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5|回复: 16

[商业] ZT业余发烧友NIKON镜头的评价和配置ZT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当你真的变成了一个摄影的发烧友或爱好者, 会发现,玩单反的 一个很大的乐趣,在于配镜头, 换镜头:各种各样的镜头,不仅在自己的相机上换来换取,也更多地在脑子里换来换取!经常琢磨 什么样的配置, 是合理的配置,才能拍出亮眼的照片。 网上评论更是无数。道理大家都知道, 狗头到了行家手里, 片子照样亮丽; 可是大多数人, 特别是发烧友, 像我一样, 总觉得片子的质量和镜头的质量关系更大, 谁让那些高手天天拿着好镜头(牛头)啊, 不买几个牛头不过瘾, 不能安心摄影。
! C* G" _1 W; I+ F/ W1 x
3 M# o0 F% ~1 q$ s* F  M+ E话又说回来, 除了公家出钱或是自己有影楼业务, 凡是自己出钱的,都希望能把刀用到刀刃上, 也不能每个牛头都买。 于是到底什么样的镜头应当抱回家,便是一个非常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7 e  G+ h: Y$ M0 s$ ~: I1 {. Z
这样,我们首先明确 问题: 自己花钱(不花冤枉钱), 能有一个decent (拿的出手)的镜头组合, 能拍照所有的场合(业余者的梦想), 能安心提高摄影水平 (节约时间是一个现实问题)。 7 [3 w& \* w: n7 E0 D. o/ e  V, u& a! p
5 T1 Q5 r# d/ y  f! a$ R
转换到镜头语言, 至少从广角到长焦,光圈有至少1.4 到2.8, 镜头至少有牛头, 至少要有水旺旺的大眼睛。 # S9 m3 O/ ], @

. V) i: N0 s3 j网上有很多很好的镜头配置的评论, 例如123zero, 写的很好,大家参考;那么本文是从另一个角度和网友分享经验, 笔者从1996年拥有第一台NIKON, 目前仍有D200,D50和一台胶片机。 镜头嘛, 终于也稳定下来。 % h2 B; a7 D9 B# G6 b0 }) g2 p
1 T/ {5 y' B) x5 J8 p; p& @. I
和90%摄影网友不一样的地方, 笔者的本职工作和镜头的光学设计,制作有很大关系, 也曾经和NIKON的senior sales (高级销售人员)谈过N小时(但是没有谈镜头)。可以从器材设计制作销售的 角度有一点发言权。
/ T! N3 V8 H1 a8 e* x4 |) m
7 h' n" }2 o5 `从商业角度来讲, 尽管NIKON的照相机和镜头,满街都是, 给人感觉一定是挣了很多钱; 但是, NIKON最挣钱的不是这些, 而是给INTEL,AMD制造的芯片用的光学精度要求极高的光学光刻机, 大家一定很吃惊吧。CANON也一样。 在那个行业里, 蔡司还不行。 (不能随排迷信蔡司镜头)。
% F% w# {; b2 o2 ~6 y" y4 ~, a! `$ \; r
换句话, Nikon 投入的人力在镜头上设计的,不会很多很多, 一方面也是因为镜头的光学设计比较经典。 这样的话, 镜头的价格极大的依赖于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和新技术。 学过商学院的人或搞商业运作的, 应当明白我说的。 " \" E2 Q9 |2 _
+ Q. v7 ]6 u- ?5 P, ], B) b
大家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们如果知道NIKON如何计算镜头的制作成本, 那就买那个费力气的又相对便宜的和适合自己特殊需要的。 NIKON的工程师自然知道,用料讲究制作费力的镜头, 是为了更好的成像。 很多网友自己作评测,搞得很复杂, 费时间, 结果还不一样,还吵架。 知道我下面的公式,自然就知道那个镜头的成像好了, 也就不瞎吵了。
  t( @* F5 q+ f, S9 ], S# h& `: K5 l% w, [
镜头里光学的东西很复杂(我学了十几年),我就告诉大家结论好了:除了千锤百炼的设计(50/1.8)以外, - h6 C  F" |6 R3 O  G1 ~- x
(1) ED镜片越多, 色彩 越锐利鲜艳, 非球面镜越多,广角变形越小 。 ( 如果是学术角度的话, 不一定对,这里只是简化一下)
( \. L/ {" u# D$ r0 H(2) ED镜片越多越贵,非球面镜越多越贵: }; h4 F1 I3 W, {& n, x8 G4 _
(3) 光圈叶片越多,越贵  D4 r1 l# c7 X8 |2 G0 [
(4) 尺寸越大,越贵1 J* t$ o1 p) m4 \( Y6 A
(5) 金属料,自然比塑料好
' v: q# M7 h% h9 o# V& u
/ @0 |. i. P0 N; e7 O* I+ F, O首先,以此来作镜头成像的评价/ |0 ^; b# R& v6 n/ A" @

