ k5 G3 v$ f3 [4 X" x4 P
蒙古儿童,自小就被父母和那颜(官长)要求在草原上捕鼠、兔、旱獭之类的小动物。上缴一定数量的鼠尾、兔皮、獭皮是孩子们的义务,数量多的还会受到额外的奖励。用弓箭射站在洞口了望的旱獭,最有价值也最有效的手段,射鼠和兔这类的既小又活动的目标,一练十几年,不成神箭手也难。9 S3 L+ ^* `- z; R9 C2 K7 L6 N
- `, s z" S! h" d& J! [3 }汉族有招拖刀计,蒙古有招回头箭,即骑射者一边假装逃走,突然回身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蒙古人称这种战法为“曼古歹”)。& d0 Z) a# h5 j1 x9 i& T' b4 @
6 e4 q R. W# p- L
# z. m0 L' Q5 V5 W5 X B1 E0 V
战争驱动力/ v5 ~5 c9 {& z4 x$ x/ x
; M5 I# R7 d x4 X9 W" q- w$ w7 {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越是生存斗争激烈、生存条件恶劣,越能体现出掠夺的优越性。在早期的阿拉伯崛起的过程中,困苦的阿拉伯人对带有强烈掠夺性的圣战也是十足的着迷。蒙古统帅放手让士兵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但屠城毁田是为王者的下作,为世人所不齿。
$ Q. P( I9 ^9 u. W5 P C G
$ C2 B; ]# [; v, h. C2 M* r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汉族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蒙古人在同一个时期,面临着最多的敌人,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最富斗争经验。
" G( b0 g: R# Z b3 w1 h$ W0 |( F$ f6 H
金的颓态
4 b5 L) p3 {1 Y% K. ?8 z- g% |0 @& `4 k8 O
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那么仅次于万里长城的应该说是金界壕(金界壕,也称金边堡、金长城)这一金帝国的边塞军事防御工程。 12世纪,蒙古铁骑兴起于呼伦贝尔草原,横扫欧亚大陆,威慑女真人建立的金帝国。为防御蒙古铁骑,公元1115年,女真人始建金边堡,至1198年竣工,前后耗费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力民力。6 C( d# U; f- _1 _& q( P7 O P
* @+ j- j: `& i! F; T
涮羊肉1 |( G- ~# c. ?1 t
# t4 R0 A( [; P5 d1 Y& S是蒙古骑兵发明的涮羊肉。历史上讲涮羊肉的真正发明者,是拔都,术赤的儿子。蒙古兵通常的食物是手把肉(大块的鲜羊肉)。骑兵强调速度,大块煮肉熟得太慢,所以他要求蒙古兵把肉切薄了煮,把肉切很薄了煮。现代涮羊肉那个铜锅,盖上盖子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蒙古包,而锅子盖拿掉,你们吃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蒙古骑兵的军盔。《马可波罗游记》里写到,他在元大都皇宫里吃到了蒙古火锅,所以英文、法文对涮羊肉的翻译,Mongolia,而日本(和)韩国朋友说得更直接,他们说吃忽必烈,吃成吉思汗,所以呢,这个涮羊肉是蒙古人发明,这个是比较可靠的。 / P( d: U b# W+ V) m: Y
- w! e" i' y$ a# D; e活动的粮队
' q1 ?( s5 m8 G
/ c7 M) u& S$ ]# Z( E5 H$ ?$ i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 蒙古军因粮于敌的具体作法一是抢夺牲畜以备后用。、他们食用的羊或马,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来运送,从而大大减轻了蒙古军队的负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胆向敌人的纵深穿插迂回,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军队攻下一个个城堡竟是那么容易。
: v. S8 d* k- \6 W% P& `7 Y7 N
