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3|回复: 0

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中考辅导三大主角之:数学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多人不喜欢数学,认为数学不过是枯燥的解题过程,但是不可否认,说有的考试中数学是最能出高分的科目,因为它答案唯一,直截了当,所以在中考辅导过程中数学往往是最被重视也是考分竞争最激烈的科目。智力开发
( F9 V3 l7 n( g" ]( j& r  主要记忆课本中的公式,定义,要熟练,做到张口就来。
" P2 [( B( E. u; x( H  要多做习题,目的是要从习题中掌握学习的技术和巧门,不同的题有不同的方法,用不同的技巧,由其是函数中的动点题是现在出题的热点要多做,但不要做太难的题,以会为主。初中数学的学习重点是函数(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包括基本性质,相似,全等,旋转,平移,对称等);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棱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性质,定义,面积。 初三数学
) m" w* m# @# A5 ], {. s, q5 T
2 Q% W# @9 Q$ p7 g: `5 J* `  第二轮数学复习时,更要发挥同学的学习自主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策略,突击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争取更上一层楼。希望同学能重视模拟考,对自己的模拟考卷做个详尽的分析。同学可以根据模拟考成绩,初步分为三类同学:100分以下、100分到130分之间、130分以上。
. O9 l- m. p$ ^/ {2 L% W. h  100分以下的同学,急需夯实基础,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由于今年数学中考的题型发生了变化,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数共占72分,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如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做题时考虑不周密,都会轻易失分。这就要求同学们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中考试题中属于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80%左右,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同学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复习宗旨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高三语文
3 N7 N( h; x* c, K0 r" W  第二类同学的复习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是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对各区县的模拟卷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在解综合题时可以先跟着老师走,弄清解题基本策略。至少要做出综合题的第一第二小题。首尾得分提高,中间部分的得分也相应地会有所提高。, P8 B6 p; d- U5 A6 B0 a4 h9 x
  对于模拟考130分以上的同学,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式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要掌握的是题目的知识点和几何背景。要留下自我纠错和消化的时间,做好自我整理,并有跟踪练习,确保下次遇到类似题型绝不再错。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同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5 u) y: W* e: O$ M: |
    由于数学考试普遍被看做是易拉开分数的科目,所以可以说数学是门输不起的考试,所有的考生在中考准备中一定要全力备战,争取借此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0 15:47 , Processed in 0.26396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