* H) x$ [! J, `! }. n  L# @(1) 著名的XZP ( 70-200/2.8),5 片ED镜片(最多的), 公认的颜色艳丽,锐利,长焦,不需要非球面镜校正变形, 77mm大眼睛,金属用料,真是没缺点(重,大,D3 上的议论),按我的公式,成像色彩锐利无人能比,没意见吧。买不买,有钱当然买,有货当然买。($1700 US); t. s2 {, X7 H7 Z: `
(2) 80-200/2.8, 3 片ED镜片, ($900), 好多人拿这个和XZP在色彩成像上比,大家明白了吧,还是有差距呀, ^* I3 n, F- h. b
(3) 24-70/28, 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 仅次于XZP, 因为加了nano 镀膜(没什么了不起)和较长焦距(畸变更容易控制), 比17-55成像更好,$1700, 但是 同样的材料,比17-55贵了500美金, 有些过了,要等等。   t1 r# j3 ~# q9 X- J" t2 d
(4) 28-70/28, 2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以前的best, 但是用料不足, 无法和17-55 在数码上对抗, 推出舞台。 : F0 `1 l7 k8 o# v5 S, [+ h
(5) 17-55/28, 3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用料十足,仅次于XZP,在这个焦段,公认的颜色艳丽,但是饱受争议,都是DX format 惹得 祸$1200.! I( `4 P3 ~2 k3 z* X& c! e- B
(6) 17-35/28,2片ED镜片,3片非球面镜, 因为焦段比17-55小,因此同样3片非球面镜, 对畸变的控制超17-55, 但是只有2片ED镜片, 颜色不如17-55# l6 _1 B7 k8 M; i* J4 s
(7) 18-70mm, 3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很多人吃惊它优异的色彩和锐利,3片ED镜片, 和17-55 一样,颜色很好,所以有人觉得和17-55差不多 (可怜的17-55), 但是非球面镜在这么大的焦段少了, 所以在广角有明显的畸变。 $300. 没钱一定要买。颜色如同 17-55, 比17-35 还好, 就是畸变不好。
1 F9 o8 `- r' d1 ?% B3 `+ r(8) 18-135,1片ED镜片,2片非球面镜; 只有一片ED, 色彩不如17-55,17-35,很多人说他干涩, 没错吧, 但是相对来说, 畸变的控制要好($300)+ f% v1 h: W7 Y! k* B
(9) 18-55,1片ED镜片,1片非球面镜; 除了ken Rockwell 说它好, 没人说它好。 % y9 @- ^" L  L
(10) 18-35, 1片ED镜片, 1片非球面镜; 著名的银广角, 和18-70相比, 在DX format没什么优势, 除了77mm以外的大眼睛和相应的畸变控制。$ f2 L- a+ m; d" p- Q) l
(11) 12-24/4,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才是数码时代的银广角,3片非球面镜来控制畸变。 ($900)
  ^, H0 k4 g1 ^: W: U(12) 14-24/28,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nano镀膜。才是数码时代的金广角。 $(1600), 偏贵。
* }* _# E$ B/ M. r& {$ N' K5 `: c(13) 18-200mm, 2片ED镜片, 2片非球面镜; 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 自然最好作旅游头了。 不能出最好的色彩, 也不能出最好的畸变控制。+ L# M6 K8 k6 }; v* v9 q4 f
(14) 24-120mm, 2片ED镜片, 2片非球面镜; 在胶片上和18-200 一样;目前很冷清
5 w; ?# Q0 u7 H: r* ]. E+ l7 q' ~' {
我想现在大家对变焦的镜头的评估,有了理论根据了, 很多争论可以结束了吧。 只要记住镜头的ED数和非球面镜数,性能价钱就很容易评价了。: _; k4 T0 u: u% Y/ n
4 T: R+ q6 R0 }6 t5 [
对17-55/28, 目前的处境很不幸, 但是和24-70 or 17-35相比, 从用料上而言还是很值得的,相对便宜。 但是18-70对其伤害最大, 色彩竟然不分上下, 加上便宜的50mm镜头带来的大光圈,和别的定焦广角存在,加上人们对未来全副的期待,得到不幸的待遇。 实际上, 对所有的DX DSLR而言, 17-55 无疑是最好的变焦。目前美国的价钱$1200, 我估计很快就会缺货的。 对照一下70-200的XZP 或24-70, 待遇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2 H6 ]# c' ?* c* \9 M6 n7 o

# O3 N. _0 O4 i1 Y: x下一章我们讨论镜头的配置。
7 O  f+ n- Y* S! ?- s3 h. U
/ A' n, U2 Z3 o0 A* y* c( `[2008-07-22 18:41 补充如下]8 L% b3 ~, n; `( c! c1 K/ }

1 b  M+ e1 ]% ]. o大家一定奇怪这个方法很实用, 因为对变焦镜头成像的分析,最简单最重要的是这样了,如果有人想亲自设计镜头, 有很多软件, ZEMAX 或 OSLO, 也可以试试。 试试就知道ED镜片和非球面镜的重要性; 有两个原因, 光学设计上, 能少用镜片就少用, 产品上, 也是能少用就少. 讲的稍微多点, 镜头的设计, 大致都定了, 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人也可以很棒 ( 和一些光学老院士谈过, 国内主要是材料,研磨技术, 镀膜的问题); 6 Y( b, T. o" b' u4 v' h' ?: z0 v