1 i; a. h6 A3 F由于出征时携带的羊马很有限,为充分食用这些牲畜,成吉思汗还专门规定了屠杀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两个,吹满空气,把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丝纹。在兽的第四、第五肋条之间,刺个穴口然后把骨管插进创口,压迫膀胱把空气注入肺脏。这样做的时候,兽立刻死去。死状好像是被电击一样。这个杀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许多,滋养力充分,肉质柔软,味道也美,易于更长久的保存。”(《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7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
/ I8 n3 O) Y, _. e# ` ~% N& |6 |" }, _: b4 y+ f
却薛4 ^, h; z; I* F- N4 W
+ @4 g9 Q. {/ L1 J N) w" C
成吉思汗建国前所设置的护卫军怯薛,类似汉武帝培养霍去病和800精骑。怯薛军主要是由各级那颜和贵族的子弟选充,这些子弟有着良好的遗传基因、更忠诚于成吉思汗,成为亲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人质的作用。成吉思汗指挥战役、战斗,却薛军成员就在身旁耳濡目染;到需要的时候,成吉思汗会临时抽调其十分了解的却薛军成员,领兵完成临时任务。除了战斗外,传令、管理民政和司法的相关事务,成吉思汗也根据个人的特长安排亲军去做。却薛军成员有着巨大的特权和军事荣誉感。久而久之,却薛成为成吉思汗培养亲信、有才干的将领和综合性人才的高等学校。0 _& Q" U" _$ ^ g
- n6 j+ J! J0 b2 G+ @
后来成吉思汗把怯薛扩充到一万名。原来的八十名宿卫扩充为一千名。七十名散班扩充为八千名,与一千名作战时充先锋的勇士军合共万人,仍由阿儿孩合撒儿统领。一万名成吉思汗规定:怯薛千户子弟可自带十名随从,百户子弟可带五名,十户及一般贵族子弟可带三名,此外,各级贵族子弟都还可带来一名兄弟入卫。入卫的怯薛,都由依附民户供纳马匹和财物,负担科敛。7 [% |$ g. }, s8 @
- k3 b# _# Q( O9 S# D/ d3 X2 ~8 O+ I怯薛在对外作战时,作为成吉思汗直接统领的主力军去掳掠人畜,优先获得财物;平时则作为蒙古国家的实体附属物捍卫着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贵族统治,镇压被压迫者的反抗。怯薛分为四班,每三天轮流入值,每班有怯薛长统领。怯薛的职务还包括:冠服、弓矢、饮食、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怯薛长也协助处理国家事务。怯薛是汗的亲军,也是国家的中枢行政机构。四怯薛长由博尔忽、博尔朮、木华黎、赤老温四人分任,号为“四杰”。 w5 \1 p* z# p6 o, @
. K$ V c$ J6 y7 P+ j: o9 h2 C
千户
9 _2 @0 O, {5 o3 o3 N0 i- b, S" ]* @1 y0 G2 |+ m) j# I- I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大概还都记得,成吉思汗曾经临时封郭靖为“万夫长”,当时看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对蒙古军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万夫长的权威,远远超过汉族王朝的亲王。
/ \& z/ S' J% V0 h4 h2 \3 i- g; E( q, I
早期的蒙古军兵民合一,主要由效忠于成吉思汗的部落首领(那颜)统带,有很强的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残余。为了大破这种落后的社会性态,成吉思汗实行一种汉族翻译为“千户制”的奴隶制度。首先是打破部落的概念,把人口当作财产分配给有功劳的将领,封这些将领为千户。千户对自己的部属(部民)有绝对的权力。千户带领部属打了胜仗之后,所有的俘虏和战利品除进贡给大汗之外,可归自己领有。在千户辖区范围内,还细分为百户(百夫长)、五十户(牌子头),同样是世袭的奴隶主,千户按照各部的功劳大小,依次分封。人口多的千户,可达数万人,人多当然战斗力就强。有意思的是,成吉思汗几乎平等的对待每各千户,包括承担义务也是平等的。如果千户不努力打仗,不能补充足够的战争消耗,有可能在平等的独当一面过程种被完全吃掉,所以,制度强迫各千户拼命的打胜仗。
4 U% x! x K. G) W) P+ R
* _: A; B L& ]8 {清朝的八旗制度有很多地方吸收了千户制的优点,比如各旗的旗主,非常类似于蒙古人的千夫长或万夫长,旗主对旗人有绝对的控制权和管理权,其职务大多是世袭的,满语称为“固山额真”。旗主下面还有大约统带百户的“牛录”,世袭的首领称为“牛录额真”,这额真两字,就是戴铁帽子的主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