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一说到打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我们小的时候经常挨打,也没见有什么问题。怎么现在的孩子就不能打呢?”这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在工业时代,大家关注的是物质方面,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大家更多关注的则是人们的内心需求。
' C* z' k$ y' {. X6 ^ 类似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很多家长都充满了困惑,不是说要赏识自己的孩子吗?不是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那为什么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 r" q# O* F3 S$ H# Z
这里的打指的是用粗暴的手段或滥用武力给孩子的肉体和心灵造成痛苦的惩罚。
" j( r4 ^. C9 v9 Q9 y; ~# _ “我们谁小时候没挨过打呢?那时候打就对,今天打就不对了。为什么?”和平区教研室教研员、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周梅说,“是因为时代在发展。”现在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很强,渴望有独立的人格并得到别人的尊重。0 _7 c3 u. {7 A% P6 O
在如今的信息文明时代,我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注重的是人的潜能的提升和人的需求的全面满足。不是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吗?这个时代尊重人的个性,注重个人感受。我们不能再像以前对物打交道那样跟人打交道了。它要用人本身的规律和人打交道。而人本身的规律,就是他要发展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天赋。注重个人感受,内心的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时候家长再打孩子,孩子就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所以不能打。! _3 Q! [3 j4 E% A$ K6 B. f
周梅说:“我总对家长说一句话,‘我们用昨天的观念教育今天的孩子从事明天的事业,这怎么可以呢?’”9 `' X* V5 }8 Q1 g: i) T
周梅认为:“打孩子反映了家长的暴怒情绪与教育的无知。本来是想教育孩子,却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是失败的,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一、打孩子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适应现象。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适应现象,说白了就是打皮了。二、容易让孩子关注家长的暴怒情绪,从而忽视对自己错误行为的认识。打孩子的家长很少会对孩子细细讲孩子错在哪儿,会造成什么后果。三、打孩子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比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迫使孩子说谎,引起孩子反抗和抵触的情绪,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更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等等。8 [- k3 X; q0 J, N0 E5 f: @
适度的惩罚可以使孩子把自己受罚的行为与挨打的后果联系起来。从而让孩子学到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
/ I" p. t7 l: U# t: B D! A一位家长在来信中向我们咨询:我的孩子3岁,是应该适当地打还是一点都不应该打,是有些事可以体罚还是所有的事都不可以体罚?苗苗妈在女儿几个月大的时候,了解到一个观念,赏识教育。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历程,苗苗妈认为赏识教育非常好,于是,在苗苗成长的过程中,苗苗妈一直对女儿赏识有加,“苗苗真漂亮”、“苗苗最棒了”、“苗苗画的画儿真好看”等赞赏的语言伴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在这种环境下,4岁的苗苗既聪明伶俐又活泼开朗。可慢慢的,苗苗妈发现苗苗只愿意听好话听表扬,听不得一点儿批评,有一次,苗苗画的画儿没有得到妈妈的及时表扬,突然大发脾气,把手边的彩笔一股脑儿全扔到了地上。
* b0 S, R5 p* L: W, [2 f9 @ 对于家长的疑问,周梅说:“经常有家长向我抱怨,你看现在的孩子吧,气得大人要命,打还打不得。我觉得不能用简单的打与不打来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是怎样适度地运用惩罚,这里的惩罚是有教育的元素在里面,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 V i$ r1 n2 ^2 o; { 我们总说,对孩子要提倡鼓励和表扬,这是正面教育。但光表扬怎么行呢?这样孩子岂不会是非不分?家长偶尔使用适度的惩罚来教育孩子是可以的,但是要看孩子的年龄,4岁到6岁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可以,10岁以上家长就应该慎重了。我并不主张家长把孩子的一切过错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孩子必须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只是在惩罚、批评他们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受到惩罚
4 x$ i7 X9 F* ^5 I1 A * E1 s8 ?8 B$ i4 x. y9 m1 j
惩罚孩子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 V$ F# f) J, B( q0 P% F4 p( }% d1 |: k" G
一、在惩罚之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在解释原因时,家长要就事论事,不要将孩子以前的错误叠加在一起。
+ }6 ?+ W* P! {0 K 二、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惩罚。家长不应该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惩罚孩子。
4 g1 V5 ^, G; m# Z% Z 三、惩罚之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安慰。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希望他能够改正,这样父母就更喜欢孩子了。
7 s: v6 i' n1 o7 B6 G: w* p 四、对于惩罚家长要采取一致的言行和态度。尤其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爸爸和妈妈之间要达成一致。 b/ c6 J0 _: k5 b5 r, y1 z7 s; B, Z
五、家长情绪失控时,不要惩罚孩子。如果家长非常生气时,试试从1数到10。这样可以使家长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情绪。北京家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