& H* D& e4 l4 c1 F8 z镜片多了的坏处是, 镜头间的来回反射,引起所谓的鬼影炫光麻烦, 所以遮光罩能带上, 就带上, 你不知道设计师很下功夫的;看看 70-200 的遮光罩很长, 17-55的也很长。 所以, 镜片能少最好, 如果少不了, 一定是为了性能。 做过产品的人知道, 多一个零件, 不知到会带来多少麻烦, 不要说贵的了。
6 {$ x7 [& }: ]
& }9 J; w7 |8 n! W$ N6 F试试我们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值得推荐的镜头, 16-85 VR, 2片ED镜片, 3片非球面镜, 带VR,构件和17-35, 14-24,12-24 一样,才640$, 所以大家不要奇怪它卓越的光学性能, PHOTOZONE认为和17-55 一个水准, 一半的17-55的价钱, 还有VR。 如果大家还没有镜头的话, 可以买这个。 一个美国摄影者问我为何16-85这么贵, 听我这么一讲, 马上就买。 PHOTOZONE也没讲清楚为什么。
$ q1 x/ o( V2 x+ {, V9 }
4 z2 E8 }3 t1 ~
& z+ |& d1 U( C6 K0 ~1 @/ gED,非球面镜理论, 是用来作成像的评价, 应当是很准的, 但是和价钱是没直接关系的。 但是好像和镜头的 售价有关, 里面涉及到NIKON的定价策略。 先声明一下,本人从来没在Nikon、CANON工作, 如果无意歪打正着说出NIKON的定价策略,那见谅了。本人写此文, 实在是感谢那些论坛上贴好文章, 好照片的摄影爱好者, 和我一样的发烧友分享的。
) |8 a/ v0 T4 \6 j! ?, }& s( j* g. d. Z3 c2 O" J
镜头的材料, 特别是研磨, 很有学问, 基本上是高质量成像的保证。 镜头越大, 越难 ( 哈勃望远镜就是大镜片研磨出了问题)。 77mm 的镜头,应当比67、62、52mm, 难多了, 玻璃的比压模的难, 不用说高档玻璃了。 材料均匀性,纯度的问题, 我们中国好像总是方面有差距。 牛头的镜片, 那是狗头不能比的。 蔡司的做工, 也是最好的之一, 可以注意到蔡司不太作大眼睛那, 能把小眼睛做好就不容易。
- h3 f2 T4 Y" p% G# Q0 G- x$ u1 J  `* r7 i  p+ D5 p
对镜头的评价,及其复杂, 除了光学设计, 装配的精度, 玻璃研磨,影响很大。 我充一点, 牛头的玻璃中杂质控制很好, 这是很多人感觉牛头色彩亮丽的原因, 但是即使是行家 ( 我见过的), 拿着镜片也要看半天的,所以大多数人看不出来。 另外一个原因, 是镀膜的水平, 例如28-70, 设计一流, 镀膜一流, 但是 NIKON 显然放弃了那样的, 新的24-70,也是用ED, APSH, 来取代。 因此用ED, APSH, 来评价NIKON目前变焦的成像,是目前NIKON采用的, 有人回帖也说了, NIKON 镜头参数第一条, 就说几个ED, APSH, 这位DX好聪明。
' l8 z+ U, T9 l6 E  V8 @) V" V; z6 ^' u: P
一位DX,问了28-200, 一看是3 ED, 3 ASPH, 显然成像出色, 但是从推出的时间上, 没有VR, 没有高ISO, 在当时是没有太大用的; 如果不是产品定位问题的话, 那倒是说明了 NIKON 那个时候就想开发全副了, 笔者认为那是全副的便宜的旅游头。
$ K: d: `% A% B) z0 H) ]: I
0 K8 w$ W7 b7 u* V  Y* X; G3 o9 J如果几个lens 的 ED, APS, 数量一样, 那就要看别的了, 设计, 材料,。。。。
. M: o& k) j( E
7 e6 L& H& I. w. p" d  Z( P8 B镜头的价钱, 很多时候还是做工。 10$ 的TIMAX和一万美元的Cartier 一样走时准确, 但做工是不一样的。 牛头的作工,那是狗头没法比的。 如同瑞士手表。 但是就我们这里将成像而言, 很多时候和牛头不分上下。 如果你会用的话。
  @+ j8 v7 ]5 w
, p  V+ f6 T" Z7 \0 e很多人问定焦,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还需要讲一下另一个评价镜头的参数, 分辨率。如同用几个ED镜片说话, 笔者喜欢数字, 对成像的评价最好用数字说话。
$ R% x: j+ F1 t8 a2 D8 `; |4 A8 O- P
/ y9 l( Q7 ^4 T' R" n6 n1 L# l3 @这不能不提MTF(光学传输函数), 笔者从研究生设计某种特殊相机时候, 认识他了。 是公认的最好描述光学成像特性的东西。 但是, 它对设计者极为有用, 很多光学设计软件必需有的。对摄影爱好者, 只给参考意见。 主要是因为NIKON厂家给的是最大光圈的特性, 而不是 所有的光圈时候的曲线。 同时, 如果真的有, 行家也会看出设计里的问题或窍门。 因此厂家都不给。 另外一个原因, MTF的准确测量也比较难。 笔者在网上找了找, 觉得还是PHOTOZONE的测试比较可靠, 有主要光圈的数据。 笔者先后和几个德国人相处过, 觉得他们干事可靠, 应当放心, 但是评论结论不一定准, 常常有点酸。   P! F3 q) N6 l3 e

1 w  y3 b* f' O. E& Z# B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笔者提出的ED镜片和非球面镜理论, 是有效帮助大家理解变焦镜头的, 结构决定性能, 可以从中知道某个镜头的长短处,付的价钱是从那里来的, 对变焦有用, 对定焦意义只是参考, 因为变焦的设计难度,相比于定焦,大很多, 没有硬件的支持不行。 回答定焦的问题, 很容易惹争议。
( ^1 Y3 q8 Y4 k  z6 i' j8 B& e, w/ q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 定焦基本上停顿, NIKON/canon都是全力推变焦。 和变焦相比, 在小于50mm处, 定焦基本上落下风,这都是非球面镜的功劳,有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广角定焦的处境,大于50mm, 有很多定焦名头。 因为定焦的设计实在是很容易集中力量, 现有的设计都是经典, 很难有突破, 质量都在镜片上的制作,突破都在作工镀膜上。 还好, 蔡司,真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优良的作工镀膜硬是将广角定焦的水平提到新地步。 大于50mm 的定焦, 和变焦百花齐放; 大于200mm, 都是定焦的天下。 这是nikon镜头明显的趋势。 如果想知道物理原因的话, 那是因为ED 镜片和非球面镜的成本在广角端成本低的优势表现明显。
. m! R* c! u& P6 Z. V3 D
9 l/ v3 p* m; N& O8 w3 b从理论上说, 变焦无法超越定焦;但是实际上NIKON/CANON 定焦不上进, 搞得一个17-55(24-70)/70-200 两个变焦镜头 ,基本上通吃。 定焦基本上靠大光圈,相对便宜或者特殊应用取胜。 4 F$ f3 z$ J2 D; g' |5 y

5 Y6 O+ ?0 H9 U5 s+ l& {" q现在数据说话, 简单其间, 笔者从PHOTOZONE 提取分辨率最大值(即使在不同的光圈下), 来得出镜头的分辨能力, 表中第一列是镜头名, 第二列是工作焦距, 第三列是分辨率; O+ a* T& ^1 T
+ n6 [, g) N, C, A
在24mm, 如果不是蔡司的话, NIKON中24-70最好" C3 D$ T- x! e: U2 h

1 |1 g* G9 }- d& D2 Y) K16-85 24 22116 T2 J5 b1 O: I3 [; H2 }% r# E" k
17-35 24 2236
, q% A6 \: _/ L  h0 T  k- v17-55 24 21604 M, t5 T3 ^( u( E
18-70 18 2141
1 C- v' s  O2 V% f" Y6 e$ H0 W18-70 24 2110
6 B( y8 v# h' l- V1 Q  o18-135 18 2223
. x/ r+ I0 H6 g) D. t24-70 24 2319
8 P# j( K1 u$ d* C2 ^N24/2.8 24 2234
( Z- V6 }2 ~7 j' a# Z5 `5 EN20/28 20 2161
* p' |3 _" |, ^5 H0 ]8 i5 AZF25/2.8 24 2325
" c$ D" {+ B2 A  U# L$ j
7 ~) t& N" I. N8 \在40-55mm, nikon中24-70最好, 但是注意最便宜的50/1.8很不错: c) T  E; s+ n0 Y

