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  鸡蛋( 0)
|
-------转贴-------。
6 K% A. U/ B) D. }1 t加拿大炒房谁赚了呢?很显然,地产经纪赚了,银行赚了,政府赚了。炒房者都成了“活雷锋”,为社会提供了工作机会,向政府交了税,这也算是他们的贡献,就算是做了义工吧。
+ T* _ w+ v' Q7 I3 Z' c0 W
3 [8 O/ [. E3 _$ Q/ H/ t 小吴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在上海混得很像样。这些年来挣下了可观的家产,单市区一套高级公寓和郊外一栋别墅,就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3年前,他从上海移民多伦多,卖掉了郊外的别墅换成70多万加币,加上原来的存款30万加币,扣去作为投资移民的40万加币(暂存在加拿大银行),身边带了60万加币过来了。7 z. f' X: m }3 c" B
' H3 ^4 }% \1 Y" ?+ S9 e 他一到多伦多首先问房价,感觉太便宜了,二话不说便砸了40万加币,在多伦多郊外买了一栋花园洋房,比上海卖掉的别墅气派多了,拥有大块的土地,而且大草坪、小森林、游泳池一应俱全。这样的房子在上海至少价值千万元人民币。& I2 J' M2 Z+ O
" K$ o# F( c8 R8 B8 O1 C
刚到多伦多一时半会儿也做不了生意,也绝不可能像我当年下了飞机就找洗碗的地方。帮他买洋楼的地产经纪人摸清了他的底牌,天花乱坠一番说教,说多伦多的downtown造了不少公寓大楼,每年涨 6% 是最保守的估算;向银行贷款也不成问题,可以拿洋房作抵押,买一套公寓只需 20%首付,然后租出去让房客帮你付贷款,房子本身还不断增值,多爽!+ Z4 S9 ?& F1 U2 ?+ P1 z0 A
! Q. h0 h; X! c9 S! e1 D" [) q 小吴一听很对胃口!立刻在地产经纪人的帮助下,在多伦多的金融区买了一套30万加币的公寓,首付6万加币,又买了一辆宝马,剩下的钱作为今后3年的生活费。真是其乐融融。
) b" t! ~ K/ M& t1 b
1 B8 \4 p% U L( ~ 一晃3年过去了。这其间,美国的金融危机竟然对多伦多房市影响不大,虽然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冷却了一阵,可加拿大政府立刻将利率降到了历史的低位,以阻止多伦多房价下跌。果不其然,2009年下半年,多伦多房市又逆市上升,一直到上个季度末,小吴那套公寓上涨至36万加币。
/ k" F& S: T1 c8 P! x- e7 q/ |, L& W1 `6 I8 g+ W3 |$ r, g, P
不料从4月份开始,多伦多的房价已经高处不胜寒,各种新闻相继报道加拿大政府不打算维持低利率,以防信贷泛滥。而一旦利率上升,房价就会掉头向下。小吴觉得该卖出了。6 u; {1 z+ H+ V/ o: L/ N
: s& U. d7 O) q$ } R) R; _
昨晚,小吴来电说那套公寓卖了36万加币,买主1分钱没砍。听起来似乎不错,房子升值了6万加币,房租又赚了四五万加币,短短3年就赚了10多万加币,不用工作让钱生钱,真是一本万利。. G* r8 L$ z9 d0 P, G1 b$ ]
: Z! m8 P9 F* `: A* N 可小吴并不兴奋,他口气黯淡地说哪有赚,不亏就满不错了。随后把明细账一笔一笔算给我听。( a& P8 P/ e8 u. e& N* T' V
1 l2 }- M( H4 D' B1 r% r& ]* t. E 公寓的买入价是30万加币,卖出价为36万加币,升值6万加币;加上3年的租金收入4.5万加币,总共进账10.5万加币。而支出呢?地产经纪人的佣金为3%,这一买一卖就是2万加币(这还算低的,如果是白人经纪起码收4%),政府的地税是房价的1.5%,按平均房价33万加币计算,3年下来是1.5 万加币;再加上买公寓时的律师费2000加币、验房费1000加币,以及因提前卖房,被银行罚了违约费3000加币……
2 c/ P- T" B8 Y! [/ T$ D
* y0 ]+ h' s9 j 我一边听一边心算,这时插了一句:“那也不过4万多加币,你不还赚了六七万加币吗?”
5 z8 D* N; H, L! q+ K' Y$ Q9 b* y
“慢着,这还没完呢!每个月银行的房贷1200加币,3年下来是4.3万多加币,这还只是贷款利息,本金1分钱还没有还;再加上公寓管理费每个月平均 360加币,3年就是2万加币。你说我还有赚吗?!”. c Z6 @; o, N. P1 H6 r
8 G* \: r/ J& U) {% i/ p7 I6 U
其实在加拿大炒房,有一个计算成本的公式,就是每年房价至少得升6%才能打平手。如果不是这几年利率低,炒房很容易得不偿失。由于小吴这3年没有其他收入,房租收入基本不用申报所得税,还算打个平手。但年底报税时,他必须交付房产的升值税。不过听他这郁闷的口气,我暂时不想对他提起,为了安慰他,给他讲了老丁炒House(独立小洋楼)的故事。6 H) w$ _2 n, }+ F% X
, @0 v5 ` t& _) ?5 }5 Z% p 我的朋友老丁,买了一幢独立的小洋楼,虽然不像公寓需要交管理费,但保险费、供暖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和维修费等等,都得房东自己支付。而其中最不容易预测的就是维修费了。
5 T" T( O* G' `% n# U% X
& h6 }' a* t$ R' m* M: R" B P' u9 O 一次老丁在国内度假,半夜时分一阵电话铃把他从梦中惊醒,是房客打来的,说厕所漏水了,要他赶紧找人修理,不然就要“水漫金山”了。老丁急忙对房客说,这三更半夜我到哪儿找人去啊。那房客说,三更半夜,不是中午吗?哦,原来有12个小时的时差。老丁身边没有带相识的水管工,只能上网找了家“正规”的修理公司,赶紧去了电话,让他们出个“急症”。但因老丁不在边上,只能随他们开价了,结果月底收到账单,1200美元!老丁只能怨自己度假没挑准好时候。
- ^6 K) C& Q/ ^2 H
7 O$ |& S- k7 q& `, Y: E 更倒霉的是老丁度假回去后,房客说他失业了,3个月不付他房租。老丁那个急啊,房客是受法律保护的,还不能随便赶他走,否则法庭上见,说不定输官司的还是他。2 m* g8 ~: O. H( V
2 w0 b! P+ B, n
听到这儿小吴感到很欣慰,他说在加拿大真可谓“房客是爷,房东是孙子”,难怪我的房客每年薪资10多万美元,照样租我的房子。. G( M* q: B! E
$ c/ i+ U9 S0 f2 j9 {% o* l& l 小吴和老丁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他们的房子都幸运地低买高卖了,表面上都赚了,但仔细一算并非如此,还费时费事费劲。那么加拿大炒房谁赚了呢?很显然,地产经纪赚了,银行赚了,政府赚了。炒房者都成了“活雷锋”,为社会提供了工作机会,向政府交了税,这也算是他们的贡献,就算是做了义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