) r9 J5 x/ E3 b$ x" S2 Q* x16-85 50 2137
" s0 b3 d/ A$ E5 G! N0 C7 i17-55 55 2089
* {4 K6 ~( H$ R5 c18-70 40 2074) O, J9 t* K9 j* B' U$ d
24-70 40 2281. M# A8 {) r+ G: u2 D
50/1.8 50 2250
! d5 i, o/ {& a: V5 p' Q3 d% m: x$ _" @  t% Y$ U& n# V

( c- l, _1 ^! l, x3 ~5 _在70-85mm, 70-200mm, 最好/ A1 U# [5 I7 ]+ v4 u3 T7 ?2 c

% a* V# M7 a. I+ I, D: Y3 q! z16-85 85 2147
+ @( c. V1 J3 N3 _, P" z4 P! a18-70 70 2053
8 W" d% l% U- u  C' {8 T18-135 70 2128
! |" z( ~2 A- S% e: q24-70 70 22129 j( ~3 ]0 p# H. u9 n+ E* S
85/1.4 85 2176
5 @6 ^* A2 b  x  r5 h70-200 70 22964 _+ P6 _! ]$ z/ C# n& d+ g
+ _( T% o- @- r

- I7 E7 V$ X$ H: k! r( @5 d笔者无意给出一个结论, 定焦好还是变焦好, 只是希望数据说话, 如果不考虑钱的话, 从12mm 到200mm, 基本上都是变焦的天下, 但是105,85, 50mm 和蔡司的除外。 蔡司是凭实力比拼, 105, 85mm 是特殊应用,50mm 的性价比无人能比。 一个50mm 的50/1.8成像和$1700的24-70在50mm的焦距处,可以相提并论, 还有比24-70更大的光圈, 无论如何都要有。 笔者经常看着50/1.8, 感慨万千!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同感。' z: Q1 i8 _! d; s& ]& A& e$ |

' ?0 c' S+ x  f& b另外一个名头是,NIKON 85/1.4, 是一个”legend”, 光学设计的传奇, 这个头比的不是1.4, 而是焦外, 焦外如丝绸, 笔者对它的设计很是着迷, 因为所有的光学设计都是为了成像清晰的,这个是为了焦外漂亮的。 如果那位DX有它的设计资料, 请上传。 如果有钱的话, 一定要有。 蔡司的头基本上所有的都比同类的NIKON贵, 除了这个头以外。 可见次头的价值。 当然我也有。 2 f# f( b- p0 _+ B0 L! J- K! x& Q

! {% K9 K/ }- V5 ?" s7 G笔者提出的ED/Aspheric lens理论和总结的PHOTOZONE数据, 主要是为了方便镜头的了解, 选取, 购买。 在此用来分析镜头的配置之前, 还是补一下定焦的优点, 很多变焦爱好者忽略的, 因为一个焦距, 定焦可以很容易让摄影者了解镜头的性能, 特别是透视关系, 最佳工作范围,更容易集中精力作图, 因此很多人总觉得定焦照片好。 这也是笔者唔出来的。 ! o( R, H$ m* J

% F2 S% A; G8 i4 F& w7 ?- g+ Z  F下回我们谈配置。
! t2 t" `, o" M; g! O% w' o" M* F; V9 ]1 Q! A5 u# }3 y! E
用什么样的镜头, 取决于很多情况。 因此本文注重购买者的定位, 业余发烧友, 不靠摄影挣钱,自己认真地花钱, 喜欢摄影,享受生活。 换句话, 认真的人, 不论穷人富人, 认真的业余就会出片子。
$ Z5 [- H' a4 N$ J$ Y1 t% V$ i7 M' ~  i& e. o1 ~) [" s2 b$ h
第一种: 只需要一个镜头的, 不喜折腾的, 就想老老实实拍片+ }0 {- v1 Z) @
1. $100预算, 就50/1.8, 不会错了。 小小的眼睛, 成像和24-70, 17-55等大眼睛不相上下, 还有更大的大光圈。 人文, 旅游,暗光, 风景通吃,DX format or FullFormat 通吃,内行看见了一定会想, 这人没准是高手。 不建议50/1.4, 成像不如50/1.8, 最小光圈不如50/1.8, 要省钱, 一省到底吧。 轻便,好用。 用的是人类光学设计百年的精华。 ! o- j  U3 ^: T; M6 U) s
2. $300的预算, 就18-70, 三片ED 片, 色彩如17-55好, 锐利, 缺点是非球面镜用的少, 畸变大, 光圈小。 广角端, 最好从24mm 用, 是$300美金左右镜头做工最好的, 最划来的。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划来的镜头, 是因为它是最早一批NIKON打市场的。 和一个18-135比,后者多了55mm, 还买一个价钱。 如果不是太关心做工, 18-135 也好。 那是D200 的挂机头, 公认的最锐利的DX 版的镜头, 如前所述, 颜色干点, 但是旅游方便。 风光头。 8 k, N. \3 a" M7 A% T. O% ?
3. $600 的预算, 就16-85VR, 如前所述, 光学性能和17-35, 17-55等牛头不分上下。 做工也好, 不是大眼睛, 光圈小了点, 但是VR可以给至少3 stop, 除了暗光活动的没法子,颜色涩点, 所有的光学性能比17-55 好。 16mm 的广角比17宽, 如果只追求成像的, 16-85VR,基本上就是 合适的选择。 推荐。 不建议18-200, 多出来的长焦, 太软, 还不如不要。 , x5 J- g: B2 R7 T' B3 }
4. 有钱人, DX format, 17-55; FX format,24-70. 人文, 旅游, 暗光, 新闻, 人像通吃。 拿在手里沉点点的, 77mm 的大眼睛, 精致的做工, 心里舒服。 一个专业的万能头, 什么都好。 关于17-55, 多说两句,因为争议很大, 笔者认为17-55 的未来生存空间,在于只想拥有一个镜头的人(DX )。 17-55的问题, 如前所述, 本来是用来作DX上的28-70, 但是因为DX format 的原因, 出类拔萃的17-35, 28-70, 有名的定焦头50, 35, 24, 20, 都进来竞争, 所以处境艰难。 尽管它仍是DX上最好的最有用焦段的变焦头,一流的用料做工, 但是笔者认为17-55的设计出了问题, 没有达到要求:它没有做到真正的出类拔萃。 NIKON的设计师当时没有很好地理解DX format. 这是我想了很久的问题得出的结论, 大概很多人都会同意我, 这是对17-55 最公正的评价。 想想, 过去的17-35, 28-70, 70-200,那个狗头敢叫板。 现在18-70, 有人说和它差不多, 16-85, 测试比他强。 尴尬。 见下表
; u$ G( a6 {+ x& B( p* c& v1 b9 m2 [- o' c1 u! w
在16-18mm 处- k  a/ u# A! T
16-85 16 2226
3 I7 \2 ?8 G" n4 s- `& ]2 M17-35 17 2244
2 o  [4 Z4 {& ]17-55 17 2200
" H; z( K1 d9 K7 |4 S' v18-70 18 2141
" h$ n- _; D- Q! M  U18-135 18 2223+ J/ B! k7 k. ~7 E1 u0 {! S) Q7 r

, ?# t8 q  [1 S/ [; P+ K在24mm 处
2 I4 B1 u# i2 j16-85 24 22118 P, Y- u8 t8 V7 X+ m3 o
17-35 24 2236
# t5 u$ T: K' v( m8 Z/ V17-55 24 2160
) J2 |4 t& ?: n! r1 d* P18-70 24 2110
3 i$ k+ d7 h& T/ F4 _- T6 X& }24-70 24 2319$ E$ F% j) H( f! L8 F6 X
N24/2.8 24 2234
  o- H3 K0 ]( u4 iZF25/2.8 24 2325  \$ v+ A, A: w3 r
在50mm 处, M# R  v" |- R0 D- p

0 G6 Y6 T7 F/ t# g2 O16-85 50 2137, h. I6 Z/ ?2 w$ ~* t/ l
17-55 55 2089
# H# Z. u! a- r' A% x50/1.8 50 2250# `: }& _& u2 w2 d. Y; d1 S

, [  k/ J7 I# z, P2 d每个焦段单独较量, 没有17-55胜利的, 17-55 是个全能冠军, 但是没有赢得一项单项。 所以我说, 如果只要在DX上拥有一个镜头, 那就是它。 或者说,是Cartier手表, 就是点慢, 你要不要它? 如果是全能冠军, 我还是要的, 只要价钱合理。 但是有一点, 它不是legend, 不是传奇。 这决定了它的命运。
7 R* Y3 f* K8 C7 y8 L  l, l- M+ c" e. ~7 U
第二种: 多镜头组合
' i1 [* Z3 C! k% W5 }
' ]4 q9 w3 P# Q3 x( B. o- I讲之前, 先交待一下, 算下来,sofar,笔者在镜头相机上的花费在一万美金左右,因为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其间深感一个简单的理论指导,很需要。 笔者谈过的镜头都用过, 大多数都有过。 3 b& w( r* q3 `8 c0 @
3 Q4 ?7 Z4 }# @2 D
例外一个笔者深入研究的原因, 是笔者简直不敢相信, 发现变焦在14-200mm, 基本上一通天下。 因此真的拿出NIKON的一个个镜头结构图研究。发现ED和ASPHERINC LENS对变焦的性能贡献极大。才得出这样的经验理论。 一定不完善, 所以才应用PHOTOZONE的MTF数据来说明问题。 笔者是一个一个将PHOTOZONE的数据输到电脑里的。 仔细分析的。
0 K. t  D) x2 i* M# T  P* ^' ^# @4 j/ D% f' g$ {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针对变焦的, 和定焦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NIKON、CANON硬是将ED/Aspheric Lens的成本搞下来, 那个时候,定焦拼的是设计,做工, 用不起这些镜片。 但是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变焦头的性能。 ED/ASPheric镜片对画面的提升, 说明了新材料的引入, 有效的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 这和¥10的电子表, 和手工的瑞士手表,对可以起到同样精确的地步。
, b$ Q6 z% @+ h: l  C4 ~6 y. J% J" ]: d2 |- n( t
另外, 笔者从未接触过除NIKON,蔡司以外的镜头, 因此笔者的理论主要是用来理解NIKON, 大概只能用在NIKON的上面。% F& L" q4 }5 o' y0 k

$ Z1 ~) }$ j/ `2 m! T, [' R每个定焦头都有优点, 但是总体上说, 如果不是蔡司几个新的定焦头的横空出世, 那是全盘退守到特殊领域。 85/1.4, 拼的是焦外(分辨率所以还不如85/1.8), 105搞微距, 还有DC, PC之类的头, 那不是我们玩的。 音响发烧友还记得真空管吧,
7 k% `9 {6 k( ]- u# h0 N
8 X8 }5 w" i; Z% D大多数定焦头的摄影者, 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他们的照片比变焦好的原因是, 他们很好的用了定焦, 用多了, 对镜头很熟悉, 功夫下到了,自然好。 变焦,如果如懒人那样用, 光靠手指头, 那是没法和定焦比的。 这是笔者另一个很重要的强调点, 认真再认真,有益于下面多镜头的选择。
8 B1 S3 J$ F  |! M& W5 k% V# g
& E2 a( I. A' E! W成像质量和镜头价钱没那大的关系, 在NIKON里, 50/1.8在自己的焦段所向披靡, 才$100.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快速了解镜头, 选择镜头, 使用镜头, 然后好好向网坛上出好片的艺术家学习, 出好片,是笔者写此文的愿望。 买牛头就是买瑞士手表, 特别是Cartier ( 不俗的珠宝)。我们来看多镜头组合。 * J( W9 E5 ~, @! r# i; S7 r5 ]6 G
; Y9 b# \& n4 U' ^/ y+ q; P
再次重申一次, 笔者摄影是业余的(文章写的不好, 理解不对的地方,多多见谅),光学是天天受熏陶, 发烧是真的。 进入到多镜组合, 那是进入到一个要花钱的地步, 玩单反摄影的人, 有钱人多,但是艺术家也多, 这里就要谈品味了。 谁让摄影和艺术沾光! ; @- x- m  h3 o1 T" P

0 _9 x) ~/ i! j+ R; M( C% M我想品味, 就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不论多少价钱, 你知道在你手里的是最好的, 因为知道是最好的, 所以会有一种满足, 一种从容。发烧, 就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感觉。玩过音乐发烧的人, 会有类似的感受。 之所以镜头精益求精, 那也是对完美的追求。 Nikon 有很多偏门的镜头, 笔者不讨论了。 镜头还是要用的。! u* X9 M' d: n& l

) o1 O' d" u% H笔者不建议所谓的17-35,24-70, 70-200的配置, 很多人认为那是最好的, 笔者认为那可能是最贵的, 最重的(小于200mm的焦段), 是误导。 如果是公家的例外, 自家的话, 金钱味道如三个镜头的重量一般,太重, 像镶满了钻石的劳力士。 笔者还是喜欢不带钻石的Cartier 的感觉。因此建议最多拥有其中的两个。 如果你说三个头都有, 除了知道你有钱, 你的品味无从谈起。 9 v. S$ p/ {3 I, Z% d2 u# ]- b/ n: z
( f  e( k1 z; U
器材发烧友, 有收藏的味道。 那么我来推荐一下笔者认为NIKON做的最好的牛头, 70-200/2.8. 或者说, 有那么一点legendary 传奇色彩的头。 如上所说, 有5片ED, 按我的说法, 成像色彩最好。 新版的24-70,有nano 镀膜, 但是3 个ED, 70mm 处, 还是XZP胜。之所以说有点传奇色彩, 实在是因为问世以来, 没人说成像上什么太大的缺点。 D3上的事情, 只是对个别人有影响。 笔者看到一副漫画, 一个人抱着XZP睡觉, 深有感受。 做工一流, 成像一流, 大大的眼睛。 在70-200焦段, 有很多有名的定焦头,但是NIKON用上了所有的, 包括VR,愣使 XZP站住了脚。 建议拥有。 XZP在美国经常缺货。
/ }7 F* y, J3 u! K
$ N! U6 o2 E- \关于24-70, 17-55, 如前所述, 那是很适合就玩一个镜头的人。那是最佳选择。 但是想玩的更好, 笔者认为最好在这个最常用的焦段放弃这两个牛头,因为经验告诉我, 在广角端和长焦端, 经常处好片, 几率远远大于24-70、17-55. 如果明白这个, 水平会上升很大的。
1 Q( C* z; p4 i) R
) F9 R' e3 N! `+ ]7 g4 S因此, 先建立个工作平台 (不到$750), 先练兵, 笔者天天带着50mm.
- J' Y% Z2 D% [' x* `3 W9 u# U) n0 I( U, K& F
(1) 对DX, 用 16-85VR + 50/1.8。 16-85VR, 两ED + 3 ASPHERIC Lens, 结构材料如17-35, 14-24, 12-24这些名头, 外加VR超过2.8光圈,在用50/1.8弥补大光圈事实上胜过17-55,, 和24-70差不太多。 你知道手里拿的是目前在DX上成像最好的头, 和那个人类镜头设计上最好最简单的名头。这样的组合, 到那都方便。 16-85是新头, 我认为是NIKON市场定位清晰, 积攒了很多DX经验的结 晶。: U8 J0 T. l- K

5 D6 W0 a) ~  f5 q7 b2 l(2) 对FX, 用24-120VR + 50/1.8. 24-120 VR, 两ED + 2 ASPHERIC Lens, 是这个波段的合理。美国的一个著名园林摄影师大多数 , 好照片都是用它拍的。 / R. j. v# k7 x! v: A2 G% d. O
# B& r# |7 d' q# }5 f3 i
然后, 在长焦端和广角端, 慢慢收集名头。 先收集长焦的, 在收集广角的。 因为长焦容易点, 广角要求高。 # }& V! E% u: i$ P0 M4 h: u" Q
(3) 长焦端, 70-200/28, 不会后悔的选择。 如前所述, NIKON做的最好的镜头。 85/1.4, 最好的bokeh背景。 这两个头, 都有些传奇色彩。 8514另外一个优点, 光圈大, 暗光摄影, 拍摄舞台, 不会让人误解认为是恐怖分子, (在美国, 是XZP的一个问题)。 注意了, 这两个头, 无所谓DX或FX, 英雄风范。将近$3000.
4 {% e) @4 |1 l9 S8 G, @(4) 广角端, 多用于风光, 不建议大光圈。 最近蔡司的18mm 新头,是3.5的光圈。 如果是高手, 12-24/4 比较好, 如果像我一样的业余, 建议先用16-85 对付一阵子。 14-24/28, 那个样子不太接受。 个人觉得NIKON的广角定焦比较混乱, 一方面被自己的变焦冲击的狼狈, 另一方面被蔡司的头冲击的一败涂地。 尽管大家不太相信MTF, 但是我是信的, 那几个数据看了都不用争论, 几个NIKON广角定焦, 我是NIKON的设计师的话,压力会很大。 因为在广角端, 蔡司的手动聚焦的缺点, 反而是优点了。 如前所述, 定焦头, NIKOn 不思进取, 但NIKON目前一定在努力夺回市场, 不久会有新头的。 因此建议等等, 目前需要处理一下手里的几个广角定焦头。/ r. a" [. x) U. n" i0 x: ^9 I
1 t7 r' r  E+ R' e' K. ?- p% w9 J
笔者看了一些回帖, 一些人的水平相当的高, 非常佩服。 更加自认为业余。 8 t* U5 l' B& x

6 `2 d4 l9 Q* C0 u5 }. z  N% F$ u关于光学成像的评价,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测量方法, 这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 笔者知道几个美国朋友正在出去开一个测量MTF的公司。 希望他们成功, 可以消除很多争论。 但是争论也是一种乐趣。 : y1 S/ k3 V7 g0 |( x# c: K: }# |
$ X2 f5 }# R8 r, y
关于镜头的设计, 关键在于一个出发点,这需要很有经验的人, 然后交给计算机。 算得是很准的。 但是好的设计, 需要对工艺的理解。 镜片的研磨, 经常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出问题, NIKON的长处在于擅长将高质量的研磨技术, 规模化。( p# B. W$ |0 C- Y8 L9 m

8 k) \6 x& |) Z7 q& n- q8 }" `1 a' }镜头还是传统产业, 利润不高,笔者天天见面打交道的人, 设计的镜头卖$4000. 哈哈! 一个日本的1mm 直径的球面镜还要好几美金。这方面NIKON还是厚道的。& j! b0 ?( q& V# V" V) `/ k

, F0 K, y: k( Z. G% N- j$ [' d: `3 ~$ G1 P" l9 d7 h$ y
最后笔者评述一下目前NIKON的产品策略和未来的可能有用的东西。
" Z- Z: U) o' B" p3 V9 y( R/ C
- g) x! x- l: Z7 T笔者的ED/Aspheric lens理论, 是为了便于对nikon变焦 镜头理解,在一个的设计理念风格, 一样的质量管理, 应当从成像质量是可比的。 用这个, 可以知道手里的头优点在那里, 然后用在其长处。 (蔡司, CANON, SIGMA, 等, 不可比)。 8 N* V3 |5 T& Z9 G
* T3 z) S" S7 M
定焦和变焦之争, 有点脑子的,都不难得出结论, 定焦理论上是最好。 但是, NIKON, CANON 不遗余力,逆流而上, 硬是让变焦达到了一个和定焦可比的地步, 如果是如果有人疑惑我对定焦变焦现状的评论, 就是疑问NIKON做事疯了。
- T7 l( M- W9 e) i" o0 ?3 l) s+ [" \, i  W7 u6 [  |( J
如前所述, 70-200, 是变焦里面的精品, 一方面得益于人类百年来的设计精华, 伽利略时候就设计望远镜了。 另一方面, 工作在一个艺术表现力很强的焦段, 最后是因为长定焦很重,因此变焦的优点表现的很明显, 一个70-200, 相当于好几个长定焦 。 因此, 用料最充分, 做工好, 用尽全力,VR, 2.8光圈, 做出了的东西, 自然最好,是明智的商业决定。NIKON的钱, 你的钱,全部用在刀刃上。 : t5 J0 ?! k8 ?9 e3 s' W4 [

* W# ?$ j0 F% v6 ]17-55( 24-70), 全能冠军, 但是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很遗憾。 这个焦段实在是竞争激烈。 我是NIKON老板的话, 对此应当是不满意的。 我们满意不满意,是另一会事了。 - C$ x$ W+ r* M6 o! z. U

$ l6 x0 g  A* Z: g, j! m17-35, 14-24和广角端, 我个人认为, NIKON的产品定位, 出现重大问题, NIKON的钱, 你的钱, 都没有用到位。 有人敢想不敢说, 我来说好了, 根本就不需要2.8恒定光圈, 也不需要AFS。 因为广角大多数用在风光, 都是小光圈, 这里面应当利用此特征,收口径,出精品。 NIKON 后期可能意识到了, 推出了12-24/4的小光圈, 放弃了28/1.4的名头, 但是可能因为和CANON你有我也要有的愚蠢想法, 没法放弃从12-200的恒定光圈变焦的产品策略。 结果是, 17-35, 和17-55焦短重复(也是DX format 把17-35搞得), 14-24, 难看的大头,美学上不接受, 不管广角定焦的死活,咄咄逼人的广角变焦, 把自己的定焦逼上绝路, 但是结果都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蔡司最新的18mm, 果然是光圈3.5, 不是变焦, 不是2.8, 还是手动, 行家看了, 就知道功夫全用在镜头设计和用工上,结果是不说了。 我想NIKON是该好好反省的。 镜头是要用来满足人民需要的, 风光片, 需要的是CORNER to CORNER sharpness, 对清晰度要求极高。 $ u! }' ]" m0 S% |4 N

9 o' e8 u( k* o, }1 ^关于NIKON, 已经从一个制作镜头相机的, 演变成一个很复杂的公司, 大家要非常小心全副和DX的争论。 这里笔者大概分析一下NIKON和CANON上的市场策略。
5 m0 K7 W- [, T0 u8 V* {9 e; d
- c  l8 X6 X5 |0 _如前所述, NIKON从光刻机市场上利润惊人, 一台机子, 可以高达上亿, 因为数字相机对芯片的大小要求大, 需求量很大, 因此非常符合半导体芯片的利益, 目前是8英寸和12英寸的芯片,如果懂得话, 可以算一下, 一片出不了几片,这是成本的巨大障碍。 如果需求大的话, 半导体芯片厂可以买更多的光刻机,买更多的光刻机, NIKON获利越多。 目前400mm 的厂子还没有建好, 因此全副的价钱还下不来。 这方面, canon 比NIKON显得商业气息很重, 急不可耐。 但是45nm, 65nm 的光刻机的需求, NIKON和CANON已经很高兴了。 . O2 ?, {: M2 ]" M+ x6 b
- z9 `+ S- i2 X, _4 A' T
所以, 从商业运作上, 从自己的利益上, NIKON, canon 需要刺激消费者对全副的需求, 自己可以获利更多。 这也无可非议, 只是大家注意的了。
, c" T2 n: _9 |/ I' F5 ~
% Z+ ]7 U  U3 D下面是笔者最想讲的, 大家应当感受到, NIKON内部, 一股极强的技术力量和顽强的理念, 坚定不依的走变焦路线, 全力攻取定焦的最后法宝, 大光圈。 那手段就是全副了。 这一点笔者极为欣赏, 你说定焦强, 我变焦就是要打败你。 首先用VR, 现在用全副上的特点, 可以用高的ISO, 来取代大光圈的优点。 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到, NIKON没有将分辨率 例如24MP,仍是12MP, 把ISO放到首位。相比 Canon的24MP 相机,canon 显然是把力量放错了地方。 NIKON 12MP的D3, 也是告诉大家, 12MP 目前是足够了。
: t; R/ ^# E  F8 J3 l6 ]
; z' K" f& X$ R( d' \尽管网上很多人, 不认可变焦超过定焦, 认为不可能, 但是NIKON 的技术领导层, 就是相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变焦就是要超过定焦。 笔者对此再次表扬, 非常欣赏。 ) Y7 ~  R! |" j
! O8 u6 {6 a  k  L
蔡司, 对目前定焦的贡献, 对完美的追求, 非常欣赏。
5 P* O7 f( K" B- S5 `" V2 j3 D! l3 P# K6 v& X" w3 E
从镜头讲起, 讲到变焦和定焦, 摄影无非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一种对极致的追求。 人生也一样。 全文完。
鲜花(645) 鸡蛋(4)
发表于 2010-1-28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建议楼主也来篇佳能的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1# hippo : _  B- }/ D! B# j8 R7 x7 c! F

( V7 x" d& K, l2 h0 a
0 k8 `) N* f, D% K. y2 r这么大一篇文章,读起很费劲。但还是 3 A: `. t' s" ~: \
: Q+ t6 e+ v+ s6 ]; }# W
泥坑的光学底子,色彩。。。都有绝活,不然如何抗衡佳能。8 P* T) b& Q) H
但说泥坑坚持12mp,追求高ISO,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泥坑没有自己的CMOS呀!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thanks
鲜花(123)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 hippo
4 F. i; @4 t# [+ ^4 _1 ?+ y* v! X. o" f6 f

' C0 \: c+ N' a: A9 C3 k- U这么大一篇文章,读起很费劲。但还是 ! U+ q( C7 i, u5 i

& |1 G( U' u6 y& X" t! n2 e泥坑的光学底子,色彩。。。都有绝活,不然如何抗衡佳能。
& }9 G( C5 x# I5 n6 t( G; _$ H但说泥坑坚持12mp,追求高ISO,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泥坑没有自己的CMOS呀!6 R' Y% ~3 I; e$ ?+ m
老木 发表于 2010-1-28 20:59
: S- U, R' e7 ^4 ^2 w8 _( s7 A" u' D* h
& _+ k/ ?4 c$ V6 o
1 M. S, b; G. m, ]! h
D3X 不是24mp 为何总说nikon坚持12mp? 佳能不也开始降像素提升高ISO质量了么? Nikon 的一些Sensor 是自己设计或者优化sony的. 效果不见得比佳能的差: 1 L; g/ I0 j4 f! b! X7 K
http://review.fengniao.com/164/1645689.html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D3X 不是24mp 为何总说nikon坚持12mp? 佳能不也开始降像素提升高ISO质量了么? Nikon 的一些Sensor 是自己设计或者优化sony的. 效果不见得比佳能的差: 2 t5 [* {/ [; h6 q
http://review.fengniao.com/164/1645689.html
' j8 G2 R2 a. p* W# p! }+ @gotham 发表于 2010-1-28 22:25

  z1 m$ }6 E$ n3 Y1 P
* C6 w9 e* j, V% Z8 Y9 F7 J欢迎铁杆nikon粉丝。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好,建议楼主也来篇佳能的 ~
. [( a* E3 c& {% I# a酷暑严寒 发表于 2010-1-28 18:50

. }# H5 `* X; K3 ?2 f, K, R1 [: l
) b) o% M$ E# U8 _: k  R这个我不在行,我只是来学习的。* T9 P% l5 t! \- _: s/ Q* ^
8 T6 p' n% W% X( K% X$ v  s
还是老兄讲讲吧。  o+ Q6 L# L, O. I; L8 r# b# x
2 d. t2 j1 g# A( G2 y- K
ps 我一直想知道24-105 有什么光学镜片/ ed glass??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 hippo
0 Y2 l: f' O: O% C/ N, P" q+ U0 G# L5 P

- |! q8 z5 t2 @这么大一篇文章,读起很费劲。但还是 . r9 Q  x' Q# e4 f6 o

$ B& {4 Y3 i" D: W" e泥坑的光学底子,色彩。。。都有绝活,不然如何抗衡佳能。
& s5 z* Y7 U/ t; a& a但说泥坑坚持12mp,追求高ISO,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泥坑没有自己的CMOS呀!5 e1 x& ^9 T! C! @: m7 y
老木 发表于 2010-1-28 20:59
4 w+ R; r: W9 k

% R; i! H" I: i学习了!
鲜花(1) 鸡蛋(2)
发表于 2010-1-2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对我这个菜鸟来说,实在太难太复杂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学习了
鲜花(12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2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步蛇,竹叶青。。。加州蛇王。。。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10-2-2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看的我累死了,还是没能坚持看完
6 c" D7 y) z: l2 z' Y6 k我现在对定焦镜长草,是不是50/1.8就可以了?我之前还看到过85mm的,到底哪一个好一点啊?
鲜花(9) 鸡蛋(0)
发表于 2010-2-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yyyyyyy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2-9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 hippo
# P* x- ?" e0 z4 {) l7 X
4 r" w% m+ v4 y* x! l9 ?7 h: I  D9 f1 o, D
您老兄找來的帖子一定要這麼長嗎???
大型搬家
鲜花(48) 鸡蛋(0)
发表于 2010-2-9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有两个,50/1.8 和 18-70,纯穷人头啊。
鲜花(14) 鸡蛋(0)
发表于 2010-2-1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谓DX或FX'
% ?6 i6 C. K  FDX是?
+ i( X9 J8 }% \7 H$ p0 }FX是全幅相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2-1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无所谓DX或FX'
! f0 M& m0 q- CDX是?
) L  M* e" P" HFX是全幅相机?. ?% R" \! W6 c! h1 Q1 B( A" c9 \
purple 发表于 2010-2-10 21:00
# r* J1 @7 x# D9 m7 m
Yes, that means the size of image sensor i.e. CMOS or CCD sensor.
- U" i- H9 _+ N, d3 d7 c3 o+ oFX = Full Frame (36X24mm)
0 P  E' ?5 T- _0 ?; }DX = APS-C (23.6X15.7mm), but Nikon and Sony's crop factor is 1.5X (Canon's crop factor is 1.6X, it is little smaller than Nikon's - 22.2*14.8m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9 03:07 , Processed in 0.